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你是谁?该怎样才能把你拒之门外
去超市或甜品店购买食品时,你是否注意过食品包装背后的配料表?
昨天上午,家住杭州市区的祝女士@了钱报记者这样一个问题:她在市区某糕点店买回来的乳酪西饼中,配料表一栏中明明写着含有“人造奶油”,但在营养成分表中的反式脂肪含量标注为“0”。
祝女士说:“我查过‘人造奶油’的主要成分有‘反式脂肪’,商家这样标注是不是搞错了?早注意到食品里有反式脂肪,我就不买了。”
反式脂肪到底是什么?为何有人畏之如虎?在食品包装上,我们该如何认出反式脂肪?这次钱江晚报健康求真相,请来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杨任华、资深营养师钟自力、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教你来认识这个食品里的“坏家伙”。
专家解读:
为什么反式脂肪会被拒之门外
祝女士对反式脂肪如此上心,是因为她是个有心人,刚生完小孩的她对饮食特别重视,生怕吃了不健康的食品,影响哺乳。为什么很多人拒绝食用含有反式脂肪的食物呢?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反式脂肪。
杨任华介绍,反式脂肪又称为反式脂肪酸或逆态脂肪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
氢化油脂也有多种“马甲”,比如: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氢化棕榈油、氢化大豆油、植物起酥油、人造奶油等。而食品配料表上写着“高档奶油”、“黄奶油”、“蛋糕油”、“酥皮油”、“麦激凌”等,也是反式脂肪的其他说法。
●反式脂肪从哪里来?
“反式脂肪酸主要有两个来源,部分反式脂肪是在食草动物的胃里自然形成的,因此奶制品和肉制品中会含有少量的反式脂肪。但其主要来源是经过氢化处理的植物油,这种油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久等优点,快餐业中使用比较普遍。此外,食物煎炒烹炸过程中油温过高(>220℃)且时间过长,也会产生少量反式脂肪酸。”
可见很多时候,反式脂肪是食用肉制品、奶制品、煎炒烹炸食品中必然存在的“伴生品”。
●天然奶油含不含反式脂肪?
资深营养师钟自力解释:“天然奶油的反式脂肪种类和人造奶油中的会略有不同。”
在脂代谢方面,天然奶油中的反式脂肪在人体的脂代谢的过程当中,对人体的危害要小一些;而且从含量上讲肯定也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天然奶油里的反式脂肪含量也要远远低于人工奶油。
她也提醒,天然奶油、黄油都是动物油脂,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以及胆固醇。人造奶油、黄油不含胆固醇,饱和脂肪也相对较少,没必要为了避免反式脂肪而盲目选用天然奶油或者黄油。无论天然还是人造,奶油都是高脂肪的典型,不宜过多摄入。
●为什么这种“伴生品”的存在能让人畏之如虎,甚至产生拒买拒吃的情绪?
杨任华主任介绍,过量摄入反式脂肪,会产生提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又被称为“坏”胆固醇,看看体检表的血液检验项目里就能看到,和高密度脂蛋白相对,低密度脂蛋白的会阻塞动脉,并可能导致心脏病。
“反式脂肪酸在人体内是完全不被接受的,长期超量积累会诱发哮喘、糖尿病、过敏等疾病。”杨任华特别提醒,怀孕期妇女过多食用含有反式脂肪的食物,也会影响到胎儿的体重等发育指标。
而在《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也特别指出了“每天摄入反式脂肪不应该超过2.2g,过多摄入可使血液胆固醇增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如何避免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
杨任华提醒,鉴于(精炼)植物油是中国人摄入反式脂肪酸的最主要来源,避免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首先应控制植物油的用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每日植物油摄入量应控制在25-30克,而我们实际平均每天吃了将近甚至超过40克。
其次,含氢化植物油的加工食品,如威化饼干、奶油面包、派、夹心饼干等食物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不宜过多食用。
百克食品里反式脂肪低于0.3克
营养表里可以标识为0
既然含有反式脂肪的食物不宜过多摄入。那么回到最处的问题,食品包装有问题吗?
近日,钱报记者也走访了杭州多家甜品店,其中在可莎蜜儿门店里看到了祝女士所说的“乳酪西饼”,配料表也确实如她描述。
而在部分饼干的包装上,看到了食品成分里有反式脂肪的“马甲”,但是在营养成分表里,反式脂肪的含量写了0。
可莎蜜儿品质控制部姓潘工作人员向记者电话解释:“我们的所有产品以及包装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即‘如果100克食品中的反式脂肪含量低于0.3克可以标示为‘0’。”
而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证实了这位潘姓工作人员的说法:“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的规定,100克食品中的反式脂肪含量低于0.3克时,一般食品企业可将反式脂肪含量标注为0,配料表和营养标签并不矛盾。”这意味着,一些食品配料表中虽含氢化植物油、人造奶油等,反式脂肪含量却为0,并不代表完全不含有反式脂肪。
这位业内人士,还给记者举了个例子:
上海市工商局曾公布2014年第1号虚假违法广告公告中,好丽友旗下的薯愿(马铃薯膨化食品)被作为典型虚假违法广告案例曝光。薯愿曾宣称“口感松脆、不油腻;且100%不含反式脂肪”,被上海市工商局以虚假违法广告处以5万元罚款。
可见确实有商家在反式脂肪“0”含量上偷换概念,将“0”转化为“百分百不含反式脂肪”的广告语来吸引消费者。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