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临床数据核查半年报 八成注册申请“覆灭”
史上最严的药物临床数据核查风暴从去年一直刮到今年。1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发布通告,再有128家企业提出撤回199个药品注册申请。据统计,自2015年7月22日《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的公告》(又被称为“117号”)发布起来,列入自查核查的1622个药品注册申请,已经有八成项目被撤回或不予通过。国家食药监总局局长毕井泉近日也表示,2016年将继续落实抽检和药品审批改革。业内人士分析,药审一系列措施出台,将加速国内仿制药洗牌,对整个行业来说,短期阵痛,长期利好。
半年报:8成注册申请撤回
根据统计,2015年总局全年完成药品审评9394件,比上年增加90%,解决注册积压初见成效。
国家食药监总局去年花大力气整肃药物临床试验数据造假问题,2015年7月起启动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对待批生产的1622个药物临床试验项目数据真实性、规范性进行核查,并分3批派出20个检查组开展现场核查。根据统计,截至2016年1月12日,撤回和不通过药品合计1151个,占自查核查总数的80%,其中企业主动撤回占到77%,剩余待核查项目273个。2016年1月20日,国家总局发布的通告显示,这个名单又有所增加,撤回和不通过合计达到1184个。
医药魔方数据显示,根据各省统计,安徽、贵州、江西等10个省市已经全军覆没。其中,山东125个受理号,只存活1个。相比较而言,外企虽然也有撤回申请和不予批准,但151个自查受理号中,尚有近8成存活。目前已经有545家企业全部撤回受理号,意味着这些企业未来三年基本不会有新产品上市。有业内人士指出,这轮整治风暴过后,国内将出现短期的新药上市荒。
药审改革狠抓仿制药质量问题
中国药品消费市场增长快、需求旺盛,官方数据显示,2013-2015年中国药品消费增速达到16%左右,是同期GDP增速的近两倍,占世界市场20%的份额。预计2016年,中国将成为排在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药品消费市场。未来五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将以12%的平均增速扩容,预计到2020年,中国可能超越美国成为第一药品消费大国。
国家食药监总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药品审批制度改革时说,我国存在药品结构不合理,原研药稀少、研发能力弱,中药批准上市率非常低、仿制药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据悉,在批准的近17万个药品批号中,仿制药占了90%以上,中药、生物制剂和新药加起来不到10%的份额。“2015年上半年,批准的原研化药只有一个”。
仿制药质量不稳定被医学界诟病,不少临床一线医生表示,国产仿制药和进口药之间疗效差距明显。业内人士透露,这里面有历史原因,1999年以前,药品管理实行省一级审批制,由各省自行评定标准。各地标准差异、管理水平的差异,为各地仿制药质量参差不齐留下隐患。“有的仿制药很安全,但无效,有的药效很好,但毒副作用很大,达不到原研药的效果。”
药品审批制度改革,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药品审批积压严重。据悉,国家食药监总局每年收到超过8000件申报,到2013年8月,积压的药品审批超过2万件。同时,低水平重复申报也导致药品审批路程漫漫。资料显示,17万个批准文号中,实际上在生产的只有5万个,大部分批号在睡大觉,没有进入市场。无序申报也给总局带来巨大压力。数据库资料显示,有8个品种有100多个企业在申报,23个品种有50-99家企业在申报。“100多个品种就有3000多件申报件,逼迫国家总局必须改革。”
据介绍,此次药品审批改革,总局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简化了多项审批流程。例如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复方制剂审批,采取简化审批流程的绿色通道。另一方面在提升药品质量下狠下功夫,推进仿制药质量一次性评价、严打申报弄虚作假行为等。并鼓励创新,对创新药企开启特殊审评审批制度,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等。
此外,据介绍,本次改革还将对进口药品实行价格管控。原研药要进入中国,必须承诺售价不能高于原产国的价格,不高于周边国家的售价,以免形成对中国市场的歧视对待。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