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被滥用的“创始人”
如果说医疗是一个传统行业,那么“互联网+医疗”的政策导向,加上资本的涌入,已经在这个行业的外围掀起了惊涛巨浪。
“现在谁有医疗行业资源,谁就能拿到风投!”“某人辞职才一个月,就拿了5000万投资,赶紧出来创业吧,再不出来就晚了!”“现在医疗行业的创业者只要有点子,根本不愁找不到投资!”“创业公司不仅待遇高,钱多得不知道怎么花。”……
这种热闹与空前繁荣的景象,尽管离医疗的实质还有一定距离,但却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而由此衍生出的无数公司、产品、创业者,也是铆足了劲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冲破行业壁垒,至于到底冲向哪里,似乎大家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这也无奈地透出一个现状:在数以千计的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中,虽不乏引领行业的佼佼者,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部分并没有找到商业模式,说白了就是拿了钱也不清楚该走向何方?
一方面,资本的空前繁荣与推动,带来创业者的激情高涨与行业的热闹非凡;另一方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除外围的蠢蠢欲动,行业依然如铜墙铁壁般行驶着自己的行业规则,难以撼动。
公司可以一夜诞生,但创业激情掩盖下的问题,并不会因为资本涌入的繁荣而莫名消失。一个简单的细节可管窥一二:一个80后创业者手里的名片上,印着3家互联网+公司创始人的头衔。细聊方知,原来他做的公司和产品,每次都能拿到风投,但最长的不过7个月。我一时语塞,是应该敬佩他的创业激情,还是应该惋惜他的创业“短命”?
汉辞网对“创始人”的解释是“创建者”,我们则更多理解为“事件的发起者,第一个提出事件概念,或事物缘起的人”。对于“创始人”这个词,我曾经怀着十二分的敬意来看待,我们身边也不乏企业长青且已退位的真正创始人。
什么情况下该用、可以用“创始人”的称谓,其实既无法律规定,也无行业规则。但如果因为办了一个并不长青甚至昙花一现的公司,就写上“创始人”,难免有滥用的嫌疑,我想行业也很难因为这个“创始人”的自封抬头就高看几眼。
在“钱多”甚至如今还在狂热的互联网+医疗创业背景下,必定还会有大批“创始人”涌现。我们希望的是,“创始人”们可以更加慎重地创业、守业,当有一天“创始人”这个词与各个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真正对位时,我想才是互联网创业走过狂热、迷茫、彷徨,走向有序、规范、成熟的开端。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