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五年连增 人均GDP已达1.7万美元
中新网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 尹力)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是北京科技创新的“晴雨表”。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于25日共同发布“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5”。数据显示,北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1万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7万美元。2010年至2014年,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实现五年连续增长。
据了解,首都科技发展指数旨在连续监测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状况,跟踪首都科技发展新动态,总体评价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变化,为首都科技创新“画像”。
当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由2010年的1.1万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7万美元,创新已成为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北京的创新综合能力排名居全国首位。
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北京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科技服务业增加值、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均实现翻番。具体而言,2015年北京地区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占比超过30%;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0件;中关村企业累计创制国际标准184项;新创办科技型企业累计超过36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数量继续居全国首位。2015年中关村示范区实现总收入达4.0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金融、信息、科技服务三大优势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
从整体测算结果看,“十二五”时期,“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增长态势明显,指数得分从2010年的79.77分,增长到2014年的88.72分,始终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总体增幅达8.95分,年均增长2.23分。
从具体指标来看,“创新人才”指标得分年均增长3.95分,“每万名从业人员中引进的高端人才数”由2010年每万人0.19人上升至2014年0.69人。科技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持续保持在6%左右,远远高于国内其他地区,位居全国首位。“政府采购新技术新产品支出占地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增长38.9%,“企业税收减免额占其缴税额的比例”等指标年均增速在8%至10%之间,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强。
从数据上看,该指数辐射引领指标从2010年的75.12增长至2014年79.20,年均增长1.02分,说明北京正发挥强大的辐射带动功能。“十二五”期间,技术合同成交额的70%以上辐射到京外省市和国外,覆盖全国全部地级以上城市,对京外省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度超过40%。此外,北京作为京津冀科技成果交易核心区地位进一步强化,北京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67.7%。(完)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