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权威!中国首个国家级消化健康指数重磅发布
随着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新时代常见病。由此引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发现象,表明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不可小觑。而目前,我国对消化疾病的防控策略尚处空白,同时存在基层医疗机构对消化疾病的临床救治能力不足,以及公众对消化疾病的认知不足、缺乏预防消化疾病的知识储备等问题。产出一个可以
该项目由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中心倡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院士作为主要倡议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博鳌县域医疗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协作平台工程联合发起,《健康报》社发布,武田中国全力支持,前后历时一年半,由流行病学、公共卫生、临床、政策研究等百余位专家共同参与制定完成。2022年12月29日,在第三届东方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上,首个国家级消化健康综合指数体系——《中国消化健康指数(2022)》(以下简称《指数》)正式发布。
发布会期间,《健康报》社副社长张蕾女士、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周脉耕教授、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游苏宁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质量与评价处马旭东处长及企业代表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先生发表致辞。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王洛伟教授进行中国消化健康指数工作汇报,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姜莹莹研究员对中国消化健康指数关键数据进行解读。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金震东教授和杜奕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邹多武教授,华东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候晓华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吕农华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邦茂教授,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毛凡副研究员,海南博鳌县域医疗发展研究中心王兴国主任,武田中国消化事业部负责人崔玄先生也出席了本次发布会。各位领导及专家共同参与了中国消化健康指数发布仪式(图1)。发布会后,王洛伟教授和周脉耕主任就中国消化系统疾病诊疗现状以及《指数》项目成果做了进一步的解读与分享。
消化系统疾病是我国多发常见病,我国消化系统疾病防控仍面临高患病率、高复发率、疾病风险被低估等诸多挑战,疾病负担沉重。周脉耕教授介绍道:“从疾病负担上来看,全国前十位恶性肿瘤中消化系统肿瘤占到一半,而且很多消化系统肿瘤是由消化系统疾病演变而来。从这方面来说,加强消化系统疾病防控对于降低恶性肿瘤负担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王洛伟教授补充说:“我国消化系统肿瘤早诊率在世界处于较低位水平,但消化系统肿瘤疾病负担排在世界首位。我国消化系统肿瘤早期发现经治后,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医疗负担可以降到非常低;如果到了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降到30%以下,医疗负担将增加至30倍以上。”
《指数》显示,中国消化健康指数最高分为浙江76.13(满分为100分),上海、北京、福建、江苏和天津分别位列二到六名。全国平均值为49.89分,14个省份在消化健康指数全国平均线以上,整体呈现东部地区得分高于西部地区得分的趋势(图2)。这提示,全国各省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能力分布并不均衡。长三角三省消化健康指数标准最高,前五名中占据三席;南方省份的消化疾病防控现状得分整体好于北方,包括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防控情况和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救治能力。
对此,王洛伟教授分析:“目前消化系统疾病最重要的诊疗手段就是消化内镜,只有消化内镜可以实现早诊断,因此提升消化内镜普及性和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提升整个地区消化健康水平。长三角地区多年来在消化内镜技术和基层覆盖方面发展的比较完善,且整体质量较高。而西部省份得分较低的原因也恰恰是内镜诊治情况不理想,如果将内镜诊治普及性和质量提高以后,该地区的消化健康指数得分将有所提升。为此,我们在中国消化健康指数平台()网站上专门设置了虚拟打分(图3),每个省可以通过该板块模拟如何提高不同维度及不同指标的分数,并评估各级指标改善以后总指标得分会提升到什么程度。”
“西部省份的短板还体现在危险因素防控和临床救治两个维度,相对于疾病流行情况和疾病负担,这两个维度可以通过加强消化系统疾病‘防’与‘治’两方面的工作来提升。”周脉耕教授补充说。
《指数》聚焦十种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涵盖四大维度,优选46个指标,全面评估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消化健康状况及防控措施,科学、公正、权威地勾勒出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健康防控的版图,首次建立起了国家层面的消化健康指数的大数据,科学地反映了中国人群消化健康状况。
对于病种和指标的选择,王洛伟教授解释说:“我们目前数据库获得的数据源并不能够覆盖所有病种,所以在选择病种时需考虑到老百姓最迫切的疾病需求和我国实际的监测能力。将老百姓负担最重、预后最差、国家数据可获得且临床治疗可提高的疾病作为主要病种,最后确定了十大病种作为监测对象。因此,这十个病种能充分体现出我国当前消化健康水平。未来,随着时代发展、数据源扩充以及疾病流行趋势的改变,我们也将不断调整入选的病种。”
同时,该《指数》体系构建难度与创新并存。王洛伟教授表示:“《指数》制定难点以及关键点在于指标池的确立。四大维度46个指标经过不同领域专家的共同建议,以及多轮德尔菲法得出变异系数来决定每个指标的删除或保留。换言之,每个指标删除或保留都有相应的依据。因此,该《指数》汇集了我们国家专家的智慧和能获得的所有数据,是具备科学性且是当前较为全面的指标体系。”
在指数测算过程中,采用了省级排名这一做法,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基于测算方法的原因,位次和分值都是相对的,各省在每一个维度都存在着进步的空间。各省在关注自身排名的同时,更应关注自身的弱项,从而为将来的进步找到着力点。周脉耕教授补充道,“每个省根据每个维度和指标得分,可以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比如如何降低疾病负担?可以通过贯彻预防理念,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可以考虑以消化健康指数制定为契机贯彻预防理念,促进疾控系统和消化临床医生的强强联合,加大消化系统疾病防治科普知识宣传,提高老百姓防治疾病意识,降低患者疾病负担。”
《指数》的发布,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将指数进行正确解读并推广应用,进而落实干预、提升健康水平才是最终目的。王洛伟教授表示:“消化健康指数是一个宏观健康水平监测。在具体的临床工作中,每一个临床决策都要符合整体宏观医疗政策,而医疗政策的制定又可以指导临床具体操作。因此,通过参考各地指数情况,可以使决策者有的放矢地制定卫生政策,并落实到每个医生具体诊疗过程活动中,最终在指数结果上得以体现,这是非常科学的改善临床工作、提升健康水平的过程。”
谈及对《指数》未来的期待,周脉耕教授说:“《中国消化健康指数(2022)》是消化健康指数的第一个版本,其制定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也为《指数》的进一步优化提出了方向。比如当前的一些重要指标,由于数据可及性不足而没有纳入,因此如何寻找重要性与可及性之间的平衡点,也是接下来的工作中需要重视与完善的部分。”王洛伟教授也表示:“未来指标池的指标会进一步扩大,同时还要寻找每个指标检测的金标准。消化健康指数数据的科学性和代表性将不断提升。”
中国消化健康指数是一个具有科学性、可视化、可衡量、可追踪和可反馈等特性的综合指数。可以为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提供监测消化健康预防和控制的参考,相信未来,也可为我国消化系统疾病的整体性预防,解决中国消化健康目前所面临的疾病认知度低等问题,提高公众对消化健康的认识,以及为改善中国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助力。
该信息仅作医学和科研参考,不建议以任何与您所在国家所批准的处方信息不符的方式使用本产品,本材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使用。
- 标签:本站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
-
科学权威!中国首个国家级消化健康指数重磅发布
随着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新时代常见病…
-
【健康促进医院优秀案例】省妇幼保健院:完善健康促进激励机制 助力健康山东建设
省妇幼保健院将健康促进理念、策略融入医院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通过制定实施有利于健康的政策、创造有益于医患身心健康的…
- 医疗健康APP透析(二)—— 医疗健康平台化产品:京东健康的迅速崛起
- 病种新闻_求医新闻-医学健康新闻-求医网
- 39健康网app
- 健康中国官方版App正式发布七大论坛全方位把脉互联网医疗
- 健康头条荣获双奖全力打造大健康资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