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艺术与“气墨灵象
1 谈文学、论艺术,说军事文艺创作,我们均难以回避当下面临的挑战。这些挑战,涉及多个层面,既来自创作主体,也来自创作,还来自创作呈现。
从创作主体上言,有多种表现,有的作家、艺术家,在市场的裹挟与驱动之下,放弃艺术理想,回避艺术担当,从纯艺术阵地上转身离场;有的浸淫于化、庸俗化、低俗化与媚俗化创作,认同并迎合娱乐化之感官消费逻辑;有的闭门于个人书斋,拘囿于“闺房”趣味,热衷于象牙塔内冥思苦想、胡编乱造;也有的一味抄袭、仿制,以至拟象复制、“流水”作业;还有的搞“波普”、乐“艳俗”、玩“”,津津乐道于叛逆、、“还原”“”等,进入所谓“无约束”“无底线”之创作;更有的投机取巧、沽名钓誉、胡涂乱抹、粗制滥造,甚至不择手段、见利忘义,而读者(受众),龌龊公视。
从创作上论,主要存在三个层面的影响,一则是声色犬马、炫富竞奢的特别,与孤灯伴清影、青丝熬白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创作心态,形成天壤之别的强烈反差;二则劣币良币、丑陋恶俗者大行其道的严重冲击,与“板凳要坐十年冷”“语不惊人死不休”“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艺术,存在很强杀伤力的严重;三则个别投机取巧、疯狂、不择手段且逍遥自在的严重负能量纷扰,与“文艺要塑,创作者首先要塑自己”“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的艺术理想,有着无法平衡、难以同日而语的巨大反作用。
从作品呈现上看,存在着诸多流弊与多种负面现象,比如,“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历史,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不分、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还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又比如,有的“拿来主义”,拷贝拼接、改头换面,将大师、名家作品数字化处理、商业化制作;还比如,有的“虚名”招摇、“”过市,作品版本花样尽出,题材内容却千篇一律、万人一面,污染视觉审美,社会生活。
2 上述列举现象,自然引出如下问题:为什么一些优秀的纯文学作家,在市场的裹挟、、纷扰与驱动之下,会放弃艺术理想、回避艺术担当?为什么有的严肃作家、艺术家,在社会转型、多元面前,宁愿转身离场,乐此不疲地浸淫于化、庸俗化、低俗化,乃至于媚俗化创作,认同并迎合单纯感官性娱乐?为什么有的作家、艺术家,波澜壮阔的社会、丰富多彩的人民生活,却习惯并自恋式地仄于个人书斋,以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唯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为什么有的艺术家,丢弃对艺术最初的神圣与,艺术创作最基本的规则、要求?置身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时代”,为什么没有产生引领性的伟大作品,也没有产生与时代相称的大作品,甚至同步于时代进程的优秀作品,也少之又少?
就创作思想、而言,新世纪初出现的上述问题或现象,有以低俗、娱乐为主要趣味的“傻乐主义”为“依据”;有以塑造底层物、书写为旨归、缺乏人文关怀的“底层叙事”“零度叙事”为“引领”;以个人记忆、历史的“伪现实主义”与“伪新历史主义”为“指导”,以及有自诩或被冠以“垃圾诗派”“下半身写作”“先锋”“新潮”“现实主义”“新写实绘画”“新表现绘画”“中国当代艺术”“拟象绘画”为“立论”。仔细观察与分析这“观念”、那“主义”,均与自然主义观念更接近,遵循这种观念的创作,其思想深度与几近,审美与艺术境界也基本处于最低层级。
3 新世纪以来,被解构、被异化,甚至出现“迷失”的文艺,市场之手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艺术家的浮躁情绪与趋同状态,又加剧了文艺的这种“迷失”,以此负能量循环与反向影响,使得被了的文学、艺术理想,时至今日仍在被热切地、,并处在异常的修复、培塑中。
当然,市场的裹挟与驱动,仅属文艺创作之“乱象”的外部诱因,艺术家的浮躁,才为文艺“迷失”的根本原因所在,而究其核心要害,是作家、艺术家的低层级的审美境界。
4 依审美与艺术境界论,作品的艺术境界越高,作品就越优秀,也越可能成就伟大作品。作品的艺术境界,取决于作家、艺术家的审美境界;艺术家的审美境界层级越高,所创作品的艺术境界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按文字学论,“境界”原为地域空间之义,意指具有一定幅员、一定边界的空间范围。后经人文发展、演化与引申,进入哲学、文艺学与美学领域,被用以说明人的某种层次、心灵状态、人生品格与审美层级。释学语:“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哲学家冯友兰说:“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境界。可以把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境界、天地境界。”美学家张世英言:“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
按冯氏见论,自然境界,是指某人“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是一种最低层次的自然生物意义上的境界;功利境界,是指某人所做之事虽后果有利于他人,而“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是“有功利意义的”这种境界虽已超越了自然境界,但仍囿于个体功利之狭隘;境界,是指某人作为“社会的一员”“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具有意义”这种境界超越了自然境界,也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功利境界,但追求仍具功利性,尚处社会之层面,仍以好坏、、曲直论社会;天地境界,是指某人意识到自己“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的一员”,自觉“为的利益而做各种事。”这种境界不仅超越了本能、感性的自然视野,也超越了个体宣泄、社会的功利视野,还超越了关注社会人文与人类的视野,进而以天地一员的情怀,万类霜天竞,独与天地相往来,构生的最高境界。由此,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具有重叠与契合意义,审美境界即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反观文艺作品,蕴含其中的空间,所能抵达的层级,皆与作家、艺术家的人生境界、能力与审美境界密切相关。
如此,作品的艺术境界,无不是作家、艺术家倾注、凝结于作品中的与人生沉思,无不体现、蕴涵其审美。在此意义上,艺术境界体现审美境界;审美境界蕴涵艺术境界。
也由此,艺术境界之层级,便有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境界、天地境界之别。依杨守森艺术境界论,自然境界的作品,关注的是自然意义上的生活境界,所注重的往往是纯客观场域中的事物或现象的描摹,抑或是作者本能经验的呈现,基本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功利境界的作品,往往以抒发个人孤愤与怨恨、社会与不公为“着眼”,所关注的往往是社会生活中、好坏的简单化二元对立,开始进入知性思维层面,其开拓的空间尚显浅显与不足;境界的作品,以颓废、沉沦,为“己任”,但因囿入知性思维,无法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天地境界的作品,以天人合一,反思与人类灵魂、交融“天地人神”为视野,是超越感性思维、知性思维,进入思维的体验与了悟,是一种超人、的视野。
由艺术境界论,回过头来,再观当下文艺创作存在的诸多乱象,即洞若观火。从总体上说,这些作品基本处于自然境界与功利境界之间,绝大部分仅在描摹自然状态的最低层级,少有进入功利境界者,更遑论有进入更高境界层次者。这也正契合了前述所论:作品的问题,究其根本是作家、艺术家审美的问题。
有道是,“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强盛文艺的生命力,要依靠创新;艺术家审美境界的提升,或尤其需要创新。
显然,艺术创新的目的,在于呈现创新艺术。什么是创新艺术?或者说,创新艺术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标志?我们先读习总经典论述,“要把创新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辉映,让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要把提高作品的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让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同时当下中国人民的现实,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
概括说,创新艺术之创新,贯穿于艺术创作全过程,涵盖于艺术与技术全要素。具体谈,创新艺术之创新,既包括题材、内容之创新,也包括形式、手法之创新,尤其包括观念、思想之创新,这是创新的高地,也是创新的核心与根本,始终居于其他要素之统摄、引领地位。因为,思想、与形式、题材、技艺、手法等艺术实践相比,永远是“统帅”是“灵魂”,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毫无疑问,继承方可创新。在认真研读、领会习总论文艺重要,学习、吸纳经典文论,并认真思考上述种种流弊与乱象的基础上,余尝试提出“气墨灵象”新命题、新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气墨灵象”论艺术新理论、新体系,谨慎解读与回答当下文艺领域呈现的新情况,也尝试探讨文艺创作新语言、新形式与审美新境界。
“气墨灵象”论,由多篇艺术新论构成,主要是《逸形入灵 大艺立象》《如气化墨 载灵承象》《气墨绘画 灵象艺术》《艺法灵象 至美审美》《气墨灵象 高学》《润灵乐境 “推挽”筑峰》等。这几篇文论,其核心立论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笔墨的未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作为文学、艺术之语言、形式与载体的未来所在;“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不可分割;“艺法灵象”追寻至美审美、引领艺术未来,艺术之本质规律;高学者方立“气墨灵象”华章;润灵乐境“推挽”艺术高格。
“气墨灵象”论作为艺术新,由诸多新命题、新观点所构成,并综合集成、融合一体。从审美境界上谈,就是艺术未来、超验审美;从媒介、载体及其语言工具上论,就是“如气化墨”;从艺术形式上说,就是“灵象”呈现;从艺术境界上观,就是“灵象”立象,超验境界;从艺术规律上探,就是“艺法灵象”,从艺术、艺术史与艺术家、受众关系上言,就是“气墨灵象者,高学也”“润灵乐境”者方可“推挽”筑峰,形成既有传统延伸,并蕴交融,又涵当今探索,尤探未来引领的全新艺术体系。
不言而喻,“气墨灵象”是一种全新、极致的“象”思维。从文艺创作发展演变看,“象”思维经历了物象、形象、易象、兴象、情象、意象、心象等,与此相对应的,艺术语言经历了具象、意象、抽象,或者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过程。艺术审美及其艺术境界,要进入“灵象”之境,是艺术理想之必然,也是人类(要进入至高层级)境界之所需。
显然,“气墨灵象”是艺术崭新之“象”,也是艺术至美之“象”,因而,也必然是艺术创新之“象”,同时也是艺术引领之“象”。
依艺术审美论,“气墨灵象”是多层次天人合一、诸契合、多境界融合之象,不仅悲悯天地、放歌,而且之美,艺探终极立象。应该说这是致天地、跨时空的艺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气墨灵象”之境界,是为超验境界。呈现这种境界的作品,自然涌动悯天地之大爱,致之情怀,跨时空之。
6 应该看到,如今,民族伟大复兴波澜壮阔,强军兴军实践史无前例。这无疑是出好作品、出大作品的伟大时代,对作家、艺术家而言,此为可遇而不可求的正大“物象”样本,并且,这个正大“物象”日新月异,大化致殊。我们的作家、艺术家,只要站立于俯览现实、灵化视象的理想视角,创新艺术思想与创作观念,自然会驱除浮躁、走出书斋,摈弃自然主义,告别功利境界,以更高层级的审美境界,观照当下、举目远方,心感高致,就会创作出承载理想、不负时代的好作品、大作品,为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艺高峰,添砖加瓦、纵情高歌。
- 标签:社会某某人是什么意思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