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生活  健康

2021年度卫生健康十大新闻揭晓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0-3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21年是中国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于2021年6月29日首次颁授。党中央号召,广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要以“七一勋章”获得者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立场,践行根本宗旨,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在受表彰的29名同志中,辛育龄、吴天一是卫生健康系统党员中的杰出代表。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辛育龄,是为民服务的“孺子牛”,是创新发展的“拓荒牛”,更是无私奉献的“老黄牛”。与党同龄的他,对党和人民深情不老。他曾说:“党让我去学习科学技术,我将一辈子安心于科学技术工作,并要为党的科学技术事业奋斗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原研究员吴天一,是野外调查的“特种兵”,是征服高峰的“攀登者”,更是我国高原医学事业的“探路人”,从医一甲子,始终践行着党和国家交付的重托。他直言,高原医学研究的“无限风光”在崇山峻岭之间,只要事业需要,他将随时背起行囊攀登险峰。

  2021年7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系统发出关于开展向辛育龄、吴天一同志学习的通知,要求全国卫生健康系统认真学习领会习总在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迅速兴起向辛育龄、吴天一同志学习的热潮。7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七一勋章”获得者先进典型事迹媒体宣讲会,号召全系统见贤思齐,追寻辛育龄和吴天一同志的足迹,践行崇高职业精神。

  “七一勋章”获得者辛育龄和吴天一,一生与党的卫生健康事业同频共振。在他们身上,彰显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在他们身上,尽现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他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他们作为卫生健康系统的榜样,鼓舞着广大医务工作者履职尽责,矢志不渝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砥砺奋进。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是关键词。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积极应对散发疫情,以最小成本取得了最大成效,有力保障了群众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

  只要有疫情发生,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就立即派出工作组,调派核酸检测、流调、医疗救治等队伍支持当地疫情处置工作,会同疫情发生地建立一体化、扁平化指挥体系。省市县一盘棋协同作战,区域联防联控,迅速采取封闭管理、社区封控、大规模核酸检测、暂停中高风险区域内人群聚集性活动等措施,坚决遏制疫情扩散。

  从2021年8月起,我国进入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能力;发生疫情后,充分利用疫情发现之初的黄金24小时处置时间,在原来充分发挥检测队伍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流调和监督队伍作用,突出“快”字,在疫情没有扩散之前,或者感染者还不具备传播能力之前,把密接者、次密接者找到,把可能的感染者提前管控住,力争用1个潜伏期左右时间控制住疫情传播。这一防控策略被称为“动态清零”,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是追求最大限度地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

  目前,我国本土疫情呈现局部零星点状散发,但总体疫情保持平稳。我国继续坚持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我国的抗疫实践表明,14亿多人口的大国守住疫情防线,就是对国际抗疫的最大贡献。

  疫情防控就是“国之大者”。我国疫情防控一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人民的健康、为了护佑每一个生命。在一场场的硬仗、大仗面前,卫生健康系统一直冲锋在前。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卫生健康系统的使命。坚持“动态清零”策略不动摇,也让我国抗疫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病毒在变异,每个人都不能掉以轻心。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要抖擞精神,以最果断、最严格、最精准、最有效的措施,迅速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同时,各方都要强化责任担当,守土尽责,凝聚疫情防控的最大合力。只有这样,才能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机遇期。2021年7月,《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公布,立足国情,顺应群众期盼,提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决定》提出了系列优生优育综合政策,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部署了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等三大类10个方面的配套支持措施。《决定》增强了生育政策的包容性,提出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顺应了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要求。《决定》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保障制度进行了充实和完善,要求对计划生育家庭继续实行现行的各项奖励帮扶制度和优惠政策。

  2021年8月,全国会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随后,各省份陆续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截至2021年12月,已有20余个省份完成本地区人口计划生育条例修改。在假期保障方面,各地主要措施包括增设育儿假,延长产假、婚假,以及增加陪产假、护理假等;在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方面,从生育、养育、教育等方面出台系列支持措施,让群众“孕得优”“生得安”“育得好”;在生育保障方面,提出“独生子女保障”制度、生育登记服务制度,以及劳动保护、生育津贴等保障措施,减少群众后顾之忧。2021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完善生育登记制度的指导意见》,重点围绕精简登记事项、优化相关服务、强化人口监测三方面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决定》的出台是我国人口与生育政策的又一次历史性调整,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平缓总和生育率下降趋势、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卫生健康系统以及全社会必须贯彻落实好《决定》,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定好人口长期发展战略及优化生育政策,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全国老龄工作会议于2021年10月14日召开,随后《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印发,开启老龄工作新起点。这是自2000年以来,时隔21年再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发布的关于老龄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将加强党的领导作为首要原则贯穿文件始终,指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做好老龄工作提供坚强的保证和组织保证;强调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优质资源向老年人身边、家边和周边聚集;提出充分激活市场机制,提供多元化产品和服务;同时明确注重发挥家庭养老、个人自我养老的作用,形成多元主体责任共担、老龄化风险梯次应对、老龄事业人人参与的新局面。

  《意见》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在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方面提出具体举措。比如,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进一步规范发展机构养老,公办养老机构优先接收经济困难的失能(含失智)、孤寡、残疾、高龄老年人;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在2022年年底前,建立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评估结果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跨部门互认;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及分类指导;深入推进医养结合,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协议合作,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转型,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等。

  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20%。针对新时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新形势、新特点,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印发《意见》。《意见》认真贯彻落实习总关于老龄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将习总对新时代老龄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思想理念、目标任务落实为制度设计和政策举措,着力解决老年人在养老、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现实需求问题,深入挖掘老龄社会潜能,激发老龄社会活力,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21年3月,正在福建省考察的习总专门来到三明市沙县总医院,听取医改情况介绍,向医护人员、患者了解医改惠民情况。习总强调,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三明医改体现了人民至上、敢为人先,其经验值得各地借鉴。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任务》提出,在三明市建设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基地,加大经验推广力度。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以降药价为突破口,同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薪酬、医保支付等综合改革,完善服务体系和体制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2021年10月,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从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试点推动重点改革持续深化、加强组织实施3个方面提出了23条措施,其中有11条措施是经过三明医改实践证明的、普遍适用的经验,要求各地深入贯彻落实。

  2021年年底,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印发《关于抓好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落实的通知》,明确将按季度对地方推广三明经验有关工作情况进行调度,逐项跟踪监测每项任务推进进展和指标完成情况。

  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也促使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进一步聚焦高质量发展。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强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进入“十四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加快提高医疗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基础。三明医改取得了患者、医院、医生、医保基金等多方共赢的成效,具有普遍推广的价值。随着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改革的号角声吹得更为响亮,医改的路径也更为明晰,各地正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进一步强化改革的系统联动,着力推动医疗机构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国家疾控局将承担制订传染病防控及公共卫生监督政策,指导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规划指导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指导疾控科研体系建设,公共卫生监督管理、传染病防治监督等多项职能。

  深化疾控体系改革是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举措,习总高度重视,亲自审定疾控体系改革方案。中央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出席国家疾控局挂牌仪式大会时指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疾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落实方案部署,高质高效完成国家、省、市、县四级机构组建工作,强化上级疾控机构对下级疾控机构的业务领导和工作协同,完善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要建立功能完备的疾控网络,分级分类组建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加强科研专业支撑,健全决策咨询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此轮疾控体系改革的催化剂。国家疾控局的成立,既是对新时代公共卫生的重新定位,亦是对公共卫生的全新认识——公共卫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石,公共卫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公共卫生是国泰民安、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公共卫生综合能力是政府现代化疾控体系建设和社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国家疾控局的成立,意味着疾控机构职能从单纯预防控制疾病向全面维护和促进全人群健康转变,这不仅能更好地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组织并调动力量进行防控,还能顺应健康发展新趋势,积极满足人民健康新需求。

  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印发,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内容明确。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近年来,健康中国建设层层推进,一步一个脚印。2021年是健康中国行动全面落地的一年,更是老百姓对健康有深切感受的一年。

  感受的变化首先来自小环境。2021年,人们身边的健康元素多了。从4月起,国家卫生健康委与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协共同启动“健康知识普及行动——2021年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与此同时,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资源库建立完善,健康科普知识的内容愈加丰富多元、获取越来越便捷,推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迅速提升。

  健康中国建设,离不开积极倡导、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这也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任务。“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国各地加快构建“15分钟健身圈”,体育器材设施提档升级,奥运元素开始融入更多人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国人分享运动的快乐,锻炼健康的体魄。

  健康中国行动的开展,还离不开对重点人群、重点健康问题的关注。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专家共识,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机制,从点到面推广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发布《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2021年版)》《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等,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面对日益增大的老年人群体,2021年5月31日,中央局会议指出,要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2021年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重点关注老年人口腔健康。11月,《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明确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而面对重大慢病及传染病威胁,包括医疗卫生工作者在内的相关各方从医疗、科普教育、科研、医工融合研发制造等多方面持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通过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等多方面发力,各项重点任务在2021年稳步推进落实。与此同时,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模式有了雏形,从中央到地方、跨部门宽领域的工作网络基本形成,预防为主的大健康理念持续深化。健康中国行动,不仅给每个人带来了积极显著的变化,更昭示了更为长远的健康获益和清晰的幸福前景。

  2021年1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透露,我国将全面有序地推进新冠病毒高感染风险人群、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的接种工作,并实施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2021年,我国处置了数十起聚集性疫情。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疫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国较高的疫苗接种率。新冠病毒疫苗能降低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风险,有效降低感染后的重症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

  疫情在全球蔓延。面对共同的威胁,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习总在多个外交场合强调,中国将把疫苗作为全球公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2021年5月21日,在全球健康峰会上,中国向世界宣布,“将尽己所能对外提供更多疫苗”。2021年,中国累计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20亿剂新冠病毒疫苗,并向“新冠病毒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

  纵观历史,天花、麻疹、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防控的经验表明,疫苗是战胜病毒的有效武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同步推进疫苗研发多条路线;疫苗成功研发后,我国实施全民免费接种;疫苗接种过程中,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充足供给,跑出来“中国速度”,在我国传染病防治史上镌刻出新界碑。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和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冲击,实施全民免费接种,我国以小账算大账、以经济账换健康账,深刻诠释了预防为主的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

  2021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从人才、产业、资金、发展环境等多个方面提出28条举措,要求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认真总结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经验做法,破解存在的问题,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比较优势,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以此为起点,党和国家殷殷嘱托,重要讲话、指示不断,相关利好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2021年3月6日,习总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5月12日,习总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时强调,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7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同日,国家发改委等4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强调到2025年建设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打造“医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中医药传承创新高地。9月5日,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发展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着眼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9月29日,习总在中央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讲话时强调,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2月3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其中,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等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新增进入医保药品目录。12月31日,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7个省(市),首批获准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将在中医药服务模式、产业发展、质量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

  习总在河南考察时说,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2021年,是我们将对中医药的深入认知贯彻到实际行动的一年。有了这些良好势头,祖国医学将在未来回报以更大的健康福祉。

  2021年2月25日,习总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各项工作。

  2021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明确在5年过渡期内,保持健康扶贫主要政策总体稳定;调整优化支持政策,进一步补齐脱贫地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短板;深化县域综合医改,深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进一步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水平,为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2021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确保健康扶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2021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乡村振兴局召开2021年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进一步加大对脱贫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调整优化健康扶贫政策措施,持续保持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开展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持续巩固健康扶贫成果,持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持续提升农村群众健康水平。

  同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脱贫地区健康促进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十四五”时期脱贫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十三五”期末提高不少于5个百分点。

  通过健康扶贫,我国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为健康乡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的人群看,全国现有的8000多万脱贫人口中,40%以上曾经是因病致贫,很多大病重病患者需要长期救治。为此,需要继续落实有针对性的医疗卫生保障举措。从重点区域的医疗水平看,我国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稳定住、巩固好脱贫地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保持政策稳定的基础上,继续调整优化政策,补短板、强弱项,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