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没问题!认为是问题的父母才有问题
孩子“发脾气”,向来是静观育儿微信后台的热词。也是我们今天文章的主题。
一位妈妈发愁地问:
“今天不小心把孩子的一个小玩具给弄坏了,孩子在那里哼哼唧唧半天,我觉得他有点故意的闹事,不过还是忍着没发火,耐住性子跟他道了歉。不道歉倒也罢。按照以前对他凶一点估计他早就消停了。我道完歉,他却哭起来了,对着我又是喊又是叫的。我气恼极了,最后还是揍了他一顿。觉得很多育儿方法用在我孩子身上,都不管用呢?难道非得要我对他粗暴点才行?”
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
很多父母将孩子闹情绪视为“洪水猛兽”。而且,他们会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一定会有一招制胜的必杀技。上面案例中的妈妈就如此。这种高期待随之换来的就是高度失望:那个育儿方法好像不行呀,我的孩子就是脾气坏、不好管啊!
正是出于这种误解,在这位妈妈道完歉后,就期待着能够“见效”。孩子并未接受妈妈的道歉后,妈妈心想:我都道过谦了,你怎么还乱发脾气呢?于是更加生气。这样一来,不道歉还好,道了歉,妈妈的怒火反倒“升级”了。
现在,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整个过程的逻辑就是:我们让步(不得已忍让),仿佛就是为下一次的爆发做准备。这就进入了一个怪圈。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有些“物化”孩子了。我们以为,孩子就是一道方程式,只要掌握了解题方法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答案了。
当然不是。孩子是情感动物。每一个他们都不同。并且,孩子们还在成长中,他们没有那么大的本事:一个事情我们说一遍,他们就能记得那么清楚;或者我们一说,他们就能立即理解并接受。所以,很多话,需要我们再三地通过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场合下去跟孩子说。
如果说,面对孩子的坏脾气,真有一招制胜的方法,那就是耐心,耐心,再耐心。具体的育儿技巧都在其次。你甚至可以一种方法都不懂。你还会说,孩子一发脾气我就没办法了,简直手足无措。——有心理学家说过,“手足无措”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应对棘手问题的办法。是生物进化选择的结果。很多事,不做干预,反倒比错误干预效果更好。
现在,我们再从常理的角度,去理解一个普通人、一个成年人,发脾气的过程都是怎样的:
?我发火了,因为你根本没明白我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你甚至根本就没在听。
——孩子也是的。父母没有看到、听到孩子的需要,高质量陪伴过少,孩子会更容易发脾气。
?我觉得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啊,你为什么不能满足我一下?非要等到我发脾气了你才肯让步?
——孩子的很多需求是可以满足的。不满足能不发脾气吗?
?别跟我讲道理。千万别。我发脾气的时候其实是我很脆弱的时候。我需要的是,你站在我这边,理解我的情绪。那些大道理,稍后我自己就能梳理清楚。
——真遇上原则性问题,也不要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予以指责。他们还是孩子,需要一个过程去适应成人的那些规矩。所以,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共情孩子。
?别那么急着把我哄好。别说“不哭了”。那类似于废话,只会让我更想哭。须知,发脾气是我的需要。而且,有时候,我发了脾气不那么容易收的住。我需要给自己多一点时间释放,我还需要给自己找一个台阶,慢慢地从坏脾气的高台上走下来。如果你一哄我,我立刻就好了,是不是也显得太没有面子了?
——父母需要学着接纳孩子的坏脾气,允许孩子闹腾一会儿。
?我脾气发完了,其实也就好多了。我希望你们不要再来评价我,或者暗示我脾气坏。哪个人没点脾气呢?可是别给我贴上“爱发脾气”的标签好不好?
——发脾气不是个问题,不过是在伤心的时候,谁都会做的事而已。而非要认定“发脾气”是个问题的父母,才可能真的有问题。
总之,孩子发脾气,绝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为孩子发脾气的事太过纠结,反倒会给孩子过多暗示,让亲子交流充斥焦虑,最终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问题。比如那些害怕孩子发脾气、着急哄好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很快就能学会用脾气控制大人,一得不到满足,就会闹脾气;而那些通过不耐烦、打压的方式“镇压”孩子脾气的父母,往往会养出一个爆脾气的、自控力低的孩子,或者一个非常胆小的、连自己的正当权益都不敢争取的孩子。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