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热点

“红顶”环评机构“摘帽”只是第一步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环保部部长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承诺的“红顶”环评机构“摘帽”行动,正分批分期推向深入。2月2日,环保部通报称,继8家环保部部属“红顶”环评机构与环保系统完成脱钩后,地方环保系统目前已有140家环评机构提前完成脱钩(2月2日澎湃新闻)。

  由环保行政部门自己的下属部门收企业钱进行环评,“红顶中介”成了企业与政府部门间权钱交易的可疑罪证,环保部这些年没少挨骂。根据《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下称方案)要求,8家环保部部属的环评机构在2015年底先脱钩,地方的分两次在2016年6月30日、12月31日前完成脱钩,而实际进度远快于方案,140家地方环保系统的环评机构已经提前完成脱钩。高效率,再加上环保部自行“割”去环评这块“肥肉”的事实,让公众有理由相信此次环保行政部门与环评机构划清界限的决心。

  与部属的环评机构相比,无论数量上还是难度上,地方的脱钩工作都要更繁琐,也更关键。考虑到具体的环评工作多在地方,说地方“摘帽”彻底与否直接决定着整个环保系统脱钩成败并不为过。

  在脱钩进入深水期之际,公众更期望等来的是一次彻底脱钩,杜绝名义上的“两家人”。根据工作方案,环评机构“可以依法将建设项目环评业务整体划归环保系统以外的其他企业,或者由单位职工以自然人出资成立企业,或者退出建设项目环评业务等形式彻底脱钩”。以140家地方的脱钩机构为例,以职工自然人出资设立公司或移交国资委及其下属企业等形式脱钩的53家,取消、注销资质的87家。也就是说,大批在系统内从事环评的职工因为这次脱钩将在组织关系上与环保行政部门脱离,在未来就业选择上,或许大多仍会与环保打交道。彻底脱钩并非也无权禁止职工继续从事环评工作。环评本身是专业性强的工作,在这行当里积累的经验、多年的实操,让他们比其他人更有优势从事这项工作。

  那如何打消公众对“分家不分心”的顾虑呢?环评机构和环保行政部门脱钩只是斩断利益输送、理顺监管与专业服务关系的第一步,最终目的是实现整个环保监管体制上的变革,让环评机构成为不依附于任何一方的独立专业第三方。如果继续由企业支付环评费用给环评机构,后者如何能做到“不为五斗米折腰”,就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是环保管理绕不开的问题。

  由此,环保监管方须做好体制的顶层设计。可以参考的是,国外独立第三方机构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和重责追究。环评机构的独立性越强,公众对环评结论的认可度越高,环评机构的生命力才能长久。期待我们的环评机构能早日挺直腰杆,完全用科学数据说话,只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健康负责。王心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