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中医 继古开新
向开维与布拉格查理大学Motal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神专家和物理治疗师合影。向开维与布拉格查理大学Motal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神专家和物理治疗师合影。
向开维与科廷大学副教授兼高级教员、骨骼疼痛专业物理治疗师Kim Robinson博士合影。
编者按:人们将医务工作者比作白衣,不仅因为他们穿着白大褂,还因为他们救死扶伤,默默奉献。本期起,本报文化事业服务部推出《医者》栏目,旨在优秀医疗工作者仁心仁术、爱岗敬业、崇尚科学的职业和品格。
“临床是妙手,教学善动口,科研能传心”,在贵阳中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担任主任医生、教授、硕士生导师的向开维先生,其针推的造诣被病人和学生视为“神一般的存在”:三十年间,临床接诊逾四十万人次,“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闲暇时常独自思索,主持及参研课题十余项,每有新见即在临床验证,所得所见全向学生尽心传授,无所保留。
但向开维却认为自己能做的有限,“医学不是万能的,医生更不是神。医学和医生从来就是‘偶尔治愈,常常缓解,总能安慰’。”他告诉记者,将中医神秘化,会滋生伪诈;将医生神化,将影响医患关系。他能为可为的,是相信人体自身的力量,“顺其自然,疾病自愈”。
向开维,1957年生于贵阳。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副主委、贵州省医学会推拿分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脊柱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临床上运用中医推拿结合现代整脊、整骨方法及针灸、药物相结合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相关性疾病等有较好临床疗效。发表文章30余篇,主持及参研课题10余项参编教材4部。先后获得“贵州省名中医”、2016贵州“百优医生”等称号。
最初是觉得中医很神奇。他的外祖父在四川江津县开有一家大药房,解放后公私合营收归国有。每日早上,外婆便挎着内盛“厌食灵”中药方剂的竹篮一圈,回到家篮子便空了,全家生计得以维持。他的一个表姐长到五六个月时突生怪病,遍寻名医名院医治无策,舅舅家正欲放弃,终仰外祖父医术竟得痊愈。
这些家族中医故事,向开维从小就听母亲讲起。当时,他家所在的大南门附近,有许多名中医开有诊所。其中一个叫申婆婆的,常常让向开维这群小孩去老墙角处找“四害”之一的蟑螂,她开价五分钱一只收购。向开维很多次看着申婆婆用瓦片翻炒蟑螂,粉碎入药,吃惊于她“化害为药”的手法。
初中时,其母常胃痛,让他捶背纾解。当捶到背部某一时,母亲就会感觉疼痛瞬间消失,这一现象让向开维印象深刻。直到入学贵阳中医学院接触中医理论,他才知道自己当时无意中叩击的部位正是胸后背第十一胸椎的,这个区域的神经支配着胆管的功能,母亲当年因为患有胆囊疾病而引起胆汁淤积导致疼痛,叩击该处正好挤压胆管排出胆汁,因此会缓解疼痛。
大学毕业后在贵阳中医一附院儿科工作。还在实习期时,贵州名中医刘尚义先生问他对中医有何认识。“我在学院学的是‘梅兰芳’,在附院唱的是‘李谷一’。”向开维如是答道。书本上的中医理论与临床的中医诊断之间尚待“知行合一”的历练,这是他“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阶段。
第三个月,他收治了一个仅十一个月大、但连续腹泻八个月之久的婴儿。这是向开维碰到的第一个棘手的病人,此前已找过不少老中医。心中发毛的他听完家长的寻医问药经历,发现都是处方、开药治疗,便想到用传统的针灸、推拿之法施治。二十天后,小儿病愈。
此后,向开维不断探索,大量应用针推治疗小儿疾病,疗效显著。传统的针推手法,让他在从医之上“定”来。多年后,他调往医院新成立针灸推拿科,有机会将针推应用到更广泛的人群。“直到现在,我都在探索针推的适用范围、疗效范围。”向开维说。
在他看来,中医针推术是一枝独秀的手法,临床常收意外之功。针推之间,针不离推,推不离针。二者有如一阴一阳,一刚一柔,针者属阴属柔,推者属刚属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刚缺柔是浪费力气,柔缺刚是功而不克。现在有好些医院将针灸科和推拿科分开,他不以为然。
临床三十年,接诊四十多万人次,向开维成功治愈的病例医案可以写成厚厚的一册书。这些案例背后践行的只是一句话。那还是向开维在学院期间,学院院长刘尚义先生上课,常说:“学习中医要在中继承,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这句话深刻影响了向开维的从医思维。
关于中医的古与今问题,他曾对学生说,中医理论源自《黄帝内经》,其根本核心是正确的,但不是完善的,需要后世医家去发现和完善,自古以来,温病学说的出现,内风学说的出现等等均是对中医理论的一次次修改和完善,也证明了中医理论并非完美无缺,而明清以后,中医理论却没有一个实质上的提升,皆因众人盲目从古信古。
关于医的结合,他认为,中医五脏与西医内脏其功能形态皆不相同,唯有在针推一节,因其肌肉关节学说相差无几,故方能有所相兼。基于此,结合的医学发展传统中医针推,成为向开维“继古开新”的主要手段。他曾前往奥地利学习,并与海外的西医学家保持联系,积极吸收西医的最新发展。软组织整脊手法,就是他结合美国整脊病理学发展而来。
向开维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推拿术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先进的DNS(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通过现代运动发育学理论,创新研究医结合手疗脊柱相关性疾病。
他还比较过手学,认为中国手学胜在治疗手段多样,长于评估体系。两者可以综合,形成新的手学体系。
依照此思,多年来向开维发展传统针推疗法,在手法疗法、软组织整脊手法、颅骶手法、仙骨手法等新型医疗体系中多有贡献。这些手法背后,是他对“筋、骨、脑、神经”四者内在联系的认知。概言之:疼痛因筋、骨、脑、神经之间不顺而致病,施以针推调顺理畅,则病自愈,并有“筋正则骨张,骨正则筋张”;“整骨不整肌,根本不懂医;整肌不整椎,病痛一大堆”等总结之语。
知行中医,向开维不拘泥于古今、中外。他的一个学生整理了他的一些语录,其中有:“治病的目的是把病人最快最彻底地治好,不要有什么门户之见”、“西医有最先进的理论和检查方法,要学会用这些东西来辅助自己和自己”等语。
“我们对人体的认知,还有很多未知点,有些既有认知还将改写。这些都会促进医学的。医学无止境,心去投入,才能体会其中美妙。”他说。
向开维:过去通常认为,人体结构上出现损伤、障碍叫做“病”。这对“病”单一化的理解。实则,功能上、心理上的障碍与损伤都会致病。古代中医就认识到的“病因”包括“情志病、物理病、社会病”三大类,认为情绪失调、自然失衡、社会风气失正均可致病。相较从人体器官的结构、功能病因,中医对病的理解更加全面和透彻。
医生要当良医,因为医生面对的是人的生命。要治好病痛,技术上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心理上要与病人相通,感受病人的身体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沟通,过硬的医术手段,才能成为一个好医生。
医生还要看清自己的。我常常说,医生只是运用所学,顺着人体自然的机理帮着指明了一条,人体自身就靠着自己强大修复能力走出疾病。医生不过是帮了个小忙罢了。更多的时候,医学和医生是“偶尔治愈,常常缓解,总能安慰”。那些将中医神秘化、医生神化的言行,要么是伪诈,要么会影响医患关系。
记者:中医只是民族医学体系之一。此外还有藏医、壮医、苗医等。您怎么认识民族医学体系?
向开维:民族医学体系都是因地、因时、因人而成。强调人的因素,是因为医人和医动物不同。比如说,中医认为是体内疾病在体表的一个反应点。人的与动物的就不同,不能以医人的方法去医动物。
从比较医学的角度看,不同的流派之间会有些相通之初,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当然也会有本质的差异,这也是因为观察世界、看待人体的角度不同。
记者:现在民间自学中医的现象很普遍。自学要注意哪些?贵阳民间有地方学么?
向开维:自学中医,学中医理论、中医思维都可行,但要能看病还是得“师带徒”。因为书本理论并不等于临床实际,知并不等于行。个中微妙的地方,需要在老师的下,看老师的病例,学习老师的思维。否则很容易被书本所困住。
现在贵阳学中医,除了正规的学校,民间还没有这样的场所。但未来会改变这一现状。
向开维:一是中医教育的问题。即用西医的思维来进行中医教育。核心原因是,裁定医疗事故的法律条例是依据西医的标准来制定。再就是学生的个人追求,我们过去学中医的比较少,来学的往往是有志于中医的,学的认真,没事就背方子,背《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现在是快餐社会,过去学中医老方法、好方法难以传习下去。
记者:很多大医家最后会从文化的高度来看“疾病”,“医学”。医学与其他的传统有相通之处。您早年也精通,与中医有相通之处么?
向开维:讲究呼吸、意识、形体。医学上布拉格学派最强调的就是呼吸,很多疾病都和呼吸相关。事实上,只有呼吸、意识、形体三者配合好,人体才能达到健康的状态。同时,现在国际上很流行的瑜伽也无非是对这三者的调和。
有一次听美国的医家托马斯的医学,ppt打开,第一页显示的是像。起初还很纳闷,随后释然。确实如此,一种医学对应的是一种文化传统。
- 标签:颈椎病健康教育ppt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