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生活  两性

武汉工程大学:以本为本“金专、金课”建设促进人才培养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1-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19年,武汉工程大学3个学科(化学、材料学、工程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6个专业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门课程入选湖北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大赛优秀教学改革案例。2019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榜上,武汉工程大学排第126位,在湖北省属高校中排名第2;2020USNews发布的2021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武汉工程大学首次进入内地大学百强,排名第92位。这是该校“双一流”建设中“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探索、实践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建设所取得成果的一个缩影。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为推动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武汉工程大学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按照“立足湖北,辐射全国,服务区域经济和化工行业”的服务面向,树立“全面成才,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以“一本生源”为起点,以“两型两化”(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工程化)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三实一创”(实验、实训、实习,创新)为核心,配套开展“四项制度”改革(大类招生制度、选拔分流制度、学季制度、导师制度),全面实施“115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54321”质量监控改进体系,持续推进一流本科教育。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武汉工程大学加强专业结构布局顶层设计以夯实专业基础,分类施策,指导专业做“加减乘除”:对国家、行业和区域需求迫切的专业做“加法”,新增人工智能、新能源与器件、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对综合办学实力偏弱、发展乏力或不能满足国家和湖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做“减法”;对特色优势专业做“乘法”,依托“化工与矿业工程”湖北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发挥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的“倍乘”效应,在化工、矿业、材料、机电等特色优势领域培育国家级一流专业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对专业基础相同、基础平台相近的专业做“除法”,通过推进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深化专业供给侧一体化改革,做大“分母”,发挥资源集成优势,推动专业结构不断优化。

  以专业认证为标尺,尤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为最高标尺,按照“成熟一个,认证一个,带动一面”的要求,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结果作为教学资源分配、招生计划调节的重要依据,推动相关专业建设与改革。启动学校所有专业的校级评估,将专业建设提升至一个新的台阶。

  学校以化工与矿业工程“双一流”学科为主体,将“特色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专业建设的“压舱石”,修订2019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深入总结“E+双专业一体化”的培养质量和效果,扩大落实工程化和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聚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国家级、省级特色优势专业占专业总数近35%;以“三实一创”为核心的“两型两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覆盖了50%以上的专业。

  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E+”人才培养试验区改革深入,1项首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获结题优秀,带动了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推进了学校新工科专业改造升级。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进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省级试点学院的综合改革,建立“E+”、“人工智能+”主辅修专业,打造现代化产业学院;开展新基建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谋划未来学院。这是该校新时代专业建设往深里走实里走的重要举措。

  学校树立“办学就是办专业,办专业就是建课程”的理念,立足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教育+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建设规划性、系统性,避免随意化、碎片化,杜绝因人设课。

  武汉工程大学课程建设“以学为中心”,根据国家、区域经济及培养目标要求,优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在一流课程建设中注重课程的“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

  彰显“新工科”特色,围绕“大化工”发展战略,结合国家级特色专业、首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依托“化工与矿业工程”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建立本硕博贯通培养试验区,贯通本硕博课程,推动本硕博课程资源共享。全课程推进、全过程渗透、全方位投入,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一体化育人课程体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强化每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让每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干出自己的“特色”。每年遴选一批育人效果明显的专业思政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优秀课程思政教师,努力使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学校构建“国家-省-校”培育机制,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按照“调学时、明内容、转方式、改方法、显名师”的思路,引导和推动课程进行综合改革。一是开展“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改革。在课程融合、精简课内讲授学时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课外学时,明确课内、外教学内容、要求并严格执行。二是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改革。鼓励教学内容和过程“网络化”,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线上课程,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三是开展“中文+英文”双语教学改革。按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原则,遴选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或全英文进行讲授。四是开展“主讲+聘请”联合教学改革。聘请企事业单位相关专业人士或校外同行专家共同讲授一门课程,或由校内有工程、社会实践和理论背景的教师共同讲授一门课程。五是开展“课堂+现场”教学改革。鼓励实践类专业课程在课堂讲授相关理论,在实际生产、工作现场或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六是开展“平时+期末”考试改革。要求课程增加平时考核比重和次数,并采取形式多样的考核形式。教学综合改革,掀起了“课堂”,撬动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打造一流线上金课、线下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实验金课、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金课”。开发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线上课程,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截至2020年,学校分三批立项支持百余门综合改革课程,认定了近40门校级考试改革示范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学校还将分批建设500余门各类校级金课,建设综合性、问题导向、学科交叉的新型课程群,使课程建设优起来。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立德树人的成效成为检验武汉工程大学所有教学工作的一把标尺。2018年,该校成立了思政课(马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坚持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走进“第一课堂”,讲好“第一课程”出发,学校程幼金、校长王存文带头走上讲台主讲大型思政公选课《加油中国》。此外,学校还开创了“一院一品”“一月一主题”思政品牌活动,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内生动力。

  “‘我从不教我的学生。我只是试图提供他们可以学习的条件。’这句话对我们高校如何人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武汉工程大学副校长张彦铎介绍,虽然学校在前期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教书育人,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学校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下一步,学校仍将着手于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课程资源建设等,努力朝着“化工相关学科领域国内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文图/王海晖 杨克平 付艳锋 陈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