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医疗”配套制度缺失仍待解决
城市的大医院看病排长队、“一床难求”,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却乏人问津。为破解这一现象,长沙市岳麓区望月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研发了“智慧医卫管控系统”,通过智能化手段全面升级基层医疗服务,提高财政补助的效率与质量,引导居民在社区就医,严控医生滥开“大处方”。这既保障了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也推动了医疗资源在全社会的均衡配置。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该系统的有效运营和推广,仍需要解决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引导居民“家门口看病”
为了全面升级基层医疗服务水平,长沙市岳麓区望月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引入“智慧医卫管控系统”,分为职工档案,事务管理,预约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管理,领导审核,综合监管七大模块,分别详细记录了职工信息,医疗诊断信息,居民预约信息,医院财务信息,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信息等相关内容。
为实现系统功能,落实公卫经费,该中心创造性地将平均每人40元的公卫经费,通过1000元的“虚拟值”补贴给老百姓来看病,即把国家规定的“10个大项41个小项”公卫服务制作成为只能刷卡、不能折现的“社区居民健康消费卡”在社区发放,引导群众更多地关注公卫服务,更多选择在社区医院看病。
为了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消费卡的“含金量”,该中心特意增加了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四维彩色B超机等“含金量”高的免费检查,与居民签订“家庭健康管理契约合同”,提供24小时健康服务咨询等项目。
该中心工作人员举例说,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是公卫服务的重要部分,通过上门入户将老年人健康信息采集记录在系统中,老人就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预约来医院就诊或邀请医生上门服务,而每一位病人的看病信息也将记录在系统中。同时,病人对医生的评价被纳入医生绩效考核的标准。最终,政府部门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开展的公卫服务数量和质量,以及绩效考核结果和完成率,发放基本公卫服务专项补助经费。
该系统分别从财政资金、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等不同维度,定期对医疗服务数据、公共卫生数据、药品数据、卫生资源数据、居民满意度进行统计。通过该系统可以全面了解该中心的每位医生坐诊情况、所开药物数量和信息,每位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评价等信息。“考核报表打印出来,每个医生每天看了多少个病人,开了多少药物、什么药物,一清二楚”。该中心医生姚琼介绍。
“大医院挂号要排队,等床位,非常麻烦,确诊病情以后,能够在家门口康复治疗。可以刷医保卡,药物比大医院便宜,还可以预约医生上门服务,省去候诊时间和交通费。”前来就诊的居民刘莎莎告诉记者,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硬件、软件水平改善,在家门口看病放心又省钱。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促进医疗资源均衡
调查发现,以往政府对基层公卫服务往往“落实在表面上,开展在报告中”,很多居民群众根本都不知道有免费的公卫服务。在“智能医疗”的推动下,上述医改政策不落地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统计数据显示,以前每天仅有不到30名群众来望月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门诊,而现在每日门诊量平均达400人左右,“看病先到社区医院”已成为辖区4.5万居民的首选。“我有糖尿病,在大医院确诊以后,平时就在社区医院做后期康复治疗,有家庭医生实时上门回访。”说起社区医院的服务,家住望月湖的曾寿平老人竖起大拇指。
“智能医疗”的探索,也提高了财政补贴效率不高等问题。政府购买服务的财政补助,通过“智慧医卫管控系统”真正实现按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精准、合理下拨,防止机构将“补事”的经费直接用于“养人”。
“这个系统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一旦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所开药物多于核定水平,系统将自动发出信息预警。”长沙市岳麓区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系统不仅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能方便卫生部门通过查阅诊疗信息,防治过度医疗,控制了“大处方”。“该系统将医院、医师、医务三者‘串’起来,控制过度医疗,防止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确保医保基金安全运行。”
“信息化只是手段,最大程度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定位,维持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最后达到医疗资源配置平衡。”望月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柳树立说。
目前,望月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已与湘雅医院等大医院建立了转诊绿色通道,共享医疗资源,基本实现“首诊选择到社区,小病解决在社区,大病转诊回社区”的目标。据民意调查显示,90%的望月湖居民目前就医看病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完善运营需要破除阻力
部分基层医卫部门和人士反映,尽管望月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智能医疗”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该系统的有效运营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阻力,其中人为因素是较难的一关。
“考核办法出台以后,不少同志对考核有抵触情绪,但是考核报表客观反映的工作量在那里,结果自然不言自明。”姚琼说,改革的难处为“智能医疗”的推动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据记者了解,这项改革,除了不少工作人员面对信息化系统考核带来的不适应以外,系统的调试、社区居民对信息化医疗系统的认知和接受,也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信息化建设投入成本较大,而我们的经费也有限,因此推广起来比较有难度,还需要不断的调试,整个系统才能有效服务民众与医务人员,更好地服务基层医疗。”“智慧医卫系统”的开发企业技术人员雷子霆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表示,为了更好地完善该系统的运营,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均衡与发展,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运用“大数据”理念,将公安系统信息、人社部门医保信息与卫生系统的信息有机结合,达到信息共享,促进医疗卫生系统更好运行。
二是,政府购买公共医疗服务的形式应以“基金购买”代替“财政购买”。柳树立认为,财政购买的直接弊端就是不管服务好坏最后都要付款,基金购买是根据服务的好坏来评定是否付款,能够有效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最终避免政策流于形式,防止相关机构利用政策套钱,将福利真实地用于老百姓。
三是,在“智慧医卫管控系统”运行成熟以后,可逐步进行推广。可以考虑全国统一以“健康卡”的方式来服务基层居民,达到大范围大面积的信息共享,提高就诊的面积与效率。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