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北京联通发展大事记(1960
开篇词
回望北京通信事业的七十年发展历程,既是新中国不断发展强盛的保证,也是一代代通信人艰苦努力的见证。
从1949年2月3日北平军管会正式接管北平电信局,到2019年2月2日北京联通实现国内首次5G园区驾驶应用,在天翻地覆的历史画卷上,通信技术一次次写下了浓重的笔触。今天,伴随5G与千兆宽带网络的到来,通信网络与技术,带给人们的已不仅仅是生活与工作的便捷,更是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
为此,千龙网联合北京联通公司共同梳理了北京联通(及其前身企业)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发生的几十件大事,如同在北京通信历史长河中捡起一些璀璨石子。与广大网友一同回顾,曾经,那些悄然改变了我们工作的方式、学习的方式、娱乐的方式、生活的方式……
配合攀登珠穆朗玛峰通信保障(1960 年)
为配合我国登山队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邮电部派出了三名报务员——北京市长途电信局李长旺、天津长途电信局罗家谯和沈阳邮电局郭寿旺随登山队进行无线通信保障。1960年5月,圆满完成了保障国家对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和我国登山运动员攀登珠峰的通信工作。
1960年春,李长旺、罗家谯、郭寿旺在5120米的珠峰大本 营合影
设在海拔5900米的营地的无线电台
参加攀登公格尔九别峰通信联络任务(1961 年)
北京市长途电信局派报务员李长旺赴新疆参加国家女子登山队攀登公格尔九别峰的通信联络工作,在海拔6800米设立通信站,创造了报务工作高度的新纪录。
新疆自治区领导与全体登山队员合影
北京市内电话格局调整(1962年 )
1962年10月,北京市内电话调整为二、三、四、五、六、七、八区局,从此奠定了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北京市内电话网号码及业务管理格局。
建成全国省级有线电路(1963 年)
1963年10月1日开通北京至拉萨的报话电路,至此除台北外北京至各省会、自治区首府和直辖市都可直通有线电报。
20世纪60年代北京市长途电话局机务员在细心地测试载波机
开始利用微波通信传送电视节目(1964年 )
"中央电视台(当时称北京电视台)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正式播放电视节目,受信号传输半径限制,接收范围只限于北京及周边地区。
电视节目切换台
60年代电报大楼内微波站
60路微波设备
1964年12月10日邮电部与国家广播事业局用60路微波系统试传中央电视台黑白电视节目从北京至天津,北京微波站设在在北京电报大楼,这是我国第一次通过微波传送电视信号。1968年,我国第一条长距离大容量微波电路,即北京至太原60/120路微波电路开通。同年10月1日北京至太原60路微波电路试传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这也是首都首次向省会城市传送电视。1970年,初步建成全国微波通信干线电路,同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通过微波电路传送至全国15个省市,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和极大轰动。1978年北京微波站向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传送彩色电视节目。"
北京市内电话号码基本实现六位拨号制(1965年 )
五位制电话号码的全网容量最多8万门(0和1用于特服业务),1959年首位数字已全部占满,此后陆续开通两位局号的电话分局,至1965年初,全网基本实现六位拨号制。
北京日报对市话86分局开通的报道,从此开始向六位号码过渡
支援邢台抗震通信服务(1966年 )
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6.8级强烈地震,周恩来总理亲赴地震灾区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北京市长途电信局迅速派出6名话务员参加抗震救灾的通信保障工作。
1966赴邢台抗灾话务员(前排左王德琴、右刘聪慧;后排左起黄俊、胡荣生、王秀敏、王志敏)
46分局建成,市内电话全部实现自动化(1969年 )
1969年11月16日新建和平里电话46分局投产。这是北京第一个安装国产编码纵横制交换机的电话局。同年12月,太舟坞、学院路、南苑支局先后改建为自动电话287、277、769支局,三处共安装步进制交换机1300门。至此北京市内电话全部实现了自动化。
46局编码纵横制交换机
46局机房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