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是农历几月端午、六一接踵而至 节日里的传统与现代拼接连衣裙
刚刚过去的一周,端午节小长假与“六一”国际儿童节时间仅仅相差一天。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端午节,寄托着人们丰富的文化情感、浓厚的家国情怀,而拥有超过60年历史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同样也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不论是网上还是网下,与节日相关的体验活动、直播互动等参与方式日渐丰富。通过网络的传播,传统的节日习俗正以新的面貌,加速融入现代生活。
有网友发表评论认为,我们每个人既是传统文化的拥有者,也是传承者、发扬者。因此,一方面要细品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也要以互联网等新的载体和方式,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
探究节日的习俗与由来
在百度指数上,近7天来,关于“端午节”的整体搜索指数超过了79万,其中,移动搜索指数超过64万。与之相对应的,是各个移动客户端和微信公号上,关于端午节的各类文章的大面积推出。
在这些移动端推出的文章中,关于“说‘端午快乐’合不合适”,“端午到底是不是纪念屈原”等问题,网友们或认真或逗趣的“求知欲”,都有文章进行解答。裹着厚厚的“文化粽叶”,这个端午的节日气氛甚是浓厚。
中国政府网的微信公号发表文章《除了粽子和龙舟,原来端午还有这些故事》,从端午节的词源、别称、起源、民俗、食俗、谚语、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配以古风唯美的画面,逐一进行探究。
新华社的微信公号推出文章《到底是纪念屈原、伍子胥,还是曹娥?》,指出了5种端午节由来的说法,包括“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和“吴越民族图腾祭说”,但“屈原说”最受认同。文章又指出,端午的习俗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驱灾,也就是祛毒除恶、辟邪驱鬼;另一类就是祭祀,由龙图腾的祭祀,转而为具体历史人物的祭祀。
中国日报的微信公号发表文章,号召大家温习屈原的《离骚》,一起欣赏其中的10句经典,比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等,通过“微言教育”的形式,对这些饱含人生寓意的诗句进行解析。除了分析诗句外,文章指出,《离骚》其实还是一部植物教科书,因为据《楚辞植物图鉴》所说,《离骚》里一共有28种植物,可以分为香草类、观赏植物类和调料类等。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N°生活工作室推出的《屈原不姓屈?你在逗我吗?》一文,不仅对屈原的姓进行了考证,还对古人姓氏的历史进行了介绍。网友“牙哥”留言说,“看两遍文章才理解,嘿嘿!”网友“Let's play the game”直呼,“长知识了!”
这些对于端午节传统的剖析和介绍深受网友欢迎。事实上,360搜索指数显示,关于端午的搜索飙升词中,“端午习俗”居首位,甚至超过了“2017端午高速公路免费时间”、“端午放假通知”等主题词的搜索热度,另外,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诗词”等主题词的热度也排名靠前,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底蕴的关心可见一斑。而在搜索用户中,将近一半是25岁至34岁的年轻人。
花样过节方式吸引眼球
包粽子、做香囊、赛龙舟,致敬传统的多种过节方式不仅吸引了众多参与者,更引入了直播等互联网元素,翻新了节日花样。朋友圈里,不少人“炫”着亲手包粽子的喜悦、晒出参与赛龙舟的豪迈,还有人制作了端午每个时辰的民俗攻略。而在深圳举行的“2017首届启元机器人科技文化节”上,在端午节期间甚至新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启元机器人龙舟赛”,带来一场传统与科技结合的新体验。
“陆上看采莲,水上看捉鸭。”端午节当天,福建晋江安海端午文化节的活动,在腾讯、凤凰、今日头条、北京时间、微博等平台同时进行了直播,截至当天下午4时,吸引了近40万网友观看。
人民日报客户端也推出了直播间节目,对成都著名的粽子一条街的节日盛况进行直播。跟着主播,网友们可以看到,这条街上,既有92岁的粽子一条街的创始人马婆婆,也有74岁的教过外国人包粽子的陈婆婆,还有因为直播包粽子过程而大卖的小店店主。这个直播节目的参与人数达到了60多万人次。
网友“一生平安”留言说:“传统节日,大家快乐。”网友“小兵她爸”留言说:“美好的记忆总是在。那是父母,用爱堆砌起的人间承载!”
儿童节同样有直播。5月30日,湖南衡阳市祁东县启航学校的小朋友们,上演了一场别出心裁的“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全程在网络平台直播,观看量达2万多人次。这所学校的学生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其中80%是父母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11岁的女孩曾苗,是此次网络直播的主持人之一,原本有些羞涩的她,站在舞台上圆满完成了主持任务。网络另一端,在广东佛山打工的父母也许不知道,女儿已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长大了要读清华大学。
“六一”当天早上,西安广播电视台携手交警、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学校学生、家长等交通参与者,举办“迎‘六一’小手拉大手 文明斑马线”直播活动,并通过西安一套、西安交通旅游广播、西安网、长安号、央视移动新闻、今日头条等电视、网络平台进行全媒体直播。
表情包也不寂寞。为迎接“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大河网推出了第一组河宝表情包,选材自大河网经典吉祥物,该组表情包细腻地描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集合了多种常用、时尚元素,共含16个表情。
以全新的面貌融入现代生活
除了探讨节日习俗之外,对于传统节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网络写手们也进行了探讨。
新华网发表文章《端午节如何成了全球人民的欢乐“嘉年华”》称,“端午节到啦,你是在家吃粽子呢还是吃粽子呢还是吃粽子呢……?现在‘歪果仁’们在端午节玩得不亦乐乎呢……”文章梳理指出,韩国人端午节爱用菖蒲水洗头,然后再洗澡,据说这样可以使自己一年里非常健康;日本端午节是“男孩节”;越南的端午节是杀虫节。而赛龙舟已经脱离本身节日内涵,在国外成为一项趣味运动等。“被‘歪果仁’玩得花样翻新的端午节已经‘粽’横四海,成为了全球人民共同的欢乐‘嘉年华’。”看了这篇文章,网友“在路上”感慨地说,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在互联网上,还有对发掘节日内涵意义的思考。
微信公号“人民日报评论”发表文章《把节日过得更有文化味》指出,随着生活水平日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应付式过节,将传统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简化为吃吃玩玩,而是开始仔细咂摸起那些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意蕴。从打扫庭院、悬艾叶菖蒲、饮雄黄酒,到佩香囊、挂咸鸭蛋、赛龙舟,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体现在这些有形的活动之中,又比这些具体形式更加丰富。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管是追溯传统节日的源头,还是梳理它的流传过程、探讨如何更得体地表达节日祝福,本身就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节日的文化魅力,正在于此。
网友“松涛”认为,要进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弘扬五千年灿烂的辉煌文明历史。过好传统节日,是对后代最生动、最直接的传统美德教育。
传统节日的精神同样具有时代价值,网友“道和”写了一首《吃粽子祭雄魂》,称“门上插艾驱邪魔,代代传承爱祖国。”
融入现代生活场景的传统节日,唤起了年轻一代的关注和兴趣,从而变得更加有生命力。在读完对《离骚》的配图解析文章后,网友“风景”说,《离骚》要品,微言教育要牢记,粽子也要聊,龙舟也要赛。这样才是丰富多彩的端午节。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