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生活  两性

踏准百姓夜生活变迁的步伐——“夜经济”发展调查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8-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题:踏准百姓夜生活变迁的步伐——“夜经济”发展调查

  新华社记者周文林、赵文君、王攀、季小波

  火热盛夏、夜色正浓,从电影院到健身房,从书店到酒吧……今年夏天,“夜经济”成为“热词”。

  夜生活折射时代之变,凸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记者调研发现,用改革的方法扩大夜消费,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将充分释放“夜经济”活力,创造健康、时尚、美好的夜生活。

  百姓新的夜生活,伴随着消费新需求而兴起

  夜生活,是观察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

  1984年,广州西湖路上,自发地冒出了夜市。一些胆子大的人在夜市上摆摊,出售服装和小吃,人气越聚越旺,这是广州的第一家夜市。

  广州市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元正回忆,中国第一阶段的夜市,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延长营业时间为主要特点。

  “从1995年到2007年,是夜市发展的第二阶段,特点是酒吧、KTV、舞厅等逐渐走向本土化、规模化。”赵元正说,如北京的后海、工体北路、燕莎商业区、朝外大街等区域相继形成了酒吧聚集区。

  2007年以来,夜市进入了第三阶段。夜市产品开始集约化经营,“夜经济”崛起显现新特点。

  中国的“夜经济”从早期夜市地摊发展为多元夜间消费市场,内容涵盖“食、游、购、娱、体、展、演”等,消费主力、消费类型、消费期待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和不断提升的人民生活水平,是“夜经济”兴起的时代背景。“夜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也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轨迹相吻合。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门槛上,红火的夜生活是面镜子,折射出中国百姓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如今,与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00后”,正以一种不同于父辈的新的生活方式来享受生活。“消费升级甚至进入了审美层次,人们更加追求能够获得审美满足、情感共鸣的消费。”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费勇认为。

  据生活方式研究院主办的“生活榜”市场调查,80.6%的受访者认为,夜间生活和消费的主要需求在于释放压力;59.9%的受访者认为,夜晚出现频率最高的情绪是“放空自己,不需要思考”,夜生活中减压的心理需求相当明显;夜间消费停留时间以3至4个小时为主。

  “夜经济”繁荣,蕴含中国经济强大内生动力

  “夜经济”繁荣背后,是百姓消费空间和时间的不断延展——

  “中国是全世界最繁忙的经济体,需要有与之配套的夜生活。”广州摩登百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骆建基说。

  在西部城市乌鲁木齐,大巴扎夜市是人气很旺的“深夜食堂”,日均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人们拼桌吃饭,孩子们嬉戏打闹,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在中部城市长沙,一家主打小龙虾的网红餐馆一天排号达7000多桌,晚上11点顾客还在等号入座。在长沙的24小时无人值守便利店孚利购,顾客可自主加热便当,冲泡咖啡、方便面,夜间的销售额占三成。

  银联商务的数据显示,“80后”游客夜间消费最为活跃,消费金额及笔数均占所有游客四成以上。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文化旅游会展研究中心主任何建民认为,当今“夜经济”的蓬勃发展,是百姓休闲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寻求新的消费亮点、延展消费空间和时间的结果。

  “夜经济”繁荣背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释放活力和动力——

  在南粤广州,珠江夜游是旅游传统项目。如今的珠江夜游红船,是一座现代化水上移动剧院,每晚演出岭南文化的代表——粤剧。广州城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金辉介绍,自2016年3月公演至今,上演千余场,去年营业收入过千万元。

  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夜幕时分,红墙黄瓦的仿唐建筑被华灯点亮,人群摩肩接踵。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顾育英介绍,今年春节期间,大唐不夜城所在的曲江新区各大景区接待市民、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106亿元,辖区酒店平均入住率超过75%。

  北京五棵松华熙商圈从今年5月起,营业时间从夜里10点延长到12点后,同比月流水增长三成、客流增长四成。

  “夜经济”繁荣背后,更是中国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鲜明例证——

  “珠江琶醍”是广州的“网红”酒吧一条街。“一天能卖出2吨啤酒。”广州琶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志军介绍,利用珠江啤酒原址老厂房建起的酒吧街,集生产、消费、文化演出、艺术展览为一体。因为聚集了人气,广州市公交专门在琶醍设了一站。

  东北财经大学中国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认为,“夜经济”一头连着消费端,一头连着生产端,有力推动了新旧动能转换。

  瞄准百姓美好生活 用改革的办法扩大消费、满足需求

  “夜经济”已经成为衡量城市生活质量、消费水平、开放度、活跃度、投资软环境及经济与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指标。“夜经济”如何瞄准百姓需求,释放更多活力?

  满足百姓美好生活需要,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改革举措正在推出——

  进一步扩大消费,首先要让百姓“有钱消费”。今年我国近2万亿元的减税降费政策正在加快落地生效。今年上半年,个税改革人均减税1340.5元,累计1.15亿人无需再缴纳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在减税降费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速。

  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10部门联合发文,出台24条具体举措促进消费,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大趋势。

  今年7月,国务院同意建立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说,与欧美发达国家消费率高达80%至90%相比,中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约60%,消费增长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

  许光建表示,发展“夜经济”将成为推动消费的重要力量。一方面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消费“跑起来”,另一方面要对“夜经济”企业进行税收扶持、用工扶持、经营场所扶持等。

  “夜经济”要有活力,就要紧跟百姓夜生活的步伐——

  从吃喝玩乐购,到创新生活方式、追求生活美,百姓需求倒逼企业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

  “珠江夜游、小蛮腰、长隆大马戏号称广州夜游‘老三样’,但是除了看动物,就是看夜景、看灯光,文化氛围还不足,要补上广州夜生活的文化短板。”广州市发改委服务业处处长尹志新说,要发展内容健康、形象正面、服务规范、业态丰富、受众多样的“夜经济”。

  “夜经济”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需要政府和市场合力营造——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夜经济”行业尚缺乏有领导力的标杆品牌,商家开店快淘汰也快,经营同质化、扎堆现象严重。

  “有消费的地方才有经济,要发展百姓身边的‘夜经济’,提高夜生活消费的便利性。”周天勇说。

  “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支持发展‘夜经济’,既要放活也要管好。”周天勇指出,城市管理部门对噪音、排污、垃圾分类等问题不能一禁了之、罚款了事,而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发展“夜经济”,相关部门正在进一步解放思想,升级城市治理能力。上海建立了“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济南出台“夜间十条”:调整道路洒水冲刷模式,加大人工保洁力度,加强生活垃圾收运作业管理等。一些城市延长地铁运行时间、增加深夜公交车运营,对夜市的噪音、污染问题进行创新管理……

  发展夜经济,要不忘乡村、不忘小城镇。

  在地处西北的宁夏,约96%的乡镇建成了农民体育健身场馆,广场舞、太极拳等各种文体活动的普及,引发了群众健身热潮,点亮了村里的夜生活。

  “晚上不能只是打打小麻将,要充分调动乡村群众的业余文化、体育生活。”周天勇说,乡村的夜生活要因地制宜,体现乡村特点,充分挖掘民间技艺、非遗文化,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

  周天勇表示,城市和乡镇、农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产业、经济、社会、空间以及文化上的联系。点亮乡村夜生活,将有效带动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创业热情和农村要素的创富活力。(参与采写:邓瑞璇、陈爱平、付光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