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生活  食品

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食品工业铺就强县富民路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1-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近年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大庆市委决策部署,紧盯食品工业强县目标,紧扣脱贫攻坚主题,全县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顺利实现省贫县摘帽退出,有效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8.8亿元,增长13.1%,增速位列大庆市各县区第一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5亿元,增长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307万元,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11496元、6105元,分别增长6%和7.1%。

  进入8月,黑龙江伊品新材料有限公司20万吨生物基尼龙盐项目施工进入白热化阶段。工人们早来晚走、你来我往,各种施工车辆轰鸣不止、穿梭不停,构成一幅大干快上抢工期的喜人画面。

  生物基尼龙盐项目是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合作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填补了国内国际空白,摆脱了国外行业巨头对生产原料的垄断,对我国大宗氨基酸产品瓶颈、破解行业发展困局具有示范意义。该项目计划投资33亿元,被纳入2019年省“百大”产业项目,堪称杜尔伯特“工业立县”战略的“写实版”。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传统牧业县,近年跻身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上世纪80年代末,全县仅有工业企业9家。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进入新世纪,杜尔伯特突破思维桎梏,发挥得天独厚的牧业优势,引进全国乳业龙头企业伊利集团,就此翻开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2003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为构建工业经济新格局,规划建设了德力戈尔工业园区。伊利集团率先“落户”,一鼓作气建设了六期工程,累计投资21.8亿元,建成亚洲最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园区有工业企业37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2019年,成功与国家级经开区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大庆经开区德力戈尔产业园。

  2017年12月,县委明确提出实施工业立县战略,着力建设食品工业强县。一批潜力大、前景优的食品加工项目相继落地。中国生物发酵行业前三甲企业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玉米深加工项目一期已实现满负荷运行,投资33亿元的二期年产20万吨生物基尼龙盐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两期达产后,年销售额将达70亿元,年上缴税金4亿元以上,可安置2000余人就业。已投产运营的九阳大豆深加工项目总投资3.2亿元,综合设计产能3万吨,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和工艺,日可消化大豆30吨,日产豆浆粉40吨。按现有生产能力计算,今年销售额可达亿元。

  如今,杜尔伯特已形成畜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建材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开发、食品饮品加工等9类产业体系“九柱顶梁”。

  今年上半年,全县37家规上工业实现产值27.4亿元,同比增长49.9%;实现增加值4.4亿元,同比增长40.3%,工业经济发展全市名列前茅。新建续建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总投资54.4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1亿元。伊品新材料公司20万吨生物基尼龙盐、伊品能源公司热电二期项目等4个市级“百大”项目已开工建设,8个投资千万元以上县级项目有5个开工。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自从家里有了室内标准化卫生间,胡吉吐莫镇东吐莫村村民张树和家中不时有欢快的歌声飞出。

  近年来,杜尔伯特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18年,作为试点村之一的东吐莫村率先实行农村改厕工程,当年改厕239户,目前已全部投用。今年,全县计划在连环湖镇、敖林西伯乡的5个行政村改厕1065户。近年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倾心倾力办好各项民生实事。启动农村厕所、垃圾、能源、菜园、污水“五项”,民生事业翻开新篇章。

  作为省级贫困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找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契合点,突出“两不愁三保障”“三通三有”“三率一度”等目标任务,一项政策一项政策地落,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一件事一件事地干,一户一户地扶,凝心聚力打响脱贫摘帽攻坚战。

  确定扶贫产业项目与贫困群众的收益分配模式,不断建立完善扶贫产业项目带贫益贫长效机制,发挥扶贫产业项目全面可持续的带动增收作用。新建续建产业项目16个。投入资金200万元,在克尔台乡前伍代村发展和牛养殖项目,增加贫困户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截至目前,全县发展庭院经济2268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60.7%,养殖鸡、鹅等13万余只,猪、羊、牛等6000余头,种植谷子、玉米等1300余亩。

  几场秋雨过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林肇路沿线树林里,松伞、油蘑、灰顶蘑等名目繁多的食用菌破土而出,给周边农民带来不小的“外财”。这正是十几年来杜尔伯特人埋头植树造林、悉心管护生态收获的“红利”。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地处科尔沁沙地边缘,是全国90个完整沙区县之一,也是我省西部严重风沙干旱区、国家防沙治沙重点县。昔日“西北风口”风沙肆虐,沟壑纵横,放眼望去一片苍凉,没有一点生命之象。进入新世纪,杜尔伯特人风沙碱兼治、林草水并举,十几年战天斗地,筑起一道林木葱茏、绿草如茵的生态屏障, “西北风口”成为历史名词。厚植生态理念,在全省率先实施草原全面禁牧和生态审计,积极探索生态文明法治化。目前已率先跻身百万亩沙地人工林。“过去这个地方没有一棵树。一场大风吹过,脸盆大小的裸露土地就会被吹大十几倍,长年累月就成了沙丘。现在,满眼都是绿色。”亲历生态巨变,新店林场护林队长王建国有感而言。新店林场是杜尔伯特人用几十年时间栽植的“绿海”,有林面积14.6万亩,其中樟子松5.4万亩,是我省西部最大的人工沙地樟子松林。

  森林覆盖率、村屯绿化率分别达13.6%、100%,年空气环境优良天数达到335天杜尔伯特先后收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先进县、生态环境湿地保护最佳范例奖、“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30年突出贡献单位、“母亲河”奖、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县等金杯银杯。百姓收获“生态红利”,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旅游业风生水起,知名企业纷纷投资建厂。

  盛夏时节,他拉哈镇白显军的蟹稻共作水田里,水稻长势喜人。连续三年尝到甜头,老白还带动周边11户农户发展蟹稻。一水两用,一地双收,这几年越发“时髦”的这种田间共作模式,为农民搭建了致富桥,也为水产业的发展“嫁接”了新思维。

  杜尔伯特渔业经济历史悠久,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水域面积205万亩,可养鱼水面达154万亩,占全省可养鱼水面25%以上。2016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力争用五年时间,将水产业打造成又一支柱产业,建成全省淡水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水产业“大会战”就此打响。2016年至2018年,水产品产量由3.34万吨增加到4.3万吨,产值从3.6亿元上升至7.2亿元,整整翻了一倍。

  今年全县累计投放苗种500万斤,投入资金达4300万元。全县名特优水产品投放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鳜鱼投放200万尾,大银鱼受精卵50亿粒,扣蟹苗种200万斤。全县现有年加工能力在50吨以上的水产品加工企业10家,上半年加工水产品1380吨,产值实现5520万元。建立河蟹销售网店11家,价格为线倍。上半年,全县水产品产量实现2.78万吨,实现产值5.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3%和12.94%。

  大力发展民风民俗特色游。嘎日迪景区、阿木塔蒙古风情岛、连环湖温泉景区、银沙湾景区等一大批景区风生水起,温泉养生游、草原风光游、民俗特色游等进一步叫响杜尔伯特旅游品牌。升级伊利乳业旅游观光长廊、完善打造工业旅游示范点,更新完善吉禾民族场内部设施,稳步推进胡吉吐莫镇东吐莫村民俗风情一条街,浓墨重彩彰显民俗旅游“底色”。今年上半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3%和4.9%。

  坚持畜牧业多元化发展方向,通过积极引导、优化服务、兑现政策等措施,全面推进奶牛业向规模集约、质效并重转变。截至今年6月末,全县存栏奶牛7.59万头,运营奶牛规模牧场36座,牧场存栏奶牛2.13万头、平均单产达8.5吨,日交售商品奶270吨。全县累计有6255户农户15059头和牛参与繁改,其中,新增和牛繁改户1761户,新增繁改和牛5819头,新生和牛犊牛3235头,销售和牛犊牛1697头,每头纯收益4000元至5000元。

  以谷实农牧集团为牵动,继续推广“公司+家庭农场”养殖模式。本地生猪养殖场和个人养殖大户合作,对猪苗、饲料、猪舍环境、饲养技术、销售等环节实行全程管理。谷实集团已建设生猪养殖场4处,现存栏可繁母猪8600头、种用公猪300头,繁育商品仔猪25160头,出栏育肥猪26990头。

  围绕畜牧业供给侧改革,通过优良品种推广、强化技术服务,全力提升多元牧业发展水平。累计建设1000只以上规模肉羊养殖场14处,肉羊存栏39.21万只。发展规范化狐貉规模养殖场35处。引进纯种扬州种鹅2万只,全县鹅鸭饲养量达86万只。

  夏末秋初,天高气爽。在即将收获的时节里,第二十五届那达慕大会在杜尔伯特百姓的翘首期盼中盛大开幕。作为蒙古族传统体育盛会,如今的那达慕已不仅是展示蒙古族传统游艺的舞台,更是蒙古民族文化的符号。

  杜尔伯特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彰显草原文化的特色和博大精深。近年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不断强化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截至目前,全县有15类项目已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蒙古族四胡音乐》一项为国家级代表性项目;《蒙古族那达慕大会》《蒙古族草原》《蒙古族婚俗》等六项为省级代表性项目;《蒙古族搏克》《蒙古族安代舞》《马头琴音乐》等八项为市级代表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各级各类项目传承人近千人。今年先后组织“吉祥草原幸福家园”社区迎新春文艺演出、“鼓舞新时代乐歌润草原”职工等群众性文化活动20余场次,直接参与活动的群众8000人次,观众3万余人次。依托11个乡镇文化站、4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阵地,面向基层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欢笑到基层活动。组织公益演出30余场次,为群众送去民族特色鲜明的安代舞、马头琴及四胡演奏、蒙古族民歌演唱、传统戏曲等文艺演出,以及书法美术创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截至目前,全县城乡广场公园总面积达50余万平方米;全县村级文化体育广场达130余处,总面积27万余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文体广场全覆盖。79个行政村村村都有文化活动室。(于亚男 刘宝平 包晓六 李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