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民间生在民间 中原庙会、书会长盛不衰
中新社郑州2月22日电 (记者 李志全)春节禁放,让内地许多城市空气清新的同时,过节气氛显得有些“冷淡”。在中原地区,长在民间生在民间的古庙会、古书会却人气爆棚,逾百年仍长盛不衰,令年味十足。
22日正值传统元宵节,在河南北部的浚县,数以万计的民众正在赶浚县正月古庙会。虽然官方赋予它“第八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的称谓,但该庙会,却是源自民间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
赶庙会图热闹,一在看,二在拜。据组委会介绍,文化节期间,人们可以看到民间社火表演、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地方戏曲展演等一系列活动。所谓拜,就是拜祭始建于北魏的大伾山石佛。石佛总高八丈,藏于七丈高的楼内,素有“八丈佛爷七丈楼”之称。
为了赶庙会,鹤壁石林镇耿寺村中断15年的高跷抬阁再次复排。村民周大军介绍,该村的高跷抬阁在豫北都是一绝,“我不希望我们这代人是最后见过高跷抬阁的人。”对高跷抬阁的复排,村民希望这项表演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在豫东的西华县,当地在春节期间再现了“城隍出巡”。数以万计的民众在城隍庙前拜谒、祈愿,人们以这种方式来寄托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西华早在中国汉代就已置县,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当地县志记载,“城隍文化”可追溯至较早的战国时期。
居民庞效华感叹:“城隍出巡的锣鼓声响起,也唤醒了民众的传统文化意识,让已被遗忘的民间文化活跃起来。”
如果说浚县的古庙会、西华的城隍出巡还有着半官方背景的话,那么,河南宝丰县的马街书会就是彻头彻尾的“草台班子”了。来自四方的民间说书艺人,以蓝天作幕、大地为台,直接在麦田内“吼”唱起来。
马街书会是由农村土生土长的农民自发形成的文化盛会,七百年来兴盛不衰,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
在书会的艺人堆里,有耄耋老人,也有三岁孩童。一把二胡、两只简板,小喇叭放在田埂上,处处散发着“乡野味”。72岁的王书堂一生钟爱河南坠子,“平时农活儿多,说书的时间少,只有每年到马街书会,才能唱个痛快。”
官方统计,今年正月十三当天,到马街的民间曲艺艺人共886人332摊,戏剧、杂技等其它民间表演类艺人638人,参会人数则达到了20余万。(完)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