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热点

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综述:迈出简政放权新步伐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题:创新思路 攻坚克难 迈出简政放权新步伐——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综述

  取消下放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618项,彻底消除非行政许可审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230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303项……近年来,根据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和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总体要求,作为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的“先手棋”,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成绩斐然,持续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活力、清障搭台。

  创新工作思路啃“硬骨头” 从部门“端菜”向群众“点菜”转变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给企业松绑减负,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3年来,中央编办按照“5+1”任务清单,即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清单、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单、中央指定地方实施审批事项清单、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后置事项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单以及地方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加大力度,逐条落实精简审批事项工作任务。

  ——累计分9批取消下放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618项,占原有底数的40%,其中取消491项,约占总数的80%。各部门认真清理,一大批直接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社会关注度高、受益面广的项目被取消和下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的效果逐渐显现。

  ——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历史概念。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共取消258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占原有总数的57%,其他转为行政许可、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或其他权力并进一步改革,消除了“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审批类别。今后,各部门不能再通过部门规章、文件设定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超额完成取消200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审批事项的任务。这些事项都是通过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形式设定,地方想改但无权改。2015年分两批共取消了230项此类事项,其中很大一部分与投资、生产经营、促进就业等直接相关,取消后既能为地方简政放权开拓空间,又有利于缩短投资审批周期、减少环节,给企业松绑,激发市场活力。

  同时,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大幅精简70%,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大幅精简85%,31个省份全部公布省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其中24个省份公布了责任清单,国务院部门权责清单编制试点工作正在实施……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三分之一的任务在2014年就已提前完成,2015年又从部门“端菜”向群众“点菜”转变,再次取消了一批行政许可事项,其中涉及金融领域简政放权、个人或企业资质资格认定、企业经营活动的占50%。有关部门加大放权力度,不少“含金量”高的事项被取消,如发展改革委“价格鉴证师注册核准”平均每年注册4000人,外专局“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认可”涉及单位9000多家。

  以前一些事项下放后,有的地方反映“接不住”。针对这一问题,中央编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在精简行政审批工作中,尽量以取消为主,下放要严格按程序论证,理由条件不充分的,决不轻易下放,坚决杜绝‘自由落体’现象。2015年的精简事项全部是取消,没有下放事项。今年还要针对以前下放事项的实施情况进行‘回头看’,解决地方接不住、改革不协同等问题。”

  针对公众反映强烈的“办证多、办证难”问题,各部门结合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对规范证照、清理其中的“奇葩证明”等研究解决办法。2015年,有关部门就餐饮企业重复办理的“餐饮服务许可证”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提出了由食品监管部门一家许可、统一监管的意见。国务院已经印发决定,将两证整合为一证,全国240多万家餐饮企业、1400多万从业人员将从中受益。

  给行政权力做“减法”,切实放松管制,有利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能有效减少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寻租”空间,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从解决“审批多”到解决“审批难” 着力破解审批“中梗阻”

  政府的施政要义,在于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审批难”问题,国务院印发《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对解决审批时间长、手续繁、不透明等问题作出部署。各部门普遍编制了服务指南、审查工作细则等,实行受理单制度和办理事项承诺制等。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启用政务服务大厅,行政许可事项全部进驻,严格按规定流程和时限办理,去年做到了“零超时”。中央编办组织编制了《行政审批标准化指引》,在质检总局等部门开展试点,以标准化促进规范化。2015年第三季度,国务院51个部门526项审批事项的受理数量为96.17万件,按时办结数量为95.19万件,逾期办理的仅占0.28%,提高了审批速度。

  地方政府离群众最近,地方的审改工作效果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也最直接。各地加大改革力度,着力破解审批“中梗阻”“最后一公里”等问题。

  “一颗图章管审批”方便了企业、群众办事,也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探索出新路;大刀阔斧取消下放审批事项,因地制宜优化审批流程和服务,大力推行“多评合一”、“多图联审”等创新举措;探索工商登记监管信息“双推送”、将事中事后监管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一大批地方创新做法涌现出来,进一步将改革红利送到社会基层和市场微观主体,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放”得有效 “管”得到位 加强督查巩固改革成果

  简政放权,不是一放了事、袖手不管,“放”和“管”始终同样重要。要“放”得有效,“管”得到位,两个轮子都转起来。

  本着这个思路,国务院明确要求,取消下放审批事项时,必须同步研究提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和办法,并同步跟进、落实;对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的行政审批事项和中介服务,必须本着高度审慎的态度进行研究,确保安全监管职责无缝隙;对当前一些领域存在的检查任性和执法扰民、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对于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如何保证不出现“打折”和“倒退”?2015年,针对63个部门审改工作开展专项督查,“一部门一清单”逐项核实。对地方审改工作,专门组成5个小组,分赴各地对地方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进行评估督查,协调解决共性和难点问题,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任务全面落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