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健康生活  两性

为何保就业是当前政策的“重中之重”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6-0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边泉水/文

当前就业情况如何?国内就业形势严峻,多数行业用工需求均有收缩。从整体就业形势来看,就业压力较大,短期内或难以有效化解。一方面,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创2020年6月以来新高,并且由于上海等城市受疫情影响,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更为突出,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的缺口也在不断扩大,大城市所呈现吸纳就业的能力已有所下降;另一方面,4月就业人员平均工作时间出现显著下滑,反映出企业裁员的可能性增加,失业风险将进一步上升。从行业就业形势来看,各大类行业用工人数均有显著下降。受疫情影响,4月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PMI从业人员指数分别为47.2、43.1和45.8,均低于50的荣枯分水线,表明各大类行业用工情况环比恶化,其中以建筑业最为显著。从不同规模企业来看,疫情对小型企业用工情况的负面影响更显著。以制造业为例,制造业小型企业PMI为45.9,低于大型和中型企业的47.5和47.7,反映出小型制造业企业在4月用工收缩的情况更为明显。

另外,就业压力已扩散至不同年龄群体,且重点人群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第一,我国4月不同年龄段失业率均有所上升,表明就业压力已不仅出现在青年群体中。16-24岁、25-59岁在4月的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8.2%和5.3%,除去疫情因素外,不同年龄段就业局势的恶化可能还包括企业裁员等原因。第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情况将更加严峻。全国2022年高校毕业生数量约为1076万人,同比增长18.2%,毕业生数目的绝对量与同比增长速度均为历年来最高,企业用工需求减少,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紧张。

为何当前保就业的重要性上行?扩大有效需求。目前疫情加剧了原有经济下行带来的融资需求不足,居民收入锐减,一季度城镇储户倾向于选择“更多储蓄”的占比为54.7%,为08年金融危机之后最高水平,背后反映的是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不足。解决这个问题,最终依赖于两条路径:1)撬动居民消费;2)保护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且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为消费—>生产—>就业—>收入—>消费。从前者来看,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贡献率为65.4%,拉动经济增长5.3个百分点,其中居民需求中住房和汽车消费占比重较大,不仅对拉动总需求存在较大的“乘数效应”和“连锁反应”,且能够将居民储蓄从“财富贮藏”进入“持续消费”状态。从后者来看,撬动居民消费需要保证收入的可持续性,主要由于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和结构能够引发消费的变化。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资产占整体的53.6%左右,贡献了将近80%的城镇劳动就业,保中小企业则成为了保就业的重要抓手。

所以政策端来看,近期 “稳就业”与“保民生”已经成为多项会议与政策的关键词。从“稳就业”政策方面看,国常会多次提出的政策方向主要有两方面:1)加大对企业的纾困力度,尤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包括加快落实留抵退税减税、缓缴社保费、“点对点”帮扶等支持政策;2)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和兜底保障,包括免除今年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支持自主创业、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上签约系统等。从“保民生”政策来看,由于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今年要实现5.5%的GDP增速,而消费作为拉动GDP的主要推手,近几次国常会也指明要促进消费、释放消费潜力,同时稳就业也能够促进消费,这些政策表明政府实现今年宏观经济目标的决心较强。此外,“保民生”政策还包括稳定物价和打通交通物流循环等方面。

往后看,保就业保消费等“增量”政策会继续推进。本次国常会提出新增1400亿元留抵扣税、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以及缓缴社保3200亿元,财政发力继续为促进消费做支撑。往后看,一方面随着服务业场景修复,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出现边际好转,能够对存量就业和消费形成支撑,另一方面相关政策会继续推出促进消费,对增量部分形成提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