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强国:怎么看、怎么办
编者:冬奥会已落下帷幕,这场赛事留给我们的远不止“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精神,被戴上知识产权保护罩“一墩难求”的冰墩墩,凸显了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知识产权保护网的价值。当《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要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知识产权强国的目标时,如何正视中国当下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如何实现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的转变?需要澄清的误区和具体的实践路径又有哪些?或许,通过和其他国家的比较分析,我们能找到一些启示。
巫厚玮、林佳、巫和懋/文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瑞士连续第11年位居榜首,瑞典、美国、英国、韩国分列第2位至第5位,中国自2013年起排名连续9年稳步上升,从2013年的第35位上升至2021年的第12位。
我们注意到,中国在创新方面取得的良好成绩,主要得益于创新的高产出,特别是其知识产权的高产出。
比如,中国的本国人发明专利申请量与GDP(购买力平价,单位为十亿美元)的比值为53.2,高于日本(45)、德国(15.7)和美国(13.3),居世界领先水平。本国人商标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量与GDP(购买力平价,单位为十亿美元)的比值也是全球名列前茅,分别为324.1和29.6,远超日本(86.5和4.2)、德国(60.5和12)和美国(21.5和1.1)。可以看出,中国在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堪称知识产权大国。
但借用国际通用知识产权质量指标,可以查探出中国与创新强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差距。总体来看,中国知识产权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运营有限、保护不足”等问题。
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提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知识产权强国的目标,部署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时间表和目标任务。
未来,中国如何在知识产权创新方面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实现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的转变,实打实地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改变创新格局,跻身世界创新强国之列?对此,笔者拟运用大量数据和理论研究成果,就建设我国成为世界领先的知识产权强国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距离知识产权强国有多远
第一,中国的国内专利仍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为主,创造性水平要求更高的发明专利有效量占比,还远低于发达国家,距离专利强国还有相当的距离。
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占全部国内专利有效量的比例仅为19%,低于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有效量占全部在华专利有效量的比例(82%),远低于美国和日本的63%和55%(截至2020年年底)。
此外,中国发明专利的质量较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截至2020年底,中国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有效发明专利占比仅为12.3%,平均维持年限仅为7.6年,低于美国和德国的9.7年和11.2年(2019年)。
中国国内授权发明专利平均权利要求数为8.3项(2018年),仅为美国的一半;就同一个技术方案向多个海外专利局同时提交专利申请(即同族专利申请)占全部专利申请的比例约6%(2019年),分别低于美国和日本10和10.5个百分点;ISO登记的标准必要专利仅为美国的二十分之一。
第二,中国已是商标大国,但距品牌强国仍存差距。
截至2021年底,中国每万户市场主体的平均有效商标拥有量为1893件,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每万户企业有3000多件商标。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21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显示,中国入选44个,约为美国入选数的五分之一(198个)。
第三,中国是知识产权生产大国,但知识产权运营水平较低。IncoPat检索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发生过质押或保全的授权发明专利比例仅为1.5%,美国约为16%;发生过许可的授权发明专利比例为1.2%,美国为29.7%。
同时,中国知识产权的国际竞争力低。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为85.5亿美元,仅为美国出口额的7.5%。
第四,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已相当完善,与国际接轨,但是执法力度和惩处力度仍不及世界知识产权强国。
根据国际产权联盟( Property Rights Alliance) 最新发布的《国际产权指数报告》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指数,通过对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保护、对盗版的惩罚力度等角度对全球国家进行打分排序,中国位列全球第46位,远低于美国和欧洲大部分国家。
第五,中国知识产权与产业经济的关联度弱于其他国家,经济贡献度有限。知识产权属于私权,其运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技术与市场的融合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和高额的产业增加值,带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2016年美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值就已达到38.2%,高出中国2020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与GDP比值的2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欧盟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16.1%,也比中国高出4.5个百分点。2017年美国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1.59%,比我国2019年的水平高出4.2个百分点。
拆解知识产权强国目标
通过与世界知识产权强国的比较,不难看出,党中央在纲要/规划中工作任务部署和指标选取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那么在实践层面,中国如何通过未来五年的发展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实现纲要/规划中提到的中期目标和预期指标呢?
前两个指标与GDP有关,要求到2025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3%,和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5%。
2019年,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为11.4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0%,占GDP比重为11.62%,与上年持平。2019年,中国版权产业增加值为7.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4%,占GDP比重为7.39%,与上年基本持平。
假设2020-2025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6%,要达到此二项就意味着专利密集型产业和版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至少要达到8%和6.3%。
第三个指标涉及中国对外国知识产权的利用水平,以及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竞争力,要求到2025年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500亿元。2020年中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额为3194.4亿元,要实现这一预期目标,这意味着中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额年均增速至少要达到1.8%。
第四项指标是以往“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的更一步升级,要求到2025年实现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12件的预期目标。2020年,中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3件,若要利用五年的时间完成这一预期目标,这意味着该指标年均增速至少要达到14%。
此外,规划对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总额也做出了相应的预期。要求到2025年,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在2020年4万件的基础上增加到9万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在2020年2180亿元的基础上上升至3200亿元。这意味着此二项指标年均增速至少要达到17.6%和8%。
注:主要指标和数据摘自纲要和规划。达标年均增速为笔者测算所得。
建立标准和市场体系
显然,纲要/规划制定中刚性指标和任务的提出,目的在于引导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加强对知识产权质量及其效益的重视,是减少与世界科技强国之间差距的必要步骤。
但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中国采纳的高价值发明专利等统计标准,离国际普遍认可的高价值发明专利、优质知识产权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如突破性发明专利、标准必要专利、知名品牌),对于实现跻身世界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目标而言,这是远远不够的。
从长远来看,未来高价值发明专利、优质知识产权的统计标准很有可能会随着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专利质量差距的缩小而提升。因此,我们建议“高质量发明专利”作为预期目标外,未来还可以建构“突破性发明专利”或者“标准必要专利”,作为下一个努力的方向。
此外,我们需要借助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契机”,引发全社会深入思考和探讨何为优质的知识产权和高价值发明专利,切实地关注和提高知识产权的质量。
事实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也没有给出高价值发明专利的明确定义,因此往后发展我国也需更加清晰和严谨地定义“高价值发明专利”,考量如何提高我国高价值专利或优质知识产权的标准,以国际标准来衡量以及鞭策我国自身技术水平的发展。
同时,我们还需要系统和全面地探索影响中国知识产权价值和创新质量的因素,构建适合我国的优质知识产权筛选、评估和培育和体系,切实地指导自身的研发活动,真正地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依靠自身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实打实地迈进创新强国的行列。
同时,优质知识产权的培育本质是一个全面、协调、系统和持续的生产过程和市场行为。我们的研究发现,与产品生产类似,知识产权的生产也存在“干中学”效应和“学习曲线”效应,密集地研发投入、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沉淀不仅可以提升知识产权生产的数量和质量,还可以给创新者带来规模递增的效应,如此循环累计形成骨干创新者与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中国技术进步的速度,推动中国创新的高质量增长,驱动经济的真实的长期进步。
知识产权的生产作为一种市场行为,需要在此过程中加快完善能够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营造尊重知识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文化氛围,提高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和创新对经济的贡献,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建设科技强国。
(巫厚玮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助理教授,林佳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研究员,巫和懋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荣誉退休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边晓璇对此文也有贡献)
网上兼职正规网站 http://www.xinzhiliao.com/sj/chunji/41266.html- 标签:重庆领导班子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
-
建设创新强国:怎么看、怎么办
编者:冬奥会已落下帷幕,这场赛事留给我们的远不止“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精神,被戴…
-
如何追偿:双向可诉时代的证券官司 | 格物致知
缪因知/文 1月21日,最高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
- 重读经典 | 马克思如何发现剩余价值(上)
- 俄乌局势缓和信号下,欧美股市反弹 油价金价回调 机构这样提示
- 理想汽车布局碳化硅芯片研发 将与三安半导体成立合资公司控股70%
- “油茅”2021年业绩“翻车”,扣非净利润大降逾四成,近一年股价“腰斩”
- 和平精英KEI七国大战,中国队杀疯稳居榜首,圈二吃鸡破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