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高温炒菜会致癌吗?尽量降低烹调温度
■今日关注
英国《每日电讯》11月7日刊登的报道援引了一位生物分析化学和化学病理学教授的观点,这位马丁教授发现植物油在高温烹调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醛类物质。醛类物质有潜在的毒性,将引发相关疾病包括心脏病、癌症、痴呆等。他发现,加热到180℃一段时间后,相比于葵花籽油和玉米油,黄油、橄榄油、猪油产生的醛类物质会少很多,椰子油情况最好,如果煎炸不如用黄油。总之外国专家的建议是:少用玉米油和葵花籽油。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烹调习惯、油品情况都和外国有差异,明显不能照搬。
“这个新闻不算耸人听闻,其实早在几年前就说过的一个问题,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含大量亚油酸,不适合做冒油烟的炒菜。”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说, 在食品化学课上,人们早就知道亚油酸不耐热,到冒油烟的温度即近200℃甚至更高,必然产生有毒分解物和氧化聚合物。但油脂高温下的变化被大部分人忽视。
该篇报道还援引了一位牛津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的观点,指出富含n-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果摄入过多,可能打破人体内脂肪酸的平衡,特别是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过少不利于大脑健康,甚至产生心理问题。这些成分该摄入多少呢?
北京友谊医院营养师顾中一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对于一般成年人,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MDR)总脂肪20%—30%,饱和脂肪<10%,n-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为2.5%—9%,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0.5%—2.0%,属于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dha+epa因为作用较大,单独给出了参考量是每天合计0.25—2克。
我们达到这个量了吗?“从膳食调查的结果来看,抛开具体益处或者危害的程度不谈,至少大体趋势是应该增加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顾中一说,这也是建议孕妇和儿童多吃鱼,还有很多人看重鱼油保健品的缘故之一。
按照脂肪酸选择食用油就可以了吗?顾中一表示,哪怕富含DHA的鱼油胶囊也有储藏变质的问题,我们平时的油都是要烹调的,这其中的变化当然也要考虑在内。“在选择上如果只求省事,买橄榄油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用来煎炸食物,用橄榄油炒菜还是可以的。”顾中一说,谈到植物油主要有两个方面:总量和种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的是每日25到30克的食用油,也就是两三个白瓷勺的量,但从许多调查结果来看,不少人每日食油都在40克以上。人们根据情况选择什么油品种类也很重要。
猪油、鸭油、奶油相对于植物油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多,对于现在患高血脂、脂肪肝的人来说可谓火上浇油,不建议选择。顾中一表示,如果是用来煎炸的话,那么可使用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果条件再好一些可以选择椰子油、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
范志红建议,日常做菜的时候,要尽量降低烹调温度,避免冒出油烟。明显冒油烟不仅意味着温度超过200℃,对食物营养成分有破坏,而且有令蛋白质食材产生致癌物的危险,还会招来脂肪的热分解和氧化聚合,对身体非常不利。
“别忘记,油烟本身就是PM2.5的来源,而且有致癌作用!”范志红提示,可用一片葱白来判断油温。如果葱白四周大量冒泡,但颜色不会马上变化,油烟还没有冒出,这个温度就可以放菜了。
(科技日报北京11月9日电)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