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土族自治县“土”玩意吸金
中新社青海互助3月25日电 题:中国唯一土族自治县“土”玩意吸金
中新社记者?张添福
春分刚过,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土族园内,一大批游客跟随“司仪”董思明,选婿、迎亲、入洞房……感受着一场传统土族婚礼的神圣感。
董思明的家乡互助土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一个土族自治县。董思明的家在土族人口占九成的东沟乡大庄村,他们自称“土乡土民”。这是一个人口近三十万、偏居于青甘两省农业区的少数民族,她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传统文字。关于其族源,有土谷浑说和蒙古说两种,但至今莫衷一是。
53岁的婚礼“司仪”董思明,现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族婚礼的传承人。到了旅游旺季,他说一天要演好几场。
20世纪90年代,外出打工的董思明回到家里,说“要搞文化,没文化就不成”。“当时来我们村里的第一个外国人就是我接待的,后来大量游客参观土乡时,我们都用土族民俗来接待,之后我就认准了土族文化,我也找到了目标。”
2000年时,游客蜂拥而至,在土乡本习以为常的土司府、庄廓院、安召舞、轮子秋(土族文娱活动)、布柔哟(土族歌谣)、“花儿”、刺绣、青稞酒、烤全羊、锟锅(一种面点)等“土”玩意成为稀罕物。董思明说,这带动了土民聚居的传统村落形成乡村民俗旅游,“村里的媳妇们靠卖针线活,给客人们跳安召舞,拿锟锅招待,都能挣钱了。”
此后,董思明被邀请到县城的旅游接待点负责土族民俗接待,过起了“拿工资”的生活,他的家人也加入其中。
“我结婚的时候,穷得连炕上的铺盖都没有,你看现在,我们大庄村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房子,根本没法比。”董思明用“天上地下”来形容本民族文化带给他们的福荫。
东沟乡塘拉村的六旬老太姚玉梅,是非遗项目布柔呦的传承人。她现在和村里几位年轻土族阿姑,穿戴传统服饰,“转正”到县城的民俗旅游景区工作。
据互助土族自治县旅游局官方消息,当地威远、东沟、丹麻、巴扎等民族乡镇,依靠传统的民俗和宗教资源,文化旅游方兴未艾,以当地民众为主力的旅游服务大军也渐成规模。甘肃一旅行社负责人赵杰说,互助已成为甘青两省文化旅游的重点景区。
从最初的游客自发深入土乡探秘土族文化,兴起乡村旅游接待点,到现在“大力发展旅游型县域经济”,互助土族自治县副县长王进青介绍,2015年该县共接待游客290万人次,是该县总人口的7倍有余,旅游总收入11.65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0%和26%。
王进青透露,该县将现有的土司府、小庄民俗村、彩虹部落土族园、纳顿庄园等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启动的规划面积6.75平方公里的土族民俗旅游大景区——互助土族故土园今年将全面建成。
“我不识字,没有‘文化’,从小就爱唱爱跳,现在卖刺绣,生意挺好,现在我们都靠这些‘土’玩意挣了钱,不然,像我这把岁数,生活可咋办。”姚玉梅现在很知足。(完)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