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生活  资讯

来了健康资讯E览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7-2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9月16日,无锡市惠山区一辆装配有“黑匣子”的5G急救车,在行驶途中通过5G网络,将车内救治情况、病患相关数据快速回传至监控平台,并同步匹配救治诊疗医院信息,为患者提供快速救治。这一幕得益于由无锡市卫生健康委牵头、无锡市急救中心与江苏移动无锡分公司共同参与建设的“5G胸痛救治平台”项目。

  今年7月前,无锡市急救中心对全站84辆急救车进行了“5G赋能”,基于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实现多路高清实况视频的同步回传,将病人的医学影像、体征、病情记录等信息,同步传送至医院控制中心。“每一辆5G急救车上都配备了‘黑匣子’,用来记录和传递信息数据。”无锡市急救中心调度信息科科长吴隽介绍,“传统急救车的院前急救是相对孤立的,和医院联系比较少,现在与前方接收医院达成信息共享,‘零时差’的信息收集,实现‘上车即入院就诊’。”

  当5G全面覆盖120急救车后,车上的“院前”急救人员与医院“院内”急诊抢救医护团队将实现“零时差”融合。未来,5G急救车还将逐步丰富应用,通过搭配语音通话系统实时“云指导”,将部分急救工作前移,为救治争取最大化的抢救时间。

  急救医疗,每一秒都是在为生命“抢时间”。“5G胸痛救治平台” 利用5G车路协同,为患者打通两条“绿色通道”:在接到120电话后,无锡市急救中心调度员通过大数据平台自动分析,派出距离患者最近的急救车,从而快速 “找到病患”;借助移动5G车路协同,通过卫星定位、无线网络及移动信息技术、交通路网数据等,追踪急救车辆实时地理位置,在侦测到急救车辆即将到达道路交叉口时,自动控制前方信号灯切换到绿灯,全面保障急救车辆先行。两条“绿色通道”以“零对接”的环节,大大节约了救治转运的时间损耗。

  “利用移动5G专网,无锡‘5G胸痛救治平台’将各急救端口整合,形成信息互通互享的5G应急救援系统。”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处长李明钢介绍,以5G急救车为基础,配合人工智能、AR、VR、大数据、云等应用,打造全方位医疗急救体系,“在5G急救车上,利用5G智擎设备,可以快速完成验血、心电图、B超等一系列检查,并将医学影像、病征、病情记录等大量生命信息实时回传到医院,借助大数据一键提前‘锁定’全市急诊医疗资源。这样不仅能合理分配接收医院,还能与院内急救医生实现‘无缝联动’,制定抢救方案等。”

  目前,无锡市“5G胸痛救治平台”已接入无锡4家医院、4家二级医院、3家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了“院前急救与医院急诊协同”“医院内各相关科室协同”“上下级医疗机构协同”三大协同机制,覆盖基层医疗机构(院前)、市急救(院中)、胸痛救治医院(院内)的救治全流程,有效串联各级医疗系统。

  未来,无锡市卫生健康委、无锡市急救中心将携手江苏移动无锡分公司建立全生命周期数字管理体系,扩充医疗机构接入点,覆盖服务更多市民,构建“全市一张网、急救无死角”新格局。通过持续完善全程管理,突破目前联动“救”“治”的现状,实现向前筛查协同、向后随访协同;通过移动5G数字急救技术,最终形成“防”“救”“治”“康”的真正闭环管理。

  9月29日,崇川区狼山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张凤琴,如约来到城山家园1号楼孙连英家。90岁的孙连英血压高、腿脚也不利索,“没有特殊情况,张医生每个星期三都会来。看到她,我就踏实了。”

  全科医生张凤琴的身后,有一支由专科医师、康复师、药师、社区组成的团队,她还可以直接向“医联体”通大附院请求专家支援。“南通已形成‘基层首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双向转诊’运行机制,5244名医护人员组建1311个家庭医生团队,成为386万签约群众的‘健康守门人’。”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副处长陆小鹏介绍,南通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就是家庭医生最先发现的,因处置规范及时,避免了疫情扩散。

  “抓龙头”与“强基础”并举。在紧盯一流水准提升重点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同时,南通瞄准基层公共卫生体系短板,推动资源和力量下沉,密织“健康防护网”。

  南通创新基层卫生人才招引、培养、使用和管理机制,明确“县管乡用”制度等27条支持性政策,仅去年,就新补充基层卫生人员746人。该市人均基本公卫项目经费5年翻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率、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发热门诊建成率均达100%。

  全面小康之后,因病返贫依然是不少群众的隐忧。针对“一急一贫”,南通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每年为近千人开辟医疗救助绿色通道,并在全省率先成立江海健康扶贫基金,筹集1000余万元,为原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实施托底保障。

  9月16日一大早,沭阳县贤官镇三圩村的张大娘就来到村卫生室,接受免费的中医药服务。张大娘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前定期要去县城的医院做康复理疗,每次都要倒几趟车。今年初,村卫生室建成了中医阁,开展中医康复理疗服务,她再也不用大老远跑到县城了。

  今年以来,沭阳提优医疗卫生服务,在常态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完善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分级诊疗制度,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就医需求。

  “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是沭阳乡镇群众的一致感受。贤官镇马湖村76岁的蒋奶奶反复咳嗽多年,一直没有痊愈,县坐诊专家周利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为其治疗,两个多月后,蒋奶奶的病症基本消除。

  沭阳县以县域两家医院为龙头,成立了医共(联)体,实现了一、二、医院全覆盖。二、医疗机构的专家常年扎根基层,服务当地百姓,县级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让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实现了“医生多跑路,患者少跑腿”,真正做到了便民、惠民。同时,该县还探索将村卫生室纳入医共(联)体建设范畴,开展“医疗专家基层行”等活动,实现县乡村医共(联)体全覆盖。“进一步推进城区二、医疗机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沭阳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周铭敏说。

  该县进一步加强全县医共(联)体建设工作,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医共(联)体内部分工协作机制,明确功能定位和任务分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我们医院每周至少要组织1名副高及以上医师,到下级医院开展坐诊、查房、教学业务,通过资金设备支持、手术示教、远程医疗、多点执业、开设工作室等方式,全方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沭阳县中医院医共体分管负责人华明军介绍。

  一年前,村医冯洪华参加县里“西学中”培训班,经过系统的中医培训,已通过考核并取得相应资质。目前,他在村卫生室为群众提供拔罐、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深受群众欢迎。沭阳县在全力打造特色科室的同时,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中医院设立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定期为乡村两级医生培训中医适宜技术,基本实现培训全覆盖。

  今年,沭阳县还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作为高质量考核指标。目前,全县共建成中医馆36个、中医阁104个,乡镇医院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95%的村卫生室能够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