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交通信息

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怎么干?外国专家这么说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0-0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从2021年到2035年,中国科技发展应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和规划?

  9月29日,科技部召开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外国专家座谈会,邀请来自美国、挪威、乌克兰、法国、俄罗斯、瑞士、德国的多位外国专家建言献策。他们之中,既有诺贝尔奖得主,又有欧洲科学院院士;既有公司总裁,又有国际科技合作组织的总干事。

  “过去20年我经常来中国,和中国的很多学者和大学合作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约瑟夫·赫克曼评价说,过去20年中国对全世界的学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如何进一步保持这样的势头,赫克曼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学术评价机制方面,赫克曼认为,中国很多大学和学术机构对于青年学者的学术评价,主要看他们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以及论文的引用数量,这种评价机制可能会给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这会促使他们按照顶级期刊的选题需求来写论文,而不是追求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赫克曼还提出,很多中国大学之间存在很强的竞争关系,有些竞争是健康、积极、正面的,不过中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还需要更多合作,另外要与国外研究机构更多合作,这将为学术研究带来助益。

  “基础科学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欧洲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国际化示范学院副院长图尔多·斯蒂芬·拉提欧在座谈会上提出不少与基础科学研究相关的建议。

  他表示,中国应继续积极发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大基础科学领域,并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人才聘用方面保持平衡。他同时建议,应将基础科学研究与工程、健康科学、金融等各个领域联系起来,大力鼓励跨学科研究,同时设立新的资金来支持现有科研项目以外的快速发展的科研领域。

  在国际交流和合作方面,拉提欧认为,应继续吸引更多中国海外人才回到中国,吸引更多外国专家在中国长期工作;鼓励中国科学家加入国际主要研究机构;推广全球通行的科研伦理准则,与国际科学界建立互信。

  来自俄罗斯的奥特姆·奥甘诺夫是计算材料发现以及材料基因组领域专家,他在座谈会上介绍了可能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科技领域。

  “很多技术其实都取决于新的超级材料。”奥甘诺夫提到自己所在的计算材料领域,他表示,计算材料把发现材料的过程交给计算机,它可以帮助科学家加速发现新的材料。除此之外,奥甘诺夫认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医学等都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重要研究方向,它们将重塑21世纪的科技版图。

  不同于上述科学家,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作为关注点。魏岚德在座谈会上介绍了“生产力悖论”现象,即新技术不一定能确保生产力的提升。他认为,生产力是数字化技术的真正核心,不应为了技术而使用技术,而要了解在何处和通过何种方式应用数字化技术,才能促进生产力的提升。

  此外,美国科学院院士尼尔斯·克里斯蒂安·斯坦塞斯、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伊戈尔·克里夫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组织总干事伯纳德·比戈也在此次座谈会上各自给出相关建议。

  “科学无国界,科学无止境。”听完外国专家的建议,科技部部长、党组书记王志刚表示,中国在科技领域始终秉持开放的态度,遵循科技发展的规律,中国希望通过科技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希望能够和各国专家一起,为国际科技发展作出中国贡献。(科技日报北京9月29日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