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浙江玉环绣花鞋匠:巧手纳鞋让脚下生辉
中新网台州2月23日电 (见习记者 吴雨辰 通讯员 吴达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俗话形容中国传统的戏曲演员是再合适不过了。但谁曾想到,演员足底的各式绣花鞋也是手工匠人精心制成的。在浙江省玉环县干江村,就有这样一位绣花鞋匠,常年足不出户,天天坐在自家的小作坊里,梆梆梆地纯手工制作戏曲绣花鞋。如今,他的鞋不但销往绍兴、上海、南京、台湾,还远卖到了新加坡,将这中华传统文化带向四方。
2月23日下午,记者拜访了绣花鞋匠陈仁东,一进楼梯,就听见一阵锤子的敲击声,上了四楼一见面,陈仁东马上放下手中的活,热情地倒上一杯热茶,几经叙旧后,他坐下来边干活、边将制作戏曲绣花鞋的话闸打开。
陈仁东今年60有5,14岁干江小学毕业后,依仗住宅临街的优势,15岁就拜师学手艺。那时,师傅教育他,不要学做皮鞋,制作一双皮鞋的时间,布鞋起码得做上好几双,再说做布鞋成本投资少,制作方便,这传统工艺永不过时。
三年求师回家后,陈仁东一直独立支撑鞋店门面。90年代改革开放时,农村加快了小集镇建设,原有的老街人迹罕至,陈仁东也建起了新宅。而后,他曾经帮过好几家鞋厂干过活。随着年龄的增加,他考虑到在企业干活,既受约束,收入又不那么高,不如在家自由,看看电视上的戏曲节目,目睹戏曲培训班,突发想起了制作京剧绣花鞋的念头,一做就是10多年。
如今,陈仁东制作的京剧绣花鞋在经销户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省内外客户纷纷来电询问,眼下,他和家人正在赶制来自绍兴嵊州市的一笔上百双戏曲手工绣花鞋的订单。
说起绣花鞋的制作可绝不简单,要经过六七道工序,裁剪、绣花、纳鞋帮、上帮、填内底、上鞋靴、缝须。
一双布鞋的制作,纳鞋帮和上帮是绣花鞋中最关键的工艺,陈仁东准备上铁锤、鞋耙、鞋钻、鞋底、鞋帮、切刀等做绣花鞋的工具。只见他把鞋底面周围用刀子均匀地切入一条象牙签粗细的槽,尔后放在鞋耙上,安上鞋帮,用铁钉暂时固定鞋前和鞋后的准确位置,然后使用穿鞋钻引入牛筋线,一钻一线地把鞋底和鞋帮固定起来,再拔掉铁钉,最后使用打鞋坯,将纳好的绣花鞋撑开。不到3分钟时间,经过陈仁东的巧手,一只绣花鞋就基本成型。
鞋子好了,还要垫鞋底、缝鞋须,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这样才算真正地完成了。
“纳鞋帮的牛筋线必须要均力拉紧,这样才会结实;撑鞋子的时候,用锤子一点点地敲,用力太大会撑破布面,用力太小形状会走样,这些细节都需要不断从实践中找到窍门。别看这一只小小的鞋,不花几年时间练下去,做出来的鞋子就会不合脚。”陈仁东慢慢吐露着这份手艺的精髓。
老伴倪梅娇则对这个“憨老头”十分满意。“他踏实、吃苦,本本分分工作。一年下来,每天总是早早开工,一坐就是一整天,时常忙到晚上10时多。现在,玉环县内做绣花鞋的手工作坊应该就我们一家,订单全年都没断过。”倪梅娇说。
陈仁东说,这些年来我们只是接定单,从未考虑到自家去销售,在网络化年代,电商企业走遍国内外,儿媳妇正在筹备网上销售的有关事项,把自家制作的京剧绣花鞋推出去,不但增加了从批发到零售的一笔收入,更能服务顾客随购随到货物的愿望。
为了让这门手艺延续下去,女儿、儿媳妇也跟着陈仁东学起制鞋手艺。如今,他们所做绣花鞋的款式已经达到十多类,主要有绣花、绣鸟两个系列,再细分为平底、内高、快靴、老款等款型。但据记者了解,现在做这种纯手工绣花鞋的人也越来越少了,陈仁东只想把这一门手艺传承下去,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学。(完)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