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纤颤:威胁公众健康的隐形杀手
心房纤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各种心脏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均可以引起心房纤颤,表现为心房快速,毫无规则,杂乱无章的颤动。对于房颤,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非常的常见。国外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成人房颤的患病率为1%~6%,在美国约有200~300万房颤患者,在我国房颤的患病率为0.7%~1%,男性高于女性,我国约有500万房颤患者,而且房颤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倍数增加,7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于5%,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7.5%~10%,特别是伴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陈旧心梗,心力衰竭和风湿性心脏病。在未来的50年,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说它陌生是因为我们对它的发生机制,虽然经过了近百年的研究仍然尚未完全清楚,众多迷团有待解决,其次对它的治疗效果多数还不理想。目前常用抗心房纤颤药物有效率低下和副作用之大,都有待我们开发研究新的药物,再次房颤对患者的危害程度大大超乎我们想象,它已成为一只无形的杀手,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心房纤颤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心房纤颤而产生快速,不规则的心室反应,左室的排血量显著下降,患者感到明显的心慌,气短,乏力,严重者心功能下降,诱发心力衰竭,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因此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2)发生心房纤颤后,心房丧失了有效的舒缩功能,血液在心房内淤滞,排出量减少,易于血液凝固形成血栓,特别是在心耳部位,当血栓脱落就会引起体循环栓塞,特别是脑梗塞,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致死致残。我国资料显示:房颤脑卒中的患病率为24.5% ,房颤导致肢体动脉栓塞者占总数的61%。(3)房颤患者中痴呆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为非房颤患者的2倍,这可能与房颤导致的无症状性脑卒中有关,导致患者的痴呆和认知障碍的发生率显著增加。(4)房颤患者的死亡率增加,研究显示房颤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即便患者没有任何其他的心血管疾病,研究显示在随访的5年内,男性死亡率增加了1.5倍,女性的死亡率增加了1.9倍。
心房纤颤已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疾病,是21世纪医学科学家研究的热点,深入研究它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策略,斩断威胁人类健康的黑手。
药物治疗仍然是一线和大多数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以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氨碘酮,奎尼丁,英卡胺等有致心律失常,增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死亡率及多种副作用,长期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受到很大的质疑。近年研究出多种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有所提高,但或多或少的副作用限制了它们在临床的广泛的应用。阿齐利特主要副作用包括严重的粒细胞减少症,尖端扭转型室速,偶可出现危及生命的感染。决奈达隆结构与胺碘酮相似,但是没有碘基团。没有出现心功能恶化,甲状腺、肺及其他器官损害。决奈达隆有望成为替代胺碘酮令人鼓舞的抗房颤药物。
单通道阻滞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多非利特,依布利特初步的结果显示在转复房扑,房颤方面优于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安全性较高。
心房选择性抗颤动药物AZD7009,AVE0118延长心房不应期,呈剂量依赖性增加波长,减少房颤发生率,不影响心室复极,不影响心室复极离散度,故不改变QT间期,可能有降低致心律失常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醛固酮阻滞剂为靶向作用于房颤基质药物,它可以抑制心房结构重构和炎症,有减少房颤发生的作用。
近年来非药物治疗房颤的方法及成功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采用医学常用的射频能量形成肺静脉的双向阻滞,根治房颤发生的起源点和它维持的机制,国内外的研究显示消融组的死亡风险下降了54%,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死亡的风险下降76%,该消融法本身不会产生类似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副作用,术后患者不依赖于药物维持窦性心律,是一种真正的根治性措施。
徐延敏,教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及快速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基础与临床研究。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