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健康生活  资讯

国药维新 | 国产“第三代格列卫”诞生记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12-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长期以来,中国的医药行业主要做仿制药,创新药基本由外企垄断,本土药企研发的创新药极为稀少。近几年,这种现象逐渐被打破,一批本土创新药企正崭露头角。

随着2015年开始的药政改革、2018年开始的药品带量采购、港交所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上市等政策的落实,本土创新药企迎来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

几年来,国内的创新药企走向资本市场,走上国际舞台,也逐渐收获了上市产品,开始商业化。

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世界运行的秩序,也更加凸显生物医药行业的意义和价值。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可及性、可支付,这些医学专业词汇逐渐被大众熟知,本土创新药企在资本市场的估值一次次往上刷新。

作为见证者和记录者,将持续关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变革,对话亲历变革的见证者。

本文为【国药维新】系列报道第四篇,记录国产“第三代格列卫”背后的故事。格列卫用于治疗慢粒白血病,2018年热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讲述了患者苦苦追寻抗癌神药“格列卫”的故事。

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格列卫(Bcr-Abl抑制剂),因电影《我不是药神》而被大众熟知。12月18日,格列卫家族引来了新成员——中国首个第三代Bcr-Abl抑制剂奥雷巴替尼片(商品名:耐立克)正式上市,且由本土企业自主研发。

奥雷巴替尼是创新药企亚盛医药(6855.HK)研发的产品。亚盛医药董事长兼CEO杨大俊告诉,奥雷巴替尼片采用的是全新的靶点和全新的化合物,所有的流程,从上临床到报批、再到上市和生产,对创新药企来说,每一步走过来都不容易。

这款国产“第三代格列卫”是怎么诞生的?

早期研发

奥雷巴替尼片的专利发明人是暨南大学药学院院长丁克,这个项目在2008年立项,丁克当时就职于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此同时,当时美国的第三代格列卫还没有批准,在美国也是刚刚进入临床。

杨大俊回忆,当时这个立项是比较创新和领先的。新药的发现通常包括靶点的选择与确认、化合物的确定、候选药物的确定、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等环节,其中临床研究又包含了一二三期临床试验。

亚盛医药于2013年正式开启奥雷巴替尼的临床前工作。杨大俊说,临床前研究也有很多挑战,包括毒理研究等,但总体来说效率还比较高,“2013年开始进入临床前的研究,2015年4月就递交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前后也就是两年的时间完成了所有工作”。

等到2016年正式拿到临床试验的批件,奥雷巴替尼就正式进入了临床研究阶段。杨大俊记得很清楚,拿到批件后,亚盛医药跟伦理委员会、研究机构、医学中心做了大量工作,经过种种审核,直到2016年10月,奥雷巴替尼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实现第一个病人给药,这也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一次主导新药的首次人体试验。

“这种新药的临床试验,国内大部分医院在2015年时都还没怎么做过,当时的北大人民医院也是首次。”杨大俊表示。

慢粒白血病

奥雷巴替尼获批的适应症是用于治疗任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并采用经充分验证的检测方法诊断为伴有T315I突变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CP)或加速期(AP)的成年患者。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也被称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白血病”),是慢性白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成人白血病的15%。

随着相关靶向药物上市,针对慢粒白血病的治疗方式得以革新,但获得性耐药一直是慢粒白血病治疗的主要挑战。BCR-ABL激酶区突变是获得性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中T315I突变是常见的耐药突变类型之一,在耐药慢粒白血病中的发生率为25%左右。

据估计,中国存量慢粒白血病病人有接近二十万人。伴有T315I突变的慢粒白血病患者对目前所有一代、二代BCR-ABL抑制剂均无效,因此在过去一直面临无药可医的困境。

奥雷巴替尼中国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者(Principal Investigator)是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黄晓军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江倩团队。

从第一个病人给药到递交NDA(新药上市申请),亚盛医药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用杨大俊的话说,在国内创新药的开发历程中,效率是比较领先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创新药真正让病人获益,也是临床试验的价值所在。”杨大俊表示,三代格列卫入组的病人都是前面治疗失败的病人,一期入组了100多个病人,到现在四年多了,80%的病人还在用药;其中2016年10月首次给药的病人,从最低剂量用到现在的有效剂量,已经五年多,也算真正获益了。

商业化

早在2021年7年,亚盛医药就和信达生物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其中就包括了奥雷巴替尼的开发和推广。

具体来说,针对奥雷巴替尼,信达生物将支付亚盛医药首付款3000万美元;根据合作条款,双方将共同完成奥雷巴替尼在中国的开发;奥雷巴替尼获批后,双方将在中国市场进行共同商业化推广,并按照50%:50%对来自共同推广部分的利润进行分成;在开发注册及销售里程碑付款方面,取决于达到若干开发注册及销售里程碑后,亚盛医药将有资格获得累计不超过1.1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国内类似关于新药的开发和商业化合作,通常发生在本土创新药企和大型跨国药企、本土创新药企和传统药企之间,像亚盛医药和信达生物这种本土创新药企之间的“牵手”,在业内比较少见。

杨大俊告诉:“创新药有一个特点,批准上市只是第一步,后续还有很多的临床研究,新的适应症、新的联合用药,同时还有国际市场的开发,我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亚盛团队对于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和商业化还要继续发挥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还是寻找一个合作伙伴,能够达到长期发展、共同推广的目标,让病人拿到药,真正获益。”

针对商业化方面的计划,杨大俊说,一方面是针对奥雷巴替尼跟信达生物合作,来做共同的推广;另一方面,亚盛也是在建立自己的商业化团队,不光是奥雷巴替尼这个产品,包括未来其他产品的商业化也要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试衣间不雅视频 http://www.xinzhiliao.com/sj/chunji/17473.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