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风云依托资源优势转型 内蒙古走出“一煤独大”困局玻尿酸注射隆鼻的价格
70年来,依托“东林西铁,遍地是煤”的资源优势,内蒙古曾多次夺得经济增速冠军,生产总值从自治区成立初期的5.37亿元增至2016年的18633亿元,70年增长642倍。但与此同时,地区一煤独大、发展方式粗放、后续发展乏力的劣势也逐渐显现。
近年来,内蒙古依托自身优势转型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趋向合理,现代煤化工、稀土新材料、新能源、大数据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成为我国北疆一道独具特色的亮丽风景线。
“壮士断腕”破困局
“必须转型!”内蒙古东源科技公司董事长俞海明说,高耗能挣钱、效益好,却非长久之计,公司几年前主动关停冶金、煤化工时,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说“有钱不挣瞎折腾”。
俞海明的企业所在地乌海市素有“乌金之海”美誉,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这也为企业谋求转型提供了基础。如今,东源科技依托乌海市煤化工、氯碱化工两大支柱产业,年产30万吨“1,4-丁二醇一体化项目”将原煤就地转化升值率提高了20倍,后续循环产业链项目投产后将提升到60倍以上。
东源科技的转型变化并不少见。阿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刘志平说,2011年左右,开发区关停90多家“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后,我们提高准入门槛,只有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好的企业才能进驻,熬过阵痛期,这几年越走越稳,发展也越来越好。”刘志平说。
在鄂尔多斯市,和煤炭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占比一度接近60%。近几年,通过推动产业延链、增值谋求转型,先后引进神华煤直接液化、伊泰煤间接液化、中天合创煤炭深加工、伊泰精细化学品等一批重大资源转化项目,全市煤炭洗选率达90%以上,就地转化率达到18%。
补链、延链促转型
黑乎乎的煤如何变成“白大米”?在鄂尔多斯市中天合创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基地,公司总经理张西国给出了答案。“我们运用自主研发的甲醇制烯烃、碳四碳五裂解、醚化等技术,完善和延长煤炭下游产业链,扣除一系列损耗和变动成本,可实现吨煤增值300元到1400元。”
张西国说,公司拥有年生产能力360万吨甲醇和137万吨聚烯烃产品的一系列化学装置,可为内蒙古及其周边地区提供大量优质的聚乙烯和聚丙烯产品,最终走向中高端市场的建材、汽车内饰、保险杠也颇受欢迎。
阿拉善盟湖盐资源丰富,也是我国优质无烟煤的主要产地,以前以简单“挖煤卖煤、挖盐卖盐”为主,低小散矿山多,装备技术落后,三次产业比重严重失衡。“一定延长产业链,提高科技含量,”刘志平说。如今,当地初步构建起以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为主导的循环经济格局,年生产能力4.5万吨金属钠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超过40%,精细化工产业链中的还原靛蓝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远销至南美、欧盟、南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要让每一块煤、每一种资源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价值。在乌海市,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硅化工等主导产业的改造、延伸、升级和发展齐头并进,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4%,经济发展“旧貌换新颜”。
产业结构迈向多元化
沧桑巨变七十载,砥砺前行铸辉煌。如今的内蒙古已走出“一煤独大”困局,形成以能源、冶金建材、化工、装备制造业、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六大优势产业为主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
“依托但不依赖资源,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转变,”鄂尔多斯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勇说,经过转型升级,鄂尔多斯已初步构建起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2016年非煤产业完成投资占工业总投资比重达83.3%,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云计算、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兴起,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
科技创新引领内蒙古转型发展步伐加速。70年来,内蒙古在稀土钢和无缝钢管、高铝煤炭资源利用、特种装备制造和生物育种、农牧业高产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也实现了零突破。包钢轨梁厂总工程师梁正伟骄傲地说:“我们这里生产的钢轨产品,铺在了世界最快、最长、最高的铁路上。”
服务业成为内蒙古经济转型发展新引擎。2016年,内蒙古服务业投资占比首次超过50%,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新兴服务业态持续涌现,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乘“云”而上,各类云计算应用平台不断落户,带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