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1000元保健品被刷30万 90旬老太被“干孙女”骗
日前,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湖南路派出所里,一场特殊的“发还仪式”正在进行。近90岁的独居老人孙老太接受了她的“干孙女”返还的30万元现金。
事件回顾
结识贴心“干孙女”,嘘寒问暖解病忧
7月初,湖南路派出所接到某银行报警:一位老人来银行取款,发现卡内30万元被POS机刷走了,而老人却并不知情。经了解,该老人姓孙,近90岁,子女都在国外,退休后便自己一人在家独居。今年6月,孙老太在社区一场免费讲座中认识了保健品推销员文文。文文特别会哄老人开心,不管心情多差,只要接到她的电话,孙老太瞬间眉开眼笑。隔三差五的,文文就登门拜访,帮着孙老太收拾房间,梳头剪指甲,买菜做饭,端茶倒水,还专挑老人爱听的话说。因为文文和孙老太的小孙女差不多年纪,加上文文一口一个“奶奶”喊得热乎而贴心,孙老太便认下了这个“干孙女”。6月中旬的一天,文文再次来到孙老太家中陪她包饺子,老太太谈到最近总是失眠,文文便热心地赠送了一小瓶公司在销的保健品,并声称很多老年人都在吃,效果很好,没有副作用。孙老太服用后确实觉得效果不错,便准备购买一个疗程约1000多元产品继续服用。于是便和文文约定好,改日她带着保健品和POS机上门来。
解读:
看到这里,熟悉套路的网友可能就看出来了,这用的是这两招呀:
亲情营销。营销人员一见面就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哄着老人高兴,其实看中的就是老人兜里的钱,让他们最后买了保健品。
体验营销。拉着老人体验各种医疗器械,吹嘘疗效,忽悠老年人花钱。
买1000元保健品缘何被刷30万?
6月18日,文文带着POS机和一份购买合同,会员档案等资料来到孙老太家中,在老太太的授意下帮其填写了入会档案,并刷了一笔金额,孙老太一直认为这是购买第一个疗程的1000元,可事实上文文刷的是一笔VIP入会保证金10万元。6月27日,文文又带了一位自称公司老总的男子来到孙老太家中,以升级金卡为名,用POS机再次刷了孙老太一笔20万元,两次共计30万元。孙老太年龄大了视力不好,加上平日里也没用过银行卡的刷卡功能,便也没太注意刷卡金额,一直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刷了30万元,直到7月初去银行拿退休金时才发现卡里少了这么多钱,随即报警。
警方调查后发现,梁某的说辞和老太太却有了些许出入,她向警方表示跟孙老太解释过这两笔30万元是保健品费用及加入公司高级VIP的保证金,“我告诉老太太升级金卡可以免费旅游,她就同意刷卡了。并且入会合同上也有老人的亲笔签名。”而孙老太告诉警方自己十分信任文文,所有操作由她全权代理。可是她并不知道这1000多元的刷卡金怎么就变成了30万元。
警方表示,梁某(即文文)的行为已涉嫌诈骗,不过梁某表示愿意退还孙老太30万元,鉴于梁某的积极退款,且相关入会合同上确实有孙老太的亲笔签名,尽管老太太表示自己并不知情,但由于签合同时没有第三方在场,所以梁某的法律责任最终还是很难界定。在此,警方也想提醒广大老年人,不要在搞不清楚的情况下轻易在合同文书上签字,孙老太太是幸运的,但是还有很多老年人因此就赔了“棺材本”,欲哭无泪,因为这样的事件事后的追偿和维权都很困难。
“保健品冒充药品误导老年人”成投诉热点
据中国保健协会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而在消协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六大投诉热点中,“保健品冒充药品误导老年消费者问题严重”位居第二,仅次于通信网络诈骗。在保健品推销中,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十分普遍。可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事件屡见不鲜。老年人为何如此“疯狂”?
据民警介绍,原因有三:一是孤独心理作怪。老年人退休在家,社会功能逐渐丧失,听广告讲座正好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社会心理需求;二是暗示心理作怪。一般老年人都存在“怕老、怕病和怕死心理”,只要宣传说什么东西对健康有好处,不计后果买回来亲自尝试;三是情感缺乏心理。保健品销售商的情感营销、健康营销、价值营销等正好乘虚而入。最后,警方提醒老年人,受到侵害要及时举报。如果由于保健品经销商的原因而使老年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要简单地自认倒霉,而应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除了向商家讨回公道,还可以拨打12315投诉举报热线反映情况,以求解决。一旦发现有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