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社会

“人民日报评论”评景区改名琅琊阁:搞文化政绩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3-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编者按

  微信公号“人民日报评论”11月16日发布署名评论,指出近日安徽滁州为了让自己的琅琊山风景区借着《琅琊榜》火一把,带动地方旅游发展,把景区内的“会峰阁”改名“琅琊阁”。这种行为不是所有的借势都能成功,搭错便车结果可能自毁清誉。

  文章指出,打开滁州的文化“琅琊榜”,既有欧阳修留下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千古名篇,又有以凤阳花鼓为代表的皖东文化。守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加挖掘和弘扬,却硬到虚构的电视剧里拉郎配,真的值得吗?好酒也怕巷子深,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注意力经济,城市形象宣传同样需要抢夺受众眼球。但是,营造声势毕竟只是辅助手段,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才是致胜王道。

  以下为全文:

  “琅琊山顶有一个琅琊阁,琅琊阁每年发布琅琊榜”,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使琅琊山、琅琊阁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安徽滁州为了让自己的琅琊山风景区借着《琅琊榜》火一把,带动地方旅游发展,竟把景区内的“会峰阁”改名“琅琊阁”,引来众多关注目光。

  营销学中有一种“借势营销”,借助社会上受关注的事件推广产品,潜移默化地引导市场消费。即便滁州不趁《琅琊榜》热播借题发挥,秦朝时设立琅琊郡的山东临沂,拥有古“琅邪县”的江苏南京也会争抢搭车机会。可是,花果山好造,正果难修。不是所有的借势都能成功,搭错便车结果可能自毁清誉。《琅琊榜》明明是一部架空历史类的权谋小说,滁州把始建于明朝的琅琊山会峰阁强行更名为琅琊阁,恐怕不仅不能推广当地旅游资源,反会自己给自己戴上不尊重历史、搞文化政绩工程的帽子。

  一部《乔家大院》带热山西乔家大院,一部《非诚勿扰》带热杭州西溪湿地,傍剧扬名要想成功,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尊重客观事实。仅有几个虚构人物和虚构建筑,怎能代言一个地方的浓郁历史文化?旅游推介和城市形象宣传,绝不能不顾社会影响和历史事实盲目追求市场效果。事实上,滁州琅琊山本身的历史文化蕴涵也已足够丰富。打开滁州的文化“琅琊榜”,既有欧阳修留下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千古名篇,又有以凤阳花鼓为代表的皖东文化。

守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加挖掘和弘扬,却硬到虚构的电视剧里拉郎配,真的值得吗?

  好酒也怕巷子深,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注意力经济,城市形象宣传同样需要抢夺受众眼球。但是,营造声势毕竟只是辅助手段,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才是致胜王道。巧劲用过了,可能就会弄巧成拙。就像相声中的捧和逗,捧多了观众会觉得假,逗少了观众同样觉得没意思。当年茅台酒为了不错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评奖机会,参展者不惜自摔酒坛制造轰动。这样做并不是投机算计和故意造势,而是恰当把握和运用了自身家底和优势。片面重视注意力经济这个“捧”,而不突出内容吸引力涵养公众心理认同,最后难免自断臂膀,自毁长城。

  “心有高标,方可致远。”文物保护也好,文化建设也好,最需冷静审慎、长远考虑,最忌大干快上、好大喜功、拍脑门决策。盲目地傍剧扬名,还只是近年来一些地方文化政绩冲动的一个小缩影。从各地推出声势浩大、耗资动辄上百亿元的古城再造计划,到旅游开发大吹“复古风”,修建仿古的明清老街、唐宫宋城,从像孙悟空、武大郎之类没有现实依托的文化符号被过度利用,到以最大炒饭、最大月饼、万人打太极等世界吉尼斯纪录为噱头拉升城市关注,浮躁、庸俗、功利、短视等问题让文化政绩的泡沫越吹越大。许多真正记录着城市变迁和文明历史的古建筑,却被摧毁在无情的推土机下。

  长期以往,假古迹遍布各地,俗文化充斥时代心灵,我们所期待的文化振兴岂不是会大打折扣?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尤须那些热衷文化政绩工程的官员谨记和反思。鸟瞰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无比渴求得到更多历史文化的滋润,也无比受困于浮躁庸俗趁虚而入的烦恼。越是这样,我们越要谨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越要懂得尊重文化规律、引领世道人心的重要性。戒骄戒躁,有所为有所不为,珍惜用好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我们才能告别文化干涸、精神粗鄙、品味低劣的洼地,赢得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得益彰的璀璨未来。(原文标题为《莫让浮躁侵染了文化“琅琊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