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食品产业健康、创新、发展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专版
2022年9月15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诚公益创投发展促进中心,在北京正式共同发起“益童陪伴”儿童食品健康守护工程大型教育公益项目,携手助力儿童食品健康公益事业新发展。
9月15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承办的2022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科协主题日活动在中国科技馆举行。
为把脉行业发展新趋势、提升行业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8月10—12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浙江省食品学会、浙江工商大学承办等单位的第十七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杭州举办。
后生元作为近两年兴起的新概念,一经提出便引发行业广泛关注。然而,如何科学界定后生元,并建立其标准与监管体系,成为后生元科技与产业化道路上亟须解决的问题。
2021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正式立项“益生菌‘量效关系’的科学综述”研究项目,以期为我国标准法规中益生菌的健康作用剂量指标及产业应用提供技术参考。经过近8个月的研究与完善,形成“益生菌‘量效关系’的科学综述”并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举办的第十七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上正式发布。
6月22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携手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围绕“以‘大食物观’把握食品安全与健康新机遇”的主题,在线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连续13载携手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将于2022年6月21-23日线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本届大会围绕“以‘大食物观’把握食品安全与健康新机遇”主题,将继续以服务政府决策和回应行业热点问题为导向,为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提供国际经验参考,为健康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此次发布的《食品用益生菌通则》团体标准,以我国益生菌相关科学共识为基础,同时也借鉴了国际标准法规及权威指南的重要科学结论,对规范食品用益生菌原料及其在食品中科学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6月1日第23个世界牛奶日来临前夕,作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的“2022年中国乳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于5月31日以线上方式召开,本次论坛由伊利集团支持,主题为“解码乳业科技 探索营养吸收”。
2022年5月30日是第6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员服务系统正式上线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主题“创新争先 自立自强”,开展了“科创中国”青年科技服务团“云端”对接会、2022年中国乳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庆祝属于全国科技工作者自己的节日。
4月6—8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八届年会以线上会议形式召开。大会由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食品学会联合津京冀13家单位共同承办和协办。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40余位报告人,与全国食品科技工作者相聚“云”端,16场“云”论坛从多角度聚焦科技前沿与热点,助推食品工业转型升级。
2022年4月6日,2021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颁奖仪式以线上方式举行,本年度表彰包括该奖项下的3个专项奖。陈卫、单杨等12位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王志宏等15位杰出青年奖获得者,以及《中国食品学报》优秀论文奖获得者,在超过40万位线上观众的见证下接受了云端颁奖。
原定于2021年10月在天津召开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八届年会,受疫情影响延期至2022年4月6-8日,以多渠道同步直播的线上会议形式举行。本次会议由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食品学会联合津京冀共13家单位共同承办和协办。 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40余位报告人,与全国的食品科技工作者相聚“云”端,16场“云”论坛从多角度聚焦科技优势,助推食品工业健康转型。
1月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21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办。会上发布的食品安全与健康九大热点,反映了2021年舆情的主要关注点。
如何以科学引导食品安全舆情趋于客观、严谨?如何形成科学家与媒体间的良性互动,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科普需求?1月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经济网和中国网支持的“2021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办。
近年来,果蔬酵素、谷物酵素等产品因宣传具有减肥、调节肠道等功效而风靡市场,消费者往往对其作用及产品属性产生困惑。酵素到底是什么? 与保健食品有关系吗?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的指导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专家进行科普,通过漫画带你科学了解这个食品届“新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更关注营养健康的“后疫情时代”,以“热量低、饱腹感强”为特点的代餐食品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备受年轻人追捧。代餐食品和保健食品一样吗?代餐食品能宣称减肥吗?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的指导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专家进行科普,通过漫画为你一一解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热衷于食用保健食品来维护自身健康。目前,在各大商场、超市里各种食品种类多样,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消费者往往会陷入选择困难。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的指导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专家进行科普,通过漫画带你了解和区分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
本次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由149名理事组成的第七届理事会,孙宝国当选为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邵薇、朱蓓薇、吴清平、陈坚、任发政、丁钢强、李宁、金征宇、石维忱、谢明勇、路福平当选为副理事长,聘任陈铮为秘书长。
近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21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期间,婴幼儿配方食品创新与母乳研究专题研讨会召开。多位专家分别从母婴低聚糖、母乳营养成分与婴幼儿认知发育、母乳与脐带血中优势营养素,以及基于营养科学的婴幼儿配方食品与特医食品的研发与创新等多个角度,围绕婴幼儿食品创新与母乳研究展开。
今年大会以“从趋势到优势”为主题,汇聚业界专家、企业代表等各方力量,从多角度剖析与梳理了我国方便食品行业在后疫情时代的创新与发展态势。大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教授代表学会发布了《2020-2021年度中国方便食品行业九大创新趋势》。
为积极应对我国方便食品在新时期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10月10-11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在北京召开。
在2021年10月10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教授代表学会发布了“2020-2021年度中国方便食品行业九大创新趋势”。
作为全球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领域权威性与高端性并重的国际盛会,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共同主办的“2021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于9月27—2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届大会以“安全与健康新时代的变革与创新”为主题。
6月25日,中国第一部植物肉团体标准《植物基肉制品》正式实施,该标准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标准对植物基肉制品的定义、基本要求、技术指标和标签标识等都做出了明确地规定。
该活动通过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开拓线上线下科普途径,在向消费者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的同时,也为社会各界参与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益生菌行业以其强大的科技张力和融合力驶入“快车道”。行业的快速发展折射出公众对健康的新需求,对营养健康产品的新期待。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根据征集的2019-2021年益生菌创新产品的分析及行业调研结果发现,针对不同人群的胃肠道健康与免疫调节仍是益生菌产品发展的主流。同时,行业也呈现出六大创新趋势。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邀请益生菌行业权威专家及企业家,就目前益生菌产业发展中关注的问题开展了专项调研与研讨,凝练形成2021年我国益生菌产业发展十大焦点,并在第十六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上正式发布。
代表着先进消费理念的植物基食品究竟香不香?在国内消费市场,它的表现怎么样?未来又将遭遇哪些挑战?在加工特性、营养等方面还有哪些科学问题要解决?
中国科协科学辟谣平台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共同发布了“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用科学的声音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召开,这也是学会连续第10年邀请权威专家对年度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12月3日,在全球食品界的共同期待中,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继续携手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在北京举办“2020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主会场活动。
棕榈油作为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重要原料,为促进现代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来,巨大的消费需求与有限产地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如何可持续的使用棕榈油引发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新工艺、新食品原料研发的创新产品活跃,对我国食品检验方法标准体系提出新的挑战,建立健全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食品检验方法标准体系,成为后疫情时代我国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对于特殊食品行业来说,后疫情时代,消费者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特殊食品行业又该如何应对这种转变?面对这些迫切需要寻求答案的问题,来自政企研的专家共同探讨行业发展方向。
站在高速发展的元年展望未来,植物基食品将会遭遇哪些挑战?在加工特性、营养等方面还有哪些科学问题要解决?12月1日,在2020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举办期间,业内权威专家为大家展现了这一新兴食品领域的最新进展。
“从农田到餐桌”这一复杂供应链上的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由于微生物污染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微生物风险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顽疾。
乳制品质量安全是乳业稳定发展的基础。随着乳制品行业进入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消费者对我国乳业还有更高和更美好的期待,消费者对乳制品安全仍处于相对敏感期。
近年来,在食品行业监管部门、科技界、企业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食品安全环境持续改善,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稳步提升。然而,在食品供应链日益全球化和复杂化的今天,食品行业仍面临新的未知挑战。
数据显示,全球3%—4%的成年人和6%—8%的婴幼儿对食物过敏,食物过敏发病率逐年升高。企业在生产食品时如何才能保障产品安全,避免食用者出现过敏问题,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疫情常态化下,在转型创新与“健康中国2030”浪潮的共同推动下,如何让百姓吃出健康已经成为我国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
9月21日,由中国科协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20年全国科普日暨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百名专家百校行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启动。
为有效配合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的整体安排,落实关于科技工作者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指示要求。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召开“2020年全国科普日暨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百名专家百校行活动启动仪式”。通过将全国科普日与“双百行动”对接,将进一步提升学会科普工作的质量、水平和影响力。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2020年9月3日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期间发布了2019-2020年度中国方便食品行业八大创新趋势。
9月3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在北京召开。行业40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2019-2020年度中国方便食品行业创新趋势、2020年中国方便食品产业十大科学技术问题在会上同步发布。
后疫情时代,中国方便食品行业如何抓住机遇,保持稳健发展?科学技术是核心!为此,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通过多年来对数十家方便面、挂面、速冻、休闲食品、咸味香精调味料、机械设备等企业的深入调研,及与科技界和产业界专家的多层次研讨,凝炼出2020年中国方便食品产业发展中,需共同破解的十大科学技术问题的共识,并首次发布。
8月19—21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南京农业大学承办的第十五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南京举办。
2020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组织相关科研工作者基于文献计量,结合科技界及产业界相关科技工作者对益生菌领域研究进展的综合分析,凝练形成“益生菌科学研究十大热点”,并在第十五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上正式发布。
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学校陆续准备复课复学。开学后,学校食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就校园食品安全,做以下消费提示。
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在3月21日共同组织了一场食品科学网络圆桌会议。近20位国际大咖专家及近百位行业特邀代表悉数上线,以线上报告与互动的方式,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兼具前瞻性和权威性的食品科学圆桌会议。
当前,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在疫情防控方面投入了巨大资源。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采取的各项科学举措,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的流行和防控涉及各行各业和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食品行业也不例外。
辽宁省大连市、丹东市等沿海地区出现甲肝流行病例,当地海产食用贝类是传播甲肝的主要媒介。为帮助消费者避免或减少此类风险,特对食用贝类做如下消费提示。
春雨过后,自南向北开始长出野生蘑菇,防疫期间久未户外活动的朋友,心中惦念着外出采摘野生蘑菇。采摘之前,先看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的以下消费提示。
适量科学储备食物很重要,生鲜食物和保质期较短的食材不易储存,尤其注意不要一次性采购过多。为帮助消费者科学安全储存食物,特做如下消费提示。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要“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很多人在家做饭会选择简单方便的速冻饺子、馄饨、汤圆、粽子、馒头、包子等速冻面米制品。为帮助公众科学选购和食用,特做如下消费提示。
公众科学合理饮食,尽量减少外出,避免集体性聚餐,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等行为尤其重要。针对疫情防控期间饮食安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特做以下消费提示。
1月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9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召开,这也是学会连续9年邀请权威专家对年度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本次活动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2020年伊始,以权威、专业及第三方的特征,通过“科技界共识”的方式,就公众所关心的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进行分析,选择十大热词近景解读,彰显科学共识,为科学肃清食品安全谣言,引导舆情正能量做出努力。
11月13日,2019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颁奖仪式在武汉隆重举行,本年度表彰包括该奖项下的3个专项奖。
举办此次论坛,旨在为国内食品领域青年学者们提供深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展示食品科技最新研究动态与成果。食品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160余所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青年学者600余人参加此次论坛。
做好2019年食品安全工作,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中发〔2019〕17号)。
6月30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题日重点活动之一——“安全与环保——新营销通路的食品安全保障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
6月20日,“社会共治与资源共享”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研讨会在北京科学中心举办。与会者围绕此次研讨会的主题——“社会共治与资源共享”展开了深入探讨,对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地开展食品安全公众科普出谋划策。
6月20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科协主题日活动在北京科学中心举行。此次活动以“智‘惠’好生活 食安更健康”为主题。
大会深入探讨了国际食品领域面临的新问题,精准对应中国食品安全与产业健康转型的难点和焦点,探索中国食品工业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发展之路,为解决中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与健康问题提出更多科学路径。
“非洲猪瘟蔓延,猪肉还能吃吗?”“益生菌成了‘无益菌’?”“咖啡是否致癌”“三文鱼标准之争”……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正式公布2018年12个食品安全热点,国内权威专家对这些安全热点进行了正式解读。
“非洲猪瘟蔓延,猪肉还能吃吗?”“益生菌成了‘无益菌’?”“咖啡是否致癌”“三文鱼标准之争”……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正式公布2018年12个食品安全热点,来自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及多家主流媒体的提名、筛选与专家复议,国内权威专家对这些安全热点进行了正式解读。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8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行。科研院校的食品科技界专家一起,共同解读了2018年的12个食品安全热点。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于1980年11月成立。1984年9月以有代表性的全国性学会名义参加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IUFoST),成为正式成员,为中国食品科技界在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中的唯一代表。于2001年被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IUFoST)认定为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中国总部。编辑出版或合作编辑出版的刊物有《中国食品学报》、《会员通讯》、《中外食品》、《食品与机械》等。自2001年起,每年定期编辑出版《食品工业发展报告》。
- 标签:本站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
-
助力食品产业健康、创新、发展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专版
2022年9月15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诚公益创投发展促进中心,在北京正式共同发起“益童陪伴…
-
中国新消费健康产业论坛在京举行
9月2日,以“团结行业力量、促进饮食消费健康、助力饮食消费科普”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新消费健康产业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
- “央广网·健康中国”专题上线发布会在京召开
- 买车代步也要健康中国汽车健康指数了解一下
- 全球全健康指数首次发布146个国家和地区平均分4696两维度得分低
- 《中国上市公司健康指数报告(2022)》发布
- 【关注】移动连接健康“浙江健康导航”APP上线家医院的预约挂号一个手机就能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