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健康生活  资讯

未来健康|小藻科技俞威:合成生物学更大的场景在于消费端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6-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合成生物学——这个被《“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列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的领域,从2021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颠覆性特点也吸引了诸多企业投身于此。

5月31日,在《未来健康》节目上,小藻科技创始人、CEO俞威表示通过合成生物学用可持续、更安全、更环保的方法生产原本不可持续的产品,这是发展的大势所趋。

他以所从事的光合生物学的发展历程来举例。本身光合生物学是合成生物学领域一个起步比较晚的分支。常规以发酵工程为主的合成生物学已经相对成熟,而光合生物学的研究更为复杂。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进展缓慢,不过随着合成效率及减碳效率的提升,它开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尤其是在当前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各个行业对减碳清洁的可持续生产方式需求越来越大,当下都有了不少市场机会。例如小藻科技瞄准的深海鱼油产业,此前都是通过深海捕捞来满足需求,但这已经开始造成部分地区渔业资源的枯竭。

在这样的情况下,产业端开始寻找一个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来满足需求,甚至可以为此付出更高的溢价。小藻科技基于此切入,通过藻类养殖来生产植物基的EPA(深海鱼油的主要产品)。据他介绍目前全球每年能消耗掉2万吨EPA,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但产业需求是一方面,而实际落地又是另一回事。俞威回顾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整个过程,前期非常难。他是2014年回的国,然后在写字楼的天台上养了三年藻类。早期几年没办法产生任何商业价值,一直在做基础研究,需要持续性的投入。

2018年,他们在广西落地了第一个中试基地,进入合成生物学企业的关键关卡—工艺放大。按照他的说法,这个阶段对于团队管理、工艺、选择供应商的能力都是个不小的考验,一不留神就损失了时间和金钱。

他还举了个具体案例,比如实验室阶段只需要一个10平米的池子,当放大到1000平米时连水体均质化都成了问题。光是大规模处理水体都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

现在好不容易推到了产业化,产能成为新的挑战。俞威表示,小藻科技开始进入不少大企业的供应链体系,产能是一个关键指标。因为全球鱼油的市场规模非常大,此前已经提到每年消耗2万吨。但小藻科技目前产能只有40吨/年,而且客户的需求量都很大。所以现阶段小藻科技70%的资金都要用于产能扩张。

同时也是为长期竞争打下基础。在产能扩张之后,小藻科技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提升边际效益。目前产业端的常规模式是前期通过给植物基产品高溢价进行产业扶持。但这样的情况不会是一个常态,在他看来,合成生物学企业需要重点关注成本。未来肯定要比不可持续的产品或是上一代产品更便宜,才能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

另外他指出,这样扶持机制在海外更为成熟,也容易帮助竞争对手在商业路径上走得更快,所以这几年小藻科技重心也会放在降本增效上。

除了产能扩张,俞威还提到要横向布局更多产品。比如在生命健康领域,EPA作为不饱和脂肪酸可能存在一个更广阔的原料市场。还有一些多糖类纤维类的产品,可能适用于纺织化工领域。

在他看来,未来合成生物学更大的场景在于消费端,例如护肤产品原材料等。虽然当前化工领域已经有很多原材料替代的需求,但往往会有在成本、质量、标准规格上的诸多要求。且如果采用生物合成方式,难点一是在大规模生产,二来定制开发一个原材料前期投入是巨大的。因此,这样的需求往往还是由传统的公司来承接,没有批量输入到平台型的合成生物学企业中。

而在消费端,此前化工企业已经走出了类似成功的演变路径。他以帝斯曼为例,从煤炭化工原料逐渐辐射到营养保健领域等。这种从单品出发向C端消费市场演进的思路,在商业逻辑上更明确,风险也相对可控。据他观察,现在国内合成生物学公司大多也是采取类似的发展路径。

作者:余诗琪 张昊

海贼王粤语版 http://www.xinzhiliao.com/sj/chunji/31974.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