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五大发展理念之四:改革开放是基本国策
近年来,中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发展阶段。中国开放发展的大环境,总体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有利,但面临的矛盾、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着眼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探索实践,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以下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开放发展”话题的部分精彩话语摘编。
“将顺应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2015年11月2日,习近平会见基辛格等中美“二轨”高层对话美方代表时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开放发展,顺应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相信“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将推动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持续发展。这将为中美挖掘合作潜力、拓展合作空间提供更多机遇。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今后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2015年9月24日,习近平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时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今后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外国企业今后在华投资兴业,将会有更为开放、宽松、透明的环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战略选择,是我们基于对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所得出的结论。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
2015年9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他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我们推进改革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为推进新形势下改革开放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
2014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为推进新形势下改革开放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加快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等方面先试出首批管用、有效的成果。
“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演讲时说,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全面阐述中国对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政策,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习近平说,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013年4月8日,习近平在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他说,过去10年,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商业环境更加开放和规范。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的大门将继续对各国投资者开放,希望外国的大门也对中国投资者进一步敞开。
“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
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他强调,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中国经济网记者何欣 整理)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