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90后”非遗传承人的新春订单
中新社高密2月12日电 题:“90后”非遗传承人的新春订单
作者 沙见龙 曾洁
在山东高密,“送年”仪式已经结束,可产自这里的“叫虎”还在源源不断地销往外地。聂家庄泥塑的第22代传人——25岁的聂鹏坐在自家作坊里,正为最新接到的5笔订单忙碌着。
泥巴做的虎头和虎尾,皮革肚里插个哨子。聂鹏拿着“叫虎”的头和尾往中间一推,红色的虎嘴里发出“啊呜,啊呜”的声音。
聂鹏说,以“叫虎”为代表的聂家庄泥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和父亲分别是第21、22代传人。
“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流传山东高密的俗语记录了聂家庄泥塑曾有的辉煌。而今,据聂鹏介绍,聂家庄以制作和出售泥塑谋生的农户仅存10余家,且经营者的年龄平均在70岁以上,传自明代万历年间的“百年遗产”缺少年轻的继承人。
做泥塑的人虽然少了,但喜欢泥塑的人并未减少。年轻的聂鹏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后,建立了泥塑作坊和实体专卖店。猴年春节前夕,聂鹏的作坊接到80多笔订单,销出5万多个“叫虎”。目前,作坊里除了他和父亲两位“主力”外,还有10余位助手,他们需要共同协作,才能顺利完成这份“春节大订单”。
泥塑在年末才迎来销售旺季,但其制作过程却贯穿着聂鹏和父亲的365天。为了防止冬天订单太多而人力不足,聂鹏与父亲从春季就开始制作“叫虎”的泥胚子。塑形、烧制、晾晒、入库,泥塑制作穿插在聂鹏一家繁忙的农事中紧锣密鼓地进行。入冬后农事刚闲下,泥塑的订单就纷至沓来。
放下笸箩拿起泥,聂鹏说,给成型的“叫虎”上色是这几天的主要任务,也是他最喜欢的环节。为了解决传统泥塑容易掉色的缺点,聂鹏还对染料进行了一番研究。“加入适当比例的胶质,颜色会更持久。”聂鹏告诉记者。
聂家庄泥塑在“高密老乡”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迎来了“暖冬”,聂鹏说,莫言年少时所在的大栏乡距离聂家庄仅约5公里之遥,随着“红高粱旅游”的兴起,“叫虎”也成了游客青睐的纪念品。
近年来,聂家庄泥塑的知名度逐渐提高,聂鹏和父亲也时不时地放下农活,离开作坊,带着聂家庄泥塑去中国的深圳、杭州,以及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和地区参加中国民俗展览。
交流归来的“90后”聂鹏对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新的想法。“传承民俗文化事业,不能再继续照搬老一辈人的方式了,要打破聂家庄泥塑传播的区域性,必须在推广上创新”,说到这里,聂鹏的嘴角微微上扬。
他在淘宝网上开了名为“红高粱商城”的网店,还推动自创的“泥老虎DIY创意班”加入当地“高密一日游”项目中。聂鹏说,他想通过每一个游客的朋友圈子对聂家庄泥塑进行“N次方”的传播。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建立专门的泥塑产业园,继承传统,不断创新,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爱上这门手艺,加入到高密聂家庄泥塑的非遗传承中来”,聂鹏说。(完)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