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生活  资讯

【数据控】药占比重压下,抗感染药物哪些危险了?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3-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公立医院的药占比要降到30%,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显然,不少药品需要“滚粗”医院。那么,问题来了!

  到底是哪些药将离开医院?

  全身性抗感染药是医院市场的第一大品类,2014年依然占据了这个市场18.7%的份额。而且,在“限抗令”、公立医院控费要求以及禁止门诊输液等多重限制下,这个第一大品类极可能亦是第一目标。

  目前,在等级医院中,注射用的全身性抗感染药无论从销售额还是从销售量来看,占比均在8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注射用的全身性抗感染药的销售量占比大于销售额占比,这是由于注射用的全身性抗感染药由于同一品种生产企业众多、价格竞争激烈而均价更低。

  从剂型来看,在等级医院销售额和销售量最高的全身性抗感染药均是粉针剂,占比均超过50%。TOP5剂型中,注射用剂型占了四个。这些都会是门诊“输液禁令”最受影响的部分。

  全身性抗感染药包括了全身性抗细菌药、全身性抗病毒药、全身性抗真菌药、免疫血清和免疫球蛋白、抗分枝杆菌药、疫苗类几个二级分类。其中全身性抗细菌药的销售额占比最大,达87%。

  全身性抗感染药的价格区间比较集中,50元以下的产品销售业务额占了将近69%的市场份额。但从增长趋势来看,价格越低的区间,增长率越低。

  全身性抗感染药在价格上还有一个特点:内服药物的均价是高于注射药物。这一点前面提过,但从这两类用药途径、药物的销售额和销售量的对比就能发现。价格较高的(大于50元)内服和注射用的药物在销售量上,占比相差不远,但在销售额上的占比,相差就比较大了。

  这种情况下,即使门诊禁止输液,原来在门诊使用的注射用的全身性抗感染药也不太可能直接转为口服用药——因为价格更高,这样一来不利于药占比的控制,也不利于门诊处方抗感染药物的比例控制。这种情况下,以下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可用可不用的注射用药,直接砍掉;一定需要抗感染药物治疗的,从注射用药转向成本-效益更高的口服药物,这样一来,价格适中(20-50元),但质量较好的本土品牌药或独家产品可能会有机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从抗感染药物转向替代的中成药,如蒲地蓝、双黄连、蓝芩等。

  至于住院用药,依然会以注射剂型为主,但由于住院病人往往病情更重,对抗感染药物疗效要求更高,故而医生在选择药物时将更偏向疗效确切的、价格偏高的产品——但由于还是有控费的要求在,所以价格在50-100元的独家产品会更有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