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社会

北京地铁坠轨不完全统计:两年多39起 1号线最多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3月2日早8时许,地铁1号线万寿路站下行(开往苹果园方向)一名乘客进入运营轨道正线。据目击者介绍,该名乘客当场死亡。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两年多时间里,北京地铁共发生39起坠轨事件,其中地铁1号线最多,达到21次。此外,坠轨时间来看,非早晚高峰时间较多,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这段时间共有20起坠轨事件。

  呈增长趋势的地铁坠轨事件,不但“吸引”了更多潜在的轻生者选择地铁自杀,也给地铁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地铁2号线前门站区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站区已针对地铁自杀事件形成了系列干预机制,比如事前劝导轻生者;乘客跳下轨道时尽快救人等。目前,部分地铁老线车站已经通过事前干预机制成功挽救了部分轻生者。

  工作人员:多次参加自杀干预培训

  地铁前门站区一位负责人在媒体采访时表示,针对不时发生的地铁老线跳轨自杀事件,地铁逐渐摸索出一套干预机制,并逐步在站区推广。

  具体包括察言观色事前干预;事中快速救治,常备便携式扶梯快速挽救跳轨者;事后总结经验以及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等方面。

  昨日,新京报记者来到地铁一号线曾有乘客坠轨情况发生的复兴门站、国贸站、建国门站、南礼士路站、木樨地站、王府井站、东单站等。

  其中,复兴门站、国贸站是此次统计中出现坠轨情况较多的站点。

  在复兴门站内,共有4名工作人员在站台处负责维持秩序,几名工作人员互相间隔站立,在站台的中间会有两名工作人员站在较高的位置,在未有车辆进站时,他们会不时左右扫视站台上等车乘客的举动,每当有人站的位置越过黄线时,工作人员便会大声提醒“不要越过黄线”,如果乘客没有反应,工作人员会反复提示,直到乘客走到安全位置。

  新京报记者探访的几个地铁站,均有工作人员对乘客进行安全提醒。

  地铁某站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他曾参加过多次自杀干预培训,此外,地铁工作人员都会进行定期的相关工作培训。站内会有专人负责上下班高峰期地铁乘客的安全疏导工作。

  在地铁站内,记者发现,除了有工作人员不时对乘客进行提醒,在隧道口处也有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

  培训专家:工作人员已具备事先干预能力

  据了解,3月28日,地铁2号线前门站区邀请回龙观医院心理危机研究专家为站区内工作人员进行自杀干预培训,站区内包括武警战士、公安和地铁工作人员共计60多人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包含“人为什么会自杀”、“如何有效进行自杀干预”、“如何磨平处理跳轨事件造成的伤害”等主题。

  当天,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李献云为地铁站的工作人员做了相关培训。

  李献云发现,如今地铁的工作人员已经具备了如何识别有轻生倾向乘客的能力,“在站内长期徘徊不走,脸色郁闷、绝望,看着伤心欲绝的乘客,站内的工作人员会主动与其进行沟通。”李献云说,经过了解,工作人员如今已经成功干预过一些有轻生念头的人,做了不少工作,并与公安形成联动的应急机制。

  在讲座中,李献云提醒了工作人员在安抚乘客时不要做如表现慌张、惊讶的举动,言语中避免过激的话语,许“空头支票”等。

  ■ 揭秘

  坠轨轻生会造成地铁工作人员心理伤害

  李献云介绍,跳轨轻生者的行为,也给地铁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地铁工作人员反映,遇到这样的事情,不幸事件的场景会时常在脑海中闪现,内心很难在短时间内平复,一些地铁司机甚至会对自己产生自责。她建议地铁工作人员换角度思考问题,如果时间长了仍无法走出,就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最重要的是看待事情的角度,比如一些地铁司机会觉得是自己的过失导致跳轨者受伤或者身亡,其实无论哪个司机都不应该将之归咎为自身的过错。”

  ■ 焦点

  为何1、2号线坠轨多?

  “客流大空间小,没有屏蔽门等保护措施”

  2014年1月到2016年3月,两年多时间内,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地铁共发生39起坠轨事件,其中地铁1号线次数最多,达21次。2号线11次。

  对于个别站点,新京报记者统计发现,国贸站和复兴门站最多,均为3起。都处于1号线上。2016年至今,共6起事件中,5起为地铁1号线上。

  坠轨时间上,非早晚高峰时间居多。上午9时到下午5时之间的有20起。

  39起事件中,公开报道披露当事人信息的有4起。有外地来京无业男子也有患抑郁症女孩。

  对于进入轨道原因,据官方通报或媒体报道,自行主动跳下站台的有26起,因病或意外落入的有4起。 例如,2015年6月10日上午10时许,地铁2号线内环,一30岁左右女子,突发高血压头晕,掉入轨道,后受伤被救起。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副院长陈艳艳也表示,地铁轻生现象集中在地铁1号线、2号线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客流量大,从几率来看,自杀行为发生的概率更大,意外被挤下轨道的几率也大。而且地铁空间较小,人多,对人的心理有一种压迫感,容易使人有自杀的冲动,并且1、2号线没有屏蔽门等保护措施。

  上海市公用事业研究所裴志康曾在《浅谈地铁屏蔽门的作用和意义》一文中指出,屏蔽门能够保证乘客的安全,防止乘客跌落轨道而发生危险;同时也防止乘客物品掉下轨道后,乘客在跳下轨道捡拾物品时发生危险;还可实现车站内的大气流通,遇有紧急情况可以快速排出毒烟。

  地铁屏蔽门安装在地铁站台的边沿,将站台与轨道区间完全隔离,分为滑动门、固定门和应急门3种。当列车到达站台停车后,滑动门与列车车门正好对齐并同时开启,上下乘客后,滑动门与列车车门又同时关闭,列车方启动离开站台。地铁屏蔽门还可根据车站不同的特点分为全高封闭式、全高式以及半高式等几种式样供选择使用。

  1、2号线何时装屏蔽门?

  “比较老旧,安装速度慢,正加速推进”

  李献云表示,在地铁安装屏蔽门是一个对减少地铁自杀情况发生最有效的方法,由于历史原因,地铁1号线、2号线比较老旧,屏蔽门安装速度较慢。

  目前,本市尚未安装屏蔽门的车站均分布在1号线和2号线,分别有23座和18座车站。数十座车站将加装约1.5米高的屏蔽门,类似于八通线已安装款。

  为什么地铁1号线和2号线到现在还没有安装屏蔽门呢?事实上,在这两条“老”地铁线上装屏蔽门并不是一件容易事,由于两条线建设年代较早,部分车站站台板强度不足以支撑屏蔽门的重量,必须对现有站台板实施加固。这之前,最重要的就是把靠近站台一侧的接触轨拆除后向内移动,为改造站台加装屏蔽门留出位置。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两条线安装屏蔽门的工作一直在推进,而且从去年年中开始加速推进。

  新京报记者去年底曾采访过夜间施工中的1号线接触轨改移工作现场,工作人员利用列车收车后到首班车开出前的这段时间施工,有效施工时间短,改移难度大。昨天,地铁方面有关人士透露,接触轨改移工作进展顺利,即将完工,此后将陆续开展屏蔽门安装施工、测试等工作,计划先期在部分具备条件的站点试点安装。

  据此前公布的消息,地铁1号线与2号线将安装半高屏蔽门,与13号线类似。与全高屏蔽门相比,半高款同样是为了防止候车中的乘客坠下站台受伤的安全设施。

  目前,接触轨改移工程启动,共涉及地铁1、2号线38座车站。截至目前,大望路站双方向,国贸、永安里和安定门站下行的接触轨改移任务已完成,预计到今年上半年完成全部施工。

  ■ 案例

  因工作不顺 男子卧轨自杀

  2月28日早上8时30分许,地铁1号线玉泉路站下行(开往苹果园方向),一名男乘客进入运营轨道正线,列车紧急制动,车站工作人员采取接触轨停电措施进行处理。据多名现场目击者介绍,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时,男子已经死亡,男子遗体被警方拉走后,站内秩序逐渐恢复正常。一位地铁工作人员介绍,男子在列车进站时,突然迎着车头跳了进去。“车子已经紧急刹车了,但还是把男子卷进了车底。”

  一位目击者称,该男子50岁左右,从站台跳下时没有携带行李,当时站内乘客不多,并无其他乘客推挤该男子。

  从站台跳下死亡的男子姓周。近日,新京报记者联系到男子的一位家属,家属对于周某选择在地铁卧轨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感到吃惊,“他早就买好了当天下午回老家的高铁票,结果上午却选择了结束生命。”家属透露,周某的死亡或许与工作单位的纠纷有关,到北京后,周某连续在北京一家停车管理公司工作了14年,并成为了有几名手下的“小领导”。

  据家属回忆,去年中秋节前后,周某得知母亲病危,向单位请假回老家给母亲办理后事。“他回去的时候,连纸钱都买好了,结果老母亲又活过来了。”该家属称,母亲抢救过来后,周某跟单位协商了一个月的假,在老家陪伴大病初愈的母亲,周某回到北京时,已逾期10天。“回去之后,他收到一封单位寄到他家的函,内容是说单位要辞退他。”该家属说。

  被单位辞退后,周某想不通,找到了劳动仲裁,然而对于劳动仲裁的结果,周某并不满意,之后他又想找法院帮他维权,据了解自杀前,周某已经找好律师等待开庭。

  家属还透露,周某的父母均近80岁高龄,父亲半身不遂,母亲脑出血后瘫痪在床,老人看病需要不少钱,周某家共有兄弟姐妹5人,几人共同分担父母的医药开销,此外周某还有一儿一女。家属说,多年来周某的工资一直作为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他在家整夜睡不着觉。”该名亲属说,周某被辞退后经常叹气。知道周某被单位辞退后,家人便没有再让周某拿出钱来给老人治病,“他妹妹还拿出一万块钱,想帮他一家渡过难关。”该家属表示,周某憨厚老实,家人帮他,他心里过意不去,却从不跟家人说,最后可能是因为工作不顺走上了绝路。

  建议: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李献云表示,当人有轻生倾向时会表现出郁闷、绝望,会说出类似“没有什么希望”、“死了比活着更好”、“我现在死了能给别人带来好处”等话语,神色、言语中会透露出想要轻生的想法,若发现身边有人出现这种状态,先不要急于否定,可好好与其沟通。如果是现实中的一些困难导致以上想法,可一同想办法解决,必要时可尽早带他去看专门的医生。

  A14-A15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李馨 赵吉翔 郭超 实习生 王春晓 孙一

  A14-A15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薛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