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开展“防疫有我,爱卫同行”爱国卫生月活动
发挥爱国卫生运动优势 全力防控新冠肺炎
——泉州市开展“防疫有我,爱卫同行”爱国卫生月活动
68年!这是爱国卫生运动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时间纪录,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群众性运动。
从1952年至2020年,我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策略,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之路。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远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为全球口号之前,中国就已通过爱国卫生运动践行着这一原则;远在“健康城市”理念诞生之前,爱国卫生运动就已通过更好的环境和个人卫生创造了它们。
今年4月,是我国第32个爱国卫生月,主题是“防疫有我,爱卫同行”。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预防优先,打造健康环境,为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奠定坚实基础,泉州市以“防疫有我,爱卫同行”为主题,开展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
除“四害”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高质量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爱国卫生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时代背景,是我国防控重大传染病的传统方式。早在1952年,毛泽东同志就发出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由此诞生。
68年来,我市爱国卫生运动响应国家号召,先后开展了除“四害”“五讲四美三热爱”、卫生健康城镇创建、“厕所革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等一系列活动,有效遏制了霍乱、鼠疫、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的传播流行,为我省疾病防控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其中,除“四害”工作就是我市轰轰烈烈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一个缩影。我市分别于1996年、2001年、2004年、2017年通过福建省灭鼠、灭蚊、灭蟑、灭蝇单项达标考核,近一轮于2017年通过复查。开展环境整治,消除“四害”孳生场所,是巩固除“四害”工作的关键所在。3年来,为巩固成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市每年组织开展经常与突击相结合的大规模群众性除“四害”活动2—3次,城区“四害”密度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我市加强改水、改厕工作,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建立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深入推进“厕所革命”。2019年,在全市设农村水质监测点475个,全市累计无害化卫生厕所户数150.3724万户。“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进农村改厕项目,带来了中央、省大量的资金及市县配套资金的投入,刺激农村改厕的积极性。
2017年农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以来,各级政府坚持规划引导、政策支持、配套建设原则,抓住领导、宣传、培训、筹资、督查等重要环节,把“厕所革命”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顺利推进改厕工作向全面扩展,广大农民群众卫生意识也因此得到强化,农户自发改造户厕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升。我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从2005年的55.88%提高到2009年的72.77%,到2011年的86.40%,再到2019年的99.17%,完成了各阶段改厕规划目标任务。2019年,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健康指数不断提高。
为改善城乡卫生面貌,提高人民群众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我市自1993年起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经过10年不懈努力,2004年10月22日泉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全国爱卫会命名,2009年、2013年、2017年继续保持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1997年3月,泉州市区获“福建省卫生城市”称号。2000年,泉州市区获“第四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先进城市”。
而各县(市、区)创建卫生县城始于1990年。继1993年德化县率先获“福建省卫生县城”称号之后,石狮市、永春县、晋江市、安溪县、惠安县、南安市先后获“福建省卫生城市(县城)”称号。2000年,晋江市、石狮市分别获“第四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先进城市”。2000年以来,永春县、德化县先后获“国家卫生县城”荣誉称号。2006年,惠安县崇武镇获“国家卫生乡镇”荣誉称号。至2019年9月,晋江市西滨镇和金井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已分别通过省爱卫办评估验收并上报全国爱卫办待命名。
多年来,我市掀起一轮又一轮爱国卫生热潮。截至目前,泉州市区、永春县、德化县、惠安县崇武镇保留国家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卫生乡镇)荣誉称号,晋江市西滨镇和金井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待全国爱卫办命名;石狮市、晋江市、安溪县、惠安县、南安市保留省级卫生县城称号;全市有26个乡镇、112个村、32个社区分别获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卫生社区)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五个泉州”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城市卫生设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有力巩固和提升了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效。
2017年6月泉州市区创卫复检整改期间,各区群众及志愿者骑单车向群众宣传相关知识。(来源:泉州网)
“爱卫”全民总动员 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面对这场特殊的人民战争,爱国卫生运动这个传统抗疫方式再次被赋予了新的责任和使命,而我市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独特优势,广泛发动群众,筑牢阻击疫情的“铜墙铁壁”。
筑牢战“疫”防线。2月20日、2月22日,我市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爱国卫生统一行动,包括全面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全面开展公共场所消毒工作、全面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等。截至2月25日,全市累计参与人数184833人,集中清理活动41888次,集中整治“四害”孳生65992处,集中开展公共场所预防性消毒107121处,集中清理转运垃圾63123.1104吨。
筑牢安全防线。我市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环卫行业作业防控工作指南》,集中开展消毒消杀工作。截至2月25日,全市对交通工具等公共设施消毒16402处,对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消毒5924处,对居住区公共环境消毒52474处,对市民服务和活动场所消毒18548处。
筑牢风险防线。市县两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加强对全市爱国卫生统一行动的督导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截至2月25日,全市累计取缔大排档147处、烧烤摊216处、活禽交易场所238处,发现其他占道经营问题6471处,立案查处7处、罚款2700元。
群防群治 推进村居爱国卫生运动
要保障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不仅要靠医疗卫生“小处方”,还要靠社会治理“大处方”。
疫情防控中,我市相关部门发现了一些环境卫生短板问题。特别是暴露了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农贸市场、小餐饮店、小作坊、流动摊贩等,存在环境卫生管理薄弱环节。为此,相关部门采取群防群治网格化管理、“门前三包”分区域分时段推进等方式,动员广大干部群众集中开展城乡爱国卫生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合力推进。根据市防控疫情指挥部部署安排,市卫健委、市城管局、住建局印发《泉州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开展爱国卫生大整治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爱国卫生大扫除,建立“日清扫、日清运、日处理、日消杀”机制;印发《关于加强废弃口罩规范处置和落实省厅视频会议精神的紧急通知》,在全市居住小区、商场等人员密集区设置废弃口罩专用收集桶8854个;联合商务、市场监管、农业农村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农贸市场环境整治的通知》,要求各级商务、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城管部门要严格履行各自部门职责,切实加强农贸市场环境整治工作;加强执法巡查,对流动摊贩、店外店、烧烤摊和大排档坚决取缔。2月25日以来,全市共出动城管执法人员27297人次,取缔占道经营流动摊点8086起。
强化环境整治,筑牢卫生防线。联合举办“防疫有我、爱卫同行” 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月宣传服务活动,发动街道社区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引导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组织人员对房前屋后进行消杀。做到“三边三清”,即房边清理杂草杂物、路边清理乱堆乱放、水边清理淤泥垃圾,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各县(市、区)及时转运乡镇垃圾转运站的生活垃圾,明确保洁员的保洁范围、标准和具体要求。落实农村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确保及时清运农村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3月1日至4月20日,全市共清理垃圾168306.67吨,集中整治“四害”孳生地68817处,消杀面积达1404.37119万平方米。
群防群治,加强公共场所消毒。在做好住宅小区全面保洁、消毒的基础上,物业重点做好小区电梯、楼梯、门厅等公共场所的通风、消毒、清洁和各类垃圾死角的清理。每天对电梯至少消毒2次,其他公共部位至少消毒1次;每周对地面、楼宇过道、扶手护栏、公共门窗、公共设施等开展1—2次集中清洗;每日对垃圾容器进行清洗保洁,确保垃圾容器干净整洁、无异味;每天分早晚2次清运生活垃圾,建筑装修垃圾每天及时清理,日产日清。防疫器械和消毒药物配备到位。
与时俱进 提倡文明健康的 生活方式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这充分表明爱国卫生宣传教育在抗击疫情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功能。
强化健康教育。我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微信、宣传栏、宣传车、宣传单、公开信、LED显示屏、横幅标语、官方网站、快闪、抖音等形式开展疫情防控宣传。自1月29日至4月10日,全市新媒体共宣传59115条,广播电视报刊共宣传25065条,群发短信3462.2319万条,出动宣传车2313辆,分发宣传材料724.371万份,让广大群众第一时间了解防控手段和官方权威资讯,筑牢宣传防线。
强调共建共享。爱国卫生运动,关乎每座城市、每个行业、每个群众健康发展。全市充分调动国家机关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始终坚持共建共享的治理观,加强对学生、妇女、老年人、流动务工人员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主动查摆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存在的短板漏洞,引导他们广泛深入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正确认识疾病,科学自我防护,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改变陋习。对于普通群众来说,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切断病毒传播最简单、最有力的武器,为保护人们免受感染,提倡市民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构筑起强有力的“防火墙”。爱国卫生月期间,泉州市疾控中心及时发动基层各有关单位以今年主题“防疫有我,爱卫同行”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宣传,根据目前疫情期间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具体项目有现场居民小区消杀、新冠病毒知识材料发放、移动广播防新冠知识及相关政策、义诊咨询、小学生现场书写抗疫书法艺术、抗疫美术作品展示等,引导群众改变陋习,共抗疫情。
通过爱国卫生宣传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爱国卫生运动 护航复工复产复学
开展广泛深入的爱国卫生运动,是巩固疫情防控成果、避免疫情“死灰复燃”的重要举措,对助力护航企业复工复产,以及学校复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复学方面,一是做好保洁消杀,市疾控中心加强对学校及校园周边道路开展全面环境消杀指导;二是实行守点劝导,在上下学期间安排执法人员驻守复学学校,重点整治饮食摊点、食品商户“店外店”等占道经营问题;三是实施“三方”联动,实行城管、交警、学校保卫人员工作联动,安排专门人员与学校对接,及时处置学校反馈的人员聚集、环境卫生和占道经营等城市管理问题,与交警部门共同做好车辆停放、治安和交通等道路秩序;四是强化网格监督,运用“数字城管”平台,由网格员实时跟踪复学校园周边环境情况,第一时间处置发现的问题;五是组织专项督查,市卫生计生执法支队重点对高三、初三开学准备工作进行卫生监督检查,督促学校强化饮用水卫生管理、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控、教学及生活环境卫生管理等工作。同时,市卫健委组织5个小组对各县(市、区)工作落实情况开展指导检查,4月份以来抽查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等各类重点场所95家,通报存在问题118条,督促各县(市、区)整改落实。
整治开展以来,市、区两级城管部门出动执法人员292人次,开展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37次,取缔流动摊点64处,纠正“店外店”64处,组织督查行动5次,发出督查通报4份。
在复工复产方面,全市卫生监督机构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对车站(候车室)、商场(超市)、影剧院、住宿场所等人群密集的重点经营性公共场所开展防控新冠肺炎措施落实情况的卫生监督检查。以星级酒店、连锁宾馆、快捷酒店、小型旅店为重点开展全市酒店宾馆等住宿单位卫生安全专项排查整治。为服务好“五小”场所,以市防控疫情指挥部环境整治组名义下发《关于开展疫情防控专项执法巡查的通知》,组织市商务局、市场监管局、文旅局、城管局成立4个执法巡查小组,对全市“五小”场所(小餐馆、小食品店、小超市、小理发店、小药店)和星级酒店、旅游景区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情况进行巡查。指导各县(市、区)建立“一网三员五清单”管理机制:“一网”是指以社区(村镇)为单元,构筑一张覆盖全市的“五小”行业监管网络;“三员”是指组建一支由市场监管员、城管队员、商务执法队员为主体的执法监管力量;“五清单”是指按照五个行业性质特点,分门别类制订实施五张防疫管控清单,强化部门联合执法巡查,做好疫情期间“五小”行业管控工作。
市考评中心派出巡查组,检查内容分为人员管理、封闭管理、用餐管理、住宿管理、个人防护、卫生管理六项。充分运用“数字城管”平台。依托“数字城管”平台采集城市卫生问题4982个,生活垃圾问题4492个,路面脏污和污水排放问题490个,占道经营问题2417个。
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指出,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要继续弘扬爱国卫生运动的优良传统,深入持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让防疫经验成为爱国卫生运动的新抓手,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和文明程度,将“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落到实处。
泉州创卫大事记
1993年开始长达10年漫长而艰辛的创卫历程;
1995年9月第三次“国检”我市取得全省参评地级市评比第一名好成绩;
1997年3月获得“福建省卫生城市”称号;
1999年6月获得第四次“国检”全省参评地级市评比第一名;
2000年4月获得“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称号;
2003年全国爱卫会来泉调研;
2004年1月16日泉州通过全国爱卫会考核;
2004年10月22日泉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全国爱卫会命名;
2009年、2013年、2017年继续保持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
(张沼婢 郭惠山/文 许运栋/图(除署名外))
- 标签:电视棒多少钱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