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保障仍任重道远
中国工程院院士、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1968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获研究生学位。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
陈君石为我国食品毒理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1984年获施瓦茨国际奖;1983~1993年与康奈尔大学和牛津大学合作开展“中国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关系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0~2000年间3次开展中国总膳食研究,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开展总膳食研究的典范;2001年以来担任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控制技术专家组组长。
今年上半年以来,西方媒体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连篇累牍的负面报道,甚至将食品安全与问题牵扯在一起,对中国食品出口和国家声誉造成了很大影响。中国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出口食品合格率也高于99%,对于即将到来的奥运食品安全的保障,中国政府更是积极应对。当前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究竟如何?如何应对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报道?带着以上问题,《科学时报》记者对著名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进行了专访。
陈君石: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食物“量”的安全(Foodsecurity)的同时,食物“质”的安全(Foodsafety)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及各地、各部门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旨在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行动计划,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总体来说是好的,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好。
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还存在不少食品安全问题,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仍然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仍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不安全因素以及潜在的食源性危害。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大众对于食品安全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媒体进行的食品不安全炒作和的不科学导向容易导致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产生认识误区,人为地加剧了我国食品安全的心理危机。
《科学时报》:你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专家组组长,请你谈一谈我国食品安全科技保障领域取得了哪些进展?
陈君石:在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影响农业和食品工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约束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瓶颈之一的背景下,“十五”期间我国第一次在食品科技方面设立了重大专项。
在专项实施过程中,我国科研人员瞄准国际食品安全科技前沿,抓住我国食品安全全程控制中的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整合国内优势科技资源开展攻关研究,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针对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最关键监控与评价技术,在解决影响消费者健康和食品进出口贸易中的一些重大与急迫的技术问题方面取得突破,通过检测资源配置与优化,大大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方法体系、检测技术能力、评估体系等研究,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国际惯例的检测技术体系,并在检测技术方面获得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试剂(盒)与设备。
二是加强食品安全控制技术研究,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一些主要的关键性的保障措施,比如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在我国食品行业生产、加工中的实施,并初步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中国食品加工安全评估与危害控制技术体系。
三是对食品标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对国内外标准的比较,对制修订国家标准提出相关战略性建议。
四是建立了地方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食品安全示范区,包括山东寿光蔬菜、浙江龙井茶叶和强化配送安全控制的北京物流等9个各具特色的食品安全示范模式。
《科学时报》:你觉得我国的食品安全科技研究离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哪些差距?今后应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陈君石: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科技工作仍处于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转变的重要阶段,食品安全科技投入仍显不足,科技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支撑潜能有待于进一步释放。“十五”期间,我们的研究还处于打基础阶段;“十一五”阶段,研究工作要更加深入,更上一个台阶。重点在风险评估、检测监测、溯源预警、标准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食品安全国际合作,并进一步开展食品安全战略研究,着重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强化科技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支撑作用。特别是风险评估,我国与国际水平尚有较大差距,需要迎头赶上。
《科学时报》: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进入倒计时了,奥运会的食品安全保障也是一个万众瞩目的焦点。你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食品安全保障有什么建议?
陈君石:我国对于奥运会食品安全保障非常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十五”期间,北京就设立了食品安全保障示范项目,项目涵盖了食品安全的各个方面。北京市把准入和溯源作为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奥运食品供应商的选择设立了严格的准入门槛,目前的供应商多是历届奥运会的供应商。
现在有些人过于强调检测的重要性。其实,尽管检测是食品安全保障所必须的,但不是奥运会食品安全保障的关键手段,因为安全食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测出来的。我们首先要保障原料的安全,不是所有的原料都从北京生产,对原料的质量把关所要进行的溯源工作是很可观的。毕竟我们的农业生产基础不会因为奥运会而改变的,我国的食品原料都是由七八亿农民以分散的方式生产出来的。此外,全国的食品加工企业数不胜数,光靠检测,食品安全问题防不胜防。因此,我们应该抓住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个契机,创建“从田头到餐桌”和“从餐桌到田头”的双向全程食品质量安全监控管理体系和安全控制技术体系;积极引导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改变分散生产模式,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科研部门提供技术支撑的食品安全生产模式,我们的食品会越来越规范,人们的餐桌会越来越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会与人类长期共存,在可以预知的将来都不可能完全杜绝,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去积极地应对它。
- 标签:本站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
-
中国食品安全保障仍任重道远
中国工程院院士、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
-
《食品科学》团队招聘啦!
《食品科学》团队负责中国食品杂志社旗下的《食品科学》《肉类研究》《乳业科学与技术》《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以爱心服务社会
- 京东1111推出头号京贴 全品类商品每满300减40、每满1000减60
- 汇聚食品科技精英 助推中国食品产业创新
- 中国食品_食品资讯_食品伙伴网
- 食品伙伴网祝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