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医生者得天下?辉瑞和复星医药say no
“医疗领域,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得医者得天下,但是国际上更多的医疗企业似乎并没有这样的观念。那么放到中国的医疗行业现状来看,这种模式、方向是否正确吗?”在2016西普会上,国务院医改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委员、美国ESI先副总裁、中国社科院《医改蓝皮书》主编房志武抛出了这个问题。
回答他的是辉瑞健康药物部亚太区总裁蔡宝光和上海复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宇。这两位医药工业企业高层人士的回答似乎也不太认同“得医者得天下”这一理念。
蔡宝光认为,自己更认同“得患者得天下”。他提供了一个美国医疗行业的数据:78%的受访者表示是通过互联网收集了解有关健康的信息,而通过医生获取健康信息的比例是86%,二者的比例已经非常接近,说明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患者非常重视的医疗信息获取渠道。因此,未来是得数据、得患者得天下。
陈启宇则表示:“任何一个行业,终极还是得用户者得天下。”不过他认为,行业情况也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例如,患者的知识水平,医疗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会对医院、医生的行为带来疑问,因此会尝试通过其他方式、渠道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未来的市场,医生这个群体依然非常重要,但涉及到保健品、OTC类并非对医生高强度依赖的产品,厂家的品牌、渠道品牌就会更重要。
据了解,在大会上,房志武还对两位嘉宾发问:中国多久能够实现医药分家?
对于这个问题,陈启宇表示,要让医院收入结构从“二八(20%来自医疗服务收入,80%来自药品收入)”直接过度到“八二”是很难的,时间没法预测。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一比例达到“五五”将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
另外,什么样的药物必须留在医院,这个盘子在药品市场怎么发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例如高价值的肿瘤药,由于病人必须住院,在医生指导下用的药,所以这部分药品的流通还是留在医院,而且是一个不小的盘子。
而慢病管理涉及到的更多一般药品,将来都要往院外迁移。这涉及到利益分配和药店承载能力的问题。“药店怎么加强承接、平稳安全地把处方药这块市场引流到药店,药店自身的药师能力、处方处理能力。”
陈启宇认为,中国要实现“五五分”,需要有两轮招标的周期。蔡宝光表示,对于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医药分家,其实很难预测,他希望,到十五届西普会的时候,这一比例能达到51:49。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