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下电视健康栏目的创新模式
2016年“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大健康时代的到来,电视的健康迎来了良好发展时机。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发展,引发了方式的巨大变革,形式日趋多样,外延不断扩大,内容明显增多,对电视健康形成了很大冲击。在新下,电视类健康节目应以“深”制胜,不断创新并引领新的健康语态,同时借助新手段,通过信息整合,发掘“沉淀的富矿”,由“内容供应商”向“内容加工商”转变,形成的健康平台。
老龄化社会悄然到来,健康日益增长。据2016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15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且每年仍以800万人的速度递增。中国老龄化社会悄然来临,老年人对于医药、医疗、养生的健康也在日益上升,作为中老年人最钟爱的——电视,显然责无旁贷。做好健康类节目,服务中老年人健康养生,是电视的社会责任所在。
“健康中国”上升国家战略,健康迎来新契机。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举行,健康中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11月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发布了《上海宣言》,习总强调健康教育、健康要规范。可以说,“健康”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这是大健康的发展契机。同时,如何使科学权威的信息得到广泛的,是当前健康面临的挑战。
电视健康方兴未艾。当下中国的电视健康,大概可以用“两多、一大、一强”概括。“两多”是数量多、品种多, “一大”就是受众影响大,“一强”就是可视性强。截至2015年8月,、省级卫视、城市台共开办122档电视健康类栏目,平均每个超过三个,此外,还有“央广健康”“卫生健康”“百姓健康”三个专业付费频道。在这些节目中,健康养生类节目《养生堂》《健康之路》《我是大医生》、真人秀类节目《生命缘》《急诊室的故事》, 都有较好的收视表现和社会影响力,成为健康的生力军。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视的主流地位受到极大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新蓝皮书:中国新发展报告No.7(2016)》指出,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微成为主流方式使得中国新进入“微时代”。仅今日头条一家网站,2016年布健康类文章125万篇,在近6亿用户中,健康阅读量达到153亿次,文章收藏量1.9亿(见图1)。
健康平台微信转移趋势明显。在所有微中,微信是近年来势头最猛的一个。根据腾讯公司的微信用户调查,微信文章阅读统计量统计,排名前三的为情感咨询、健康养生和新闻,其中健康养生类以2.1亿的阅读人数排名第二;在微信号文章分享人数的排名中,情感资讯类排名第一,健康养生紧随其后,排名第二,成为微信平台阅读量、转发量和关注量最大的信息类型之一,这也印证了“鸡汤党”、养生党刷满朋友圈的现状。海量的信息,容易导致用户注意力的分散和选择的困难,使新的健康达不到预期效果。同时,存在信息同质化严重、“把关人”缺失以及虚假信息严重泛滥的情况。
网络健康直播节目迅猛兴起。与微信转移趋势同样显著的是新形态网络健康直播节目的兴起。网络直播是指在现场架设的信号采集设备(音频+视频)导入导播端(导播设备或平台),再通过网络上传至服务器,发布至网址供人观看。网络直播吸取和延续了互联网的优势,具有快速便捷,表现形式好、内容丰富、交互性强、地域不受、受众可划分等特点。
2016年新形态的网络健康类直播节目持续升温,并正在形成规模化生产,从形态上,突破了以往主持人和专家坐着聊的方式,更多以主持人到医院探寻、调查发现的方式为主。网易健康直播是目前医疗直播中量最大的一家,以到医院就某种疾病与相关医生进行+探秘为主(包括手术过程、手术场所、标本等),一般单期的点击量在20万以上。《悦悦来了》是网易健康节目中很有品质的一档,其中《乳房密码》点击量达到80万,《揭秘HPV、HIV病毒》吸引了300万网友观看。腾讯健康直播(生命直播)延续卫视《生命缘》的制作思路,寻找有话题的生命个体,如高原脊柱侧弯的小女孩、捐肝救幼子的父亲等,直播其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之后的全过程。7个多小时的直播中,点击量超过20万,同时,网友可以通过弹幕的形式即时发表观点,强化互动。
相比电视节目,健康直播节目时长随意、拍摄随意、形式简单,其优势不容小觑,总结起来具有以下五大特性:一是超强的话题性,如《转基因食品致癌吗?》《给你吃紧急避孕药是渣男吗?》;二是揭秘性,如《院长带你勇闯病毒》;三是猎奇性,如直播手术全过程;四是服务性,如《医院内应教你看病不闹心》;五是时效性,如《活鱼有毒被下架,市药监局揭秘》。这些优势都是电视健康类栏目无法比拟的。
随着互联网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的迅速崛起,传媒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受众不再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开始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愿意接受的;“碎片化”成为受众市场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就此败下阵来。以卫视《养生堂》栏目为例,传统电视拥有丰富的经验、广阔的资源以及深厚的受众基础,在新竞争中仍然可以放大优势,不断创新和引领新的语态。
《养生堂》栏目影响力及受众分析。卫视《养生堂》栏目作为国家新闻出版健康养生标杆栏目和王牌栏目,始终秉承“献给亲人的爱”的栏目旨,8年来,影响、引领和改变了亿万中国人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成为中国最大的全民普及健康课堂。
《养生堂》是收视双冠王,稳居健康最高峰(见图2)。2015年,栏目累计收看人次达到7亿。不仅是全国健康类栏目的收视冠军,同时也稳居含央视在内的,全国所有上星频道傍晚时段的收视冠军。
观众结构广谱化,打造全龄受众强势品牌。据央视索福瑞数据显示,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近80%的观众看过《养生堂》,《养生堂》已经与全国大部分中老年观众形成了紧密而牢固的连接。随着《养生堂》知名度的提升和影响力的扩大,大量中青年受众也渐渐成为《养生堂》的受众,成为拉动栏目收视增长的重要动力,2015年,《养生堂》25~55岁的受众比重超过了30%。现在《养生堂》的受众结构进一步优化,呈现出了全龄化的新趋势。
据《养生堂》2016年的观众调卷显示(见表1),观众认为栏目的品牌价值在于“权威”“科学”“易懂”“接地气”。超过82.4%的观众表示,自己关注心脑血管病方面的健康问题,其次是食疗食补、四季养生、胃肠道健康方面的话题。
《养生堂》栏目创新语态的三大途径。一是选题的主题化与多元化设计。8年来,《养生堂》共邀请权威医学专家上千人,制作节目2000余期,观众已经不满足于单一内容,选题主题化与多元化设计是栏目创新的重要一环。《养生堂》的节目内容从预防三高、糖尿病等常见病选题,到关注抑郁症、老年痴呆等;从饮食、营养,到运动保健,涉及百姓关注的方方面面。院士系列、院长系列、中华医学会主委系列、国医大师、国家级名老中医系列,充分体现了栏目的权威性。结合疾病防治日陆续推出特别节目,充分体现了栏目的公益性。
二是节目的可视化呈现。第一,深入浅出,知识“显”而“易”见。《养生堂》制作的“九字箴言”是“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为了把高深莫测的医学知识为通俗易懂的健康道理,力求对复杂抽象的内容进行可视化的具象呈现,节目形态打破了主持人与专家一对一的方式,在专家中,融合案例分享、科学、动画演示、大型道具等多种手段,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这类已经涉猎过上百次的常见病选题,寻找新的切入角度和表达方式,真正让知识“显形”,让观众易懂。在一期有关颈椎病的节目中,为了让观众能够直观了解颈椎病微创手术的过程,节目将大型手术仪器从医院搬到了节目现场,在鸡蛋皮上还原了手术的过程。第二,方式寓教于乐,快乐养生。在节目类型多元化的今天,《养生堂》从多种类型的节目中汲取到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量运用了剧情化、演绎化的呈现方式。此外,除了动画、FLASH等较为常规的呈现手段,当下真人秀节目中的花字,也被《养生堂》引入,成为节目表达的辅助手段。
三是用爱心连接彼此,用情怀诠释温度。相比于其他以健康知识为核心的同类节目,用情怀诠释节目温度可以说是《养生堂》最大创新。2015年9月《养生堂》了一期关注阿尔茨海默症的特别节目。为了怀念因阿尔茨海默症去世的姥姥,主持人悦悦特意把老人留下的戒指戴在了自己手上,而本期所请专家的母亲,也因身患阿尔茨海默症去世,这让这位专家一生致力于对这项疾病的研究。情感的共鸣让这期节目在知识传递中,融入了浓浓的爱与思念。
情怀还体现在对生命顽强与医者仁心的赞美。在《扶正三法抗肿瘤》节目中,50年前濒死的小女孩被“小张”大夫的神奇药方治愈。50年后,当年的小女孩已经儿孙满堂,“小张”大夫也成长为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四世同堂的被救助者与救命重逢在《养生堂》的舞台上时,医者仁心的伟大与生命的顽强令所有人动容。
创新全模式。强大的互能是网络制胜的重要手段,电视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如何深入挖掘、积极地融入“互联网+”的大潮中,真正做到跨屏互动、与新融合发展?从《养生堂》栏目的全新突破中,传统电视健康节目可以得到。
目前,《养生堂》的平台已突破了单一的电视范畴,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跨、多元化的矩阵。通过微博、微信等新手段,推出专家微直播交流等互动性强的功能。2015年8月开通的《养生堂》微信号,目前总“粉丝”量已超过210万,平均每篇文章的阅读量超过10万,在全国所有的健康类微信号中,综合指数排名第一。内容包括栏目视频的碎片化整合、图文精编,同时还包括突破电视平台的网络名医微直播,增强受众黏性的摄影大赛等策划互动类活动。而健康商城是养生堂微信号与其他健康栏目微信号最大的差别所在。从运营角度看,由于卫视较早认识到健康产业的前景,通过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健康产业,并在养生堂微信号上创办健康商城,为观众提供各类可靠实惠的养生保健产品,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借助其权威优势,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空间。
当然,内容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是《养生堂》微信号相比其他订阅号最大的优势。以自订阅号“中医养生堂”为例,其“粉丝”量100万,但内容来源基本以网络各类养生文摘抄为主,原创力较弱,同时标题惊悚,吸引眼球。从专业角度来看,大量内容存在较为严重的错误,有受众之嫌,如《红枣千万别再干吃了,你得赶紧知道》《这种鸡蛋有毒,以后碰到就别再吃了》,出了网络健康信息可靠性、安全性的巨大隐患。
与新互动融合的探索是主动适应变化、增强影响力之举,对于传统优势的延伸,不失为突围之策。除了借助新平台以外,《养生堂》栏目还出版了系列光盘以及《养生堂教您健康100分》和《养生堂之养生厨房》系列图书,下一步将定期发行《养生堂健康》,借助在电视的巨大影响力和品牌价值,打造全新的跨、多元化、互动式的健康养生综合服务平台。
尽管互联网新风起云涌,但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间电视依然是健康重要途径和方式,这是通过电视长期向受众提供真实、权威、可信、有价值的信息产品所建立起来的,所以研究电视健康非常必要。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档节目想要获得长久的竞争力,不能仅仅停留在满足观众日常养生保健知识和浅层次的需求上,一些健康节目的制播者也开始将健康作为一种建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文化实践。例如的《中华医药》栏目,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电视门诊,而且基于央视四套平台的特性,在向国内的观众中医中药文化为旨的同时,还兼顾向海播中医传统文化的责任。这是在健康中国的大战略、医并举的时代背景下,电视健康栏目未来突破的方向。
在新的竞争下,电视健康节目仍然占据着内容的专业性、信息解读的权威性、表达的人文性的巨大优势。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电视健康节目应强化新所拥有的服务、便利性,强化视野的国际性,这样才能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文类综艺突然了“刷屏模式”,以来好评如潮,获得社会的普遍赞誉,被誉为电视界的一股,也成为电视综艺中的一匹“黑马”。
2016年,我国发布、出台和通过了不少有关传媒的法规、通知及,人民网传媒频道一一为您进行梳理,看看大银幕、小荧屏、、互联网及移动端等会有哪些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