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权威专家等汇聚上海为中国数字医疗发展献策
“互联网+”时代将给医疗带来怎样的变化?在3日举行的“世界数字健康大会暨2015中国数字医疗论坛”上,数百位来自医疗、IT、互联网、健康管理等领域的中外权威专家和业内精英人士汇聚上海。
国务院国家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何界生,美国医疗信息与管理协会的董事会主席Carol Steltenkamp,以及此间多家三甲医院负责人等专家学者和业界知名人士分享经验,碰撞智慧,为中国数字医疗的发展献计献策。
这是由全球知名的非营利性医疗健康组织Interface发起的“世界数字健康大会”首度登陆中国。此前,“世界数字健康大会”已在海外举办三届。第四届“世界数字健康大会暨2015中国数字医疗论坛”以“医疗信息,全球互联”为主题。这是目前国内举办的医疗健康跨领域、跨行业规格最高的年度会议,亦是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前瞻性的盛会之一。
当前,全球健康问题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更严峻挑战。疾病防治“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医改新要求推动中国健康产业转入新模式。业界人士认为,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为大规模、低成本地实行监看管理提供可能,数字健康产业将为中国提升核心竞争力带来不可多得的机遇。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在发言中表示,信息化和数字化是实现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等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支撑,而新医改的推进必将为医疗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带来全新机遇。
瑞金医院院长瞿介明则表示,当前,由互联网企业推动的“互联网+医疗”模式虽如火如荼,但在由“便捷就医”向“核心医疗”延伸中已出现了水土不服。他认为由传统医院主导的“医疗+互联网”模式,凭借既有的医疗资源和人才优势将成为推动整个医疗卫生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瞿介明提出,应逐步形成以大型医院为中心的医疗健康服务生态圈,包括科学诊疗、分级诊疗、协同医疗等。大型医院+互联网的路径应该是首先完成医院运营互联网化,然后构建云医联体,未来最终形成医疗数据生态圈。
本次大会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院长余波认为“互联网时代,医院不可能置身事外。”他指出,互联网时代呼唤一种求医问药的新方式,改变了医疗模式,让患者少了奔波,同时让分级诊疗成为可能,通过互联网就能将三级医院的技术输送到社区里去,让市民在社区也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水平。
记者了解到,申城各医院也在论坛期间分享自己在数字医疗方面的探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将数字医疗运用到慢病管理中,病人的血糖测试结果可通过物联网直接送到医生的数据库中,实现用药咨询和病情监控。徐汇区中心医院建立的“云医院”,每天可安排10至15位内外妇儿以及消化、骨科等专业的医生坐诊,民众通过手机app和网络,就能与医生互动并实时咨询。据透露,该这套系统目前已在徐汇区的各个居委会、药房等免费开放。在最早探索数字化的闵行区,“闵行模式”中数据库与社区对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的检查情况将同步上传到区级的诊疗中心,并由相关专家把关,确保医疗质量。不过,专家们也坦言,目前无论哪种互联网医疗形式,都面临“电子处方”合法性这道门槛。目前,即使患者通过互联网向医生进行咨询,医生也无法开药。
随着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养老和健康的需求,不仅是上海市目前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紧迫任务。该话题也为与会嘉宾所聚焦。
上海市卫计委副主任章雄表示,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未来在医疗和健康问题上所面临的挑战将更为严峻,加快整个上海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共医疗服务水平,既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对于市民的责任,也是上海为全面推进医改工作所应积极探索的任务之一。
章雄说,当前众多的数字医疗领域的创业公司和项目纷纷落户上海,数字健康产业在申城已经生根发芽,并且进一步发展壮大,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也正在研究数字医疗和大健康产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争取为民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全国数字健康产业的发展贡献智慧。
据悉,本次大会由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共同指导,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支持,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多家机构联合主办。
当日举行的三场平行论坛议题聚焦新医改的热点话题,包括“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医疗;分级诊疗模式创新;以及物联网医疗与“慢病”管理。与会专家学者们就上述话题展开热烈讨论,纷纷贡献真知灼见。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