中国将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等地名“大洋怪重”乱象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记者王思北、施雨岑)有的城市有七八条建设路、公园路等重名街道,有的城市存在不少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地名……不规范地名的存在给群众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为清理整治“大洋怪重”等地名不规范现象,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指出,地名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也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是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情感的寄托。
“我国地名文化资源内涵丰富,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立国说,如泰山、黄河等地名映衬着美丽中国的壮美山川,安庆、吉安等地名寄托着人们祈盼吉祥的美好愿望,六尺巷、仁和庄等地名彰显着和谐礼让的传统美德。
但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对地名文化保护不够,轻易乱改地名,导致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名快速消失;一些地方在地名命名时盲目贪大、媚洋、求怪,导致“大、洋、怪、重”等地名乱象大量滋生,对地名文化传承造成了很大损害。据民政部统计,近30年来,仅伴随基层行政区划和建制村调整,我国就有6万多个乡镇名称和40多万个村名称被废弃。
记者了解到,针对大量存在的“洋地名”现象,相关部门和地方已在各类规定中进行规范。《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其中包括居民区、楼群、建筑物等。
对此,李立国指出,将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大型建筑物、街巷、道路、桥梁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遵循地名命名和地名演化规律,坚持保护为主,防止乱改地名,决不让大量地名文化遗产无端消失。重点整改有损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重背离公序良俗、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规范地名。对群众已经习惯、可改可不改的地名不更改。建立地名命名、更名、注销和使用管理的长效机制,防止随意命名更名,从源头上遏制新的不规范地名产生,切实保护好地名文化。
据悉,此次地名保护和整治工作从2016年2月开始至2017年6月结束,分为动员部署、普查摸底、清理整改、健全制度、总结验收五阶段。其中,清理整改工作原则上于2017年3月底前完成,地名文化遗产确认或地名更名命名后,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