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侗乡青年返乡 赴传统坡会寻对象
中新社柳州2月21日电 题:广西侗乡青年返乡 赴传统坡会寻对象
作者 朱柳融
“在广东工作多年,至今还没对象,希望能在坡会上找个一起过日子的人。”今年30岁的侗族小伙曹荣春2月20日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老堡乡老巴村坡会上表示。
当天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三,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老巴坡会”,在郁郁葱葱的山顶平地上举行。和着阵阵芦笙、鞭炮声,穿着盛装的少数民族女子跳起彩堂舞,来自广西、贵州、湖南三省区的数万人,从四面八方赶来。
与贵州、湖南交界的三江县,居住有侗、苗、瑶、壮、汉等民族,总人口38万人,其中侗族人口近22万。始于清朝嘉庆年间“老巴坡会”,不仅是当地走访亲友的重要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重要平台。许多男女青年在坡会中相识、相知到相爱,最后结为夫妻。
已经60岁的老巴村村民王建英,在1978年的坡会认识已共度近四十载的妻子。“坡会上找对象,是我们那时最主要的恋爱方式。”王建英介绍,在坡会上,男女双方要是“看对眼”了,就相约到附近的山坡上交谈或对歌,增进了解、表达好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商业经营、饮食供应、民族工艺品交流等活动在坡会上相继出现,坡会已演变成一个恋爱场所和物资交流市场。”三江侗族自治县侗学会会长杨永和介绍,受打工热潮、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冲击,坡会的恋爱功能有减弱的趋势。
“年轻人外出务工,交友机会不再局限于坡会。”王建英介绍,如今一部手机就能解决沟通问题,村里的年轻人不再需要对歌才能交流,但坡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依然承载着年轻人美好的婚恋愿望。
当前,中国年轻人的婚恋压力,已从城市蔓延到农村。当城里年轻人“望楼兴叹”、感叹婚恋成本高昂时,那些进城务工的新生代农村青年,也面临同样的难题。
“我在广东从事建筑行业15年,那里的房价高、消费水平高,想要娶个老婆不容易。”曹荣春表示,若能通过坡会找到结婚对象,他打算留在家乡发展。
已经结成夫妻的“90后”侗族男女覃金胜和韦玲利,和曹荣春想法一致。初中毕业便外出务工的两人,结识于2014年的坡会。“我们俩都在广东肇庆市工作,在大城市找对象结婚,成本太高。”20岁的韦玲利称,找同乡结婚,不仅家里亲友能互相照应,在外工作俩人更能相互理解、支持。
在广西北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每年从中国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七,一系列坡会节庆在各个村镇接连举行。许多外出务工的青年,纷纷返乡,参加坡会寻找爱情。
“坡会还是年轻人的天下,相信坡会的恋爱功能,会一直延续。”杨永和表示,为了让坡会节这一民族传统节日得到传承和发展,三江县官方已着手对举行坡会的村寨进行文字、语音等资料采集,梳理坡会节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发展前景。(完)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