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坛庙会昨迎客近20万 非遗项目表演受热捧
“面人彭”展示绝活 众“粉丝”慕名而来
庙会各种非遗项目表演受游人热捧
大年初三上午,记者在地坛庙会上看到,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展示受到游人热捧。不少“面人彭”的“粉丝”慕名而来,收集特色面人;云南省非遗传承项目《木叶演奏》的传承人陈宝虬老师用一片叶子就吹出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让游客一下子就被这施了魔力的树叶感染了。数据显示昨日龙潭庙会的游客人数达到14.5万人,地坛庙会的游客人数则达到了19.7万人。
□非遗文化
木叶演奏观众赞叹不已
伴随着陈宝虬老师吹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表演,“树叶也是乐器”“太神奇了”,台下的观众连连赞叹。不少游客在被感染之余,甚至纷纷举手示意,想跟陈宝虬老师学上一手。记者了解到,陈宝虬老师从5岁开始练习木叶演奏,现已花甲之年,并已收徒弟,做到代代相传。
此外,同为云南省非遗项目的彝族花鼓佬,在央视表演过的唐山皮影舞蹈《俏夕阳》,刚猛雄浑、欢腾热闹的沧州舞狮,节奏明快、气势恢宏的翼城花鼓等,九场深受游人欢迎的民间艺术表演在地坛庙会的“民间花会”舞台上陆续上演。
74岁的游客刘大爷称:“今天是我和老伴儿结婚五十二周年纪念日,每年过年我们老两口儿都得来庙会转转,今儿我大孙子抱着相机跟我们一块来,说是给我俩拍点照片儿,纪念一下。我和我老伴儿最喜欢这种节目了,热闹啊,喜庆,有意思,我大孙子也很喜欢”。
龙潭文化庙会开幕三天,“面人”格外受到大家青睐,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彭”的传人每天更是从早到晚都被游客团团围住,欣赏他现场展示捏面人的绝活。
“面人彭”的传人介绍,面人体量虽然不大,但是人物的肌肉表情、服装配饰,小到眼珠都是用面做成的,因为是纯手工制作,一件普通的作品都需要3到4天,为了能够参加庙会,他们需要提前一年准备庙会上展卖的面人。
值得一提的是,“面人彭”坚持只做中国传统文化故事题材的面人,例如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福禄寿三星等,一个人物一段故事,每个作品都有生动的情节在里面,引人入胜。
记者在“面人彭”的摊位前看到,有很多游客都在收集面人,每年都会来庙会买一个不同的面人。他们不仅仅喜欢面人,更喜欢它里面所包含的故事。一位小学生兴高采烈地告诉记者,他喜欢《西游记》,已经有了一个孙大圣了,但今年是猴年,所以妈妈又专门给他买了一个造型不同的孙悟空。
□过招国手
棋迷与三大棋国手对垒
除了传统的逛庙会,龙潭庙会组委会还专门与中国棋院合作,汇集各路棋类国手,使棋迷与棋手欢聚一堂,切磋棋艺,普及棋牌运动。今年龙潭庙会上的国手阵容超级豪华,围棋由俞斌九段和华学明七段带队坐阵,国际象棋则是男子国际特级大师叶江川亲临现场,中国象棋区内更是人头攒动,众多中老年棋友把张强和唐丹两位特级大师围了个密不透风。
龙潭庙会的“棋类互动”平台吸引着众多棋迷朋友,每天早上六七点棋类活动现场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还有很多小选手为了能和国手过一次招,更是从通州、昌平等郊区一早就赶过来,甚至还自带午饭,在这一待就是一天,想与国手打擂切磋、提高竞技。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已经连续四五年参加了这项活动。而通过学习下棋,孩子的专注力、理解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对学校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数学尤其学得好。为了普及、推广棋类运动,组委会今年还特地在每个棋类区域滚动播放相关纪录片。
□安全保障
各类服务人员齐出动
地坛庙会作为京城规模最大的庙会,今年各类服务人员齐出动,力保游客能平安快乐地过大年逛庙会。
身着“地坛庙会”字样的红马甲是“万事通”,他们由东城园林系统近200名工作人员组成,主要负责门区出入、人流疏导、信息咨询、摊位管理、安全保障等。穿着“志愿服务”字样的蓝马甲是北京城市学院的120名大学生,这些学生协助“红马甲”之余也利用自身知识优势,更多的从事翻译、讲解等工作。
120名身着反光黄马甲的保洁人员为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从早晨六点上岗,直到晚上闭园清运完垃圾后才能离开。他们头戴探照灯,穿梭于夜色,为游人营造出干净的环境。
140名绿军装的武装警察分布在庙会重要地段,他们正是庙会游客安全保障的定心丸。身着青色制服的近千名保安人数最多,担负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也最多最杂。身着黑色工装的182名安检员负责14台X光机和36台安检门,为庙会织起一道防护网。
京华时报记者 赵鹏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