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普及: 让百姓喜闻乐见的健康知识传入千万家
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升健康素养是增进全民健康的重要前提,要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前提是普及健康知识,要让健康知识转化为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健康中国行动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作为15项专项行动的第一个项,足以凸显这一行动的重要性。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升健康素养是增进全民健康的重要前提,要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前提是普及健康知识,要让健康知识转化为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当前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提升,但仍然水平不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2018年)》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由2012年的8.8%上升到2018年的17.06%。
据了解,健康素养监测在31个省(区、市)的336个监测点开展,监测对象为15岁~69岁常住人口,2018年共得到有效调查问卷70615份。监测内容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依据,包括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个方面。监测方法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并采用分层、多阶段、简单随机、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概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抽样。
据介绍,201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2017年增长了2.88个百分点,是自2012年开展监测以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从城乡分布来看,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2.44%,农村居民为13.72%,但农村的提升速度高于城市。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为22.07%,中部地区为13.51%,西部地区为13.23%(如图)。
监测发现,农村居民、中西部地区居民、老年人群等的健康素养水平仍相对较低。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米峰表示,下一步将把健康促进与教育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动政府、社会、个人和家庭一起努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在去年召开的解读健康中国行动之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健康促进处处长姜雯表示,当前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仍然比较低,2017年的数据是14.18%,集中体现在城乡居民在预防疾病、早期发现、合理用药、应急避险等方面的健康知识和技能还是比较缺乏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比较普遍,那么普及健康知识是公认的,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来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真的是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通过权威健康知识的普及,向公众来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大家树立健康的理念,来帮助居民提高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和健康水平。
互联网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传播理念和实践的很大变化。现阶段发展背景下,如何做好健康政策发布和健康知识传播?前不久,在第六届“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健康传播意义重大,要做以群众为主体的健康传播。
一是要想群众所想。群众是关心健康政策的,所以我们不仅要主动地公开重要政策措施、重要工作部署,还要做好解读,把文件读透、读懂。我们有制度规定,每项关系群众健康的重大政策出台,必须及时主动公开,并认真做好解读。
三是要用群众语言。卫生健康工作的政策性、专业性较强,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
四是要用群众平台。当前要特别重视用好新媒体。我们建有“健康中国”新媒体矩阵,入驻了网民活跃的27个新媒体平台,“健康中国”吸纳了卫生健康系统3000多个机构账号。通过建立紧密联接的互联网平台,更好地开展传播健康。
五是要请群众参与传播。健康传播应可读、可懂、可信,群众乐于接受、乐于转发,成为健康政策传播者、健康生活实践者。总之,健康传播要使群众感受到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成效,更好地凝聚人心、汇聚健康中国建设的力量。
在前不久召开的“2019‘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贺胜出席会议并致辞。他表示,要立足大卫生、大健康,把握健康传播新机遇。通过创新传播方式,放大权威声音:想群众所想,有效传播党的决策部署;急群众所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用群众语言,通俗解读卫生健康知识;到群众中去,接受群众监督,评价工作效果,集群众智慧,谋健康福祉。加快融合发展步伐,打造健康传播新格局。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利用互联点和优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构筑健康传播新生态。卫生健康宣传部门是健康传播工作的牵头部门,深入探索“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多平台互动、全行业放大”的实现路径,最大限度放大政策解读、新闻事件、科普知识的影响力和到达率,纸媒、网媒、屏媒、移动媒体有机联动、相互促进,差异化传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要。
健康中国行动目标是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022年要达到22%,2030年要达到30%,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吴敬表示,作为健康中国行动中的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提的要求是到2022年和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这里说的健康素养指的是什么?我们说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理解、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利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有利于提高和维护自身健康决策的能力,是个人的一项能力。王陇德院士也特别提到,从供方来说,要听得懂,用得着;从需方来说,应该具备健康素养的能力。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我国居民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动、基本技能三个维度,涵盖了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健康信息获取与利用六个方面的内容。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健康促进处处长姜雯也特别提到,国家近些年来,尤其是党的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促进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前期做了大量工作,我们修订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2015版,每年也实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并且和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积极采取健康素养促进措施,各地大力开展健康素养促进相关工作,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2年的8.8%提高到2017年的14.18%。“健康中国行动”的启动和实施,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出了进一步的制度安排,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的建立,强化了多部门协作,“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共建共享”的工作方针将得到进一步深入贯彻。随着健康中国行动中重大项目和工作措施的落实,卫生健康等专业机构以及相关社会组织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社会各界对卫生健康工作关注度必将越来越高,尤其,媒体的参与性,人民群众作为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也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主动获取健康知识,自觉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氛围将更加浓厚。
吴敬表示,随着上述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我们可以预期,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将持续稳步提升,达到既定目标。
中国科协科普部白希部长强调,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逐年升高,进步显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我们未来要用30年赶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必须动员9100万科技工作者共同投入这项事业才有望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医疗领域公众健康素养的提高,需要百万专业医师的积极投入,面向社会宣传健康知识和健康观念。科协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坚持科普贴近基层群众,面向社会积极宣传健康理念,积极引导公众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不断提升公众健康科学素质的水平,推动我们国家科学素质的建设,最终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王冀处长表示,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关键是要做好健康知识的通俗化、大众化,让老百姓能够看得懂、记得住。要充分认识提高城乡居民在预防疾病、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应急避险等方面的认知和技能,努力帮助广大居民提高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科普行动中要加强多方合作,把健康科普和健康教育作为树立新健康观的重要手段,鼓励医务人员投入健康科普创作,为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贡献力量。
中国医师协会杨民副会长表示,开展医学科普工作,第一要努力提高基层医师的医学水平和技术水平。第二要开展好医学知识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普及宣传工作。医学科普工作中,应该针对基层医师和全科医师编写专业的教学课程,提升基层医师的诊治水平和科普水平,改善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现状。通过医师水平的提升,生产制作优质的科普内容,努力实现大众健康认知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中华医学会姜永茂副秘书长指出,中华医学会将利用已有的医师资源,组建科普专家库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在“健康科普行动”中,中华医学会也将给予大力支持。中华医学会正在按照国家卫健委的要求,组建中华医学会的科普专家委员会和科普专家库。
- 标签:本站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
-
健康知识普及: 让百姓喜闻乐见的健康知识传入千万家
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升健康素养是增进全民健康的重要前提,要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前提是普及健康知识,要让健康知识转化为行为和技能…
-
每周一次义诊 宁波这位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坚持了八年
在鄞州区东柳街道月季社区,73岁的沈瑞才可算是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 生活健康知识的
- 十堰中小学校健康食堂有了标准:每周应公布餐带量食谱
- 避免熬夜、每周锻炼3次及以上…浙江健康家庭标准发布
- 医疗APP开发
- 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专家组检查指导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