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生活  两性

新视野丨把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4-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贵州安顺,四通八达的路网串联起青山绿水、城乡村落,公路与春天的美景相映成趣,一幅乡村振兴画卷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习总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这六组重大关系既辩证统一又一脉相承,既着眼长远又脚踏实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深刻理解这六组重大关系,我们特邀请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组织专家团队,撰写系列解读文章,这是第一篇。

  习总在论述各方面工作时特别注重方。在论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时,习总强调的重点是把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实践探索的过程。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把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全面深化改革是个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更是个系统工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更高了,仅仅通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西医局部手术式的改革不够了,因此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习总形象地说要有中医整体观,就是强调要有系统性观念和整体性思维。

  “顶层设计”原来是工程学概念,指的是自顶向下的设计,也就是先设计总体,再设计局部,最后设计细节,是一个从总到分、从粗到细的过程。成为术语后,“顶层设计”的含义有所变化,它主要是指总体设计,不包括局部和细节的设计。

  人们对于顶层设计有一个常见的误解,就是容易把“顶层”视为顶层设计的主体,把顶层设计理解为中央层面的设计。实际上,顶层设计指的是设计顶层,也就是设计总体。顶层设计的主体,不仅包括中央,也包括地方。从中央到省再到市和县,各个层面都可以进行顶层设计,这要看顶层设计涉及的问题及改革属于哪个层面。

  与顶层设计相对的是自下向上设计。实践探索或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自下而上的,主要是指通过基层试点进行的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关于摸着石头过河,也有一个常见的误解,就是认为改革进行到今天,已经进入深水区,该摸的石头已经摸得差不多了,因此不再需要摸石头,做好顶层设计就行了。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妥当的。习总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新时代新征程的全面深化改革,仍需要继续摸石头,关键在于摸规律,摸出顺利渡过深水区的办法。

  一说实践探索,人们往往认为主体是基层。然而,我国真正的基层政权是在县级,尤其县级以下的乡镇或街道。实际上,实践探索的主体也包括从县到市再到省和中央各个层面。对于情况复杂、难度很大的全国性改革,中央通过广泛的有代表性的基层试点来摸规律。因此,同样的基层试点,既可能是地方各级在进行实践探索,也可能是中央在进行实践探索。

  单独讲顶层设计或实践探索,二者都是方法,只有把二者相结合,才能上升为方。全面深化改革方的要义,就在于把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实现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有机统一。

  实际改革过程中,有两个问题比较常见。一个问题是:上级没有文件,基层能探索吗?回答是肯定的。顶层设计要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应该鼓励引导支持基层探索更多原创性、差异化改革,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探索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

  还有一个问题是:上级已有文件,基层能探索吗?回答同样是肯定的。顶层设计出台的文件一般只是进行总体性、框架性的设计,要给各地留下按照本地实际发挥创造性执行能力、落实文件精神的自由合理空间。因此,要使中央通过的改革方案落地生根,也必须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

  “最先一公里”主要指向顶层设计,做好顶层设计最重要的是提高改革方案质量,做好调查研究。改革方案如果脱离实际,不接地气,就可能产生问题,甚至造成重大危害。一项好的改革方案,绝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抄抄所谓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就能得来的,更不是拍拍脑袋就能想出来的,必须从实践中来、从群众中来。深水区的改革,往往涉及实实在在的权力利益关系的调整,各方面会有什么样的反应,都要有所预判,做好配套政策应对。进行顶层设计,需要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

  “最后一公里”主要指向改革方案的落实,尤其是在基层的落实。在落实中央及上级改革方案和有关政策的过程中,有些地方会搞变通打折扣,乃至有意扭曲政策,因此加强一定的问责监督是必要的。但是,不宜把基层起来,不给基层留下任何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余地。在我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国家,一个省、一个市乃至一个县的内部情况往往复杂多样,让基层在落实政策过程中葆有一定的灵活度是必要的。应该鼓励基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关键是要使基层的责权利对等。

  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把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并不容易。在遇到这样那样的疑惑或困难时,关键是要找准结合点,也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这样才能心中有定力,眼前有方向,无私无畏,敢闯敢干,实践探索中即便可能出点问题也不致犯大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就要问需于民。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它解决了几千年没有解决的土地问题,在满足广大中国农民土地诉求的基础上使其翻身做了主人。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它使中国人民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大大提升,过上了全面小康的生活。新时代新征程的全面深化改革,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就要问计于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要把人民群众当主角,当主人,当改革的主体,参与到改革进程中来,尤其要善于向基层群众学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就要由人民来评判。“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把改革举措放到实践中去检验,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看改革是否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是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获得感。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是需要获得感来支撑的,获得感少了,自然也会影响到参与感。一项改革只有让所涉及的广大人民群众有获得感,才能称得上是一项成功的改革。【刘晨光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