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生活  资讯

中国“健康老人”国家标准出炉快来看看你符合几条吧!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5-0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以往的衡量标准,更多将健康视为一种理想状况。根据2013年的评估标准,达到健康标准的老年人不足5%。

  新《标准》通过进一步完善衡量指标,以更适老的方式去理解健康的含义,希望传递更积极的生活理念——老年人带病生活是常态,只要能有效控制,就是一个健康或基本健康的老年人。

  并不是一点疾病都没有,才算健康老人。人不可避免地要衰老,为了能在60岁之后依然保持健康,不妨从现在开始,按以下要求做出改变:

  老人自理能力是身体健康的直接体现,也是多项能力的综合表现。保护好自理能力,要从多方面努力,比如勤动脑、少操心、平衡膳食、锻炼身体、学会独处等。

  只要重要脏器功能未改变,就不应视为病理性改变,对于一些可纠正的功能改变,仍然可以视为健康,比如老视、听力障碍等。每个人都需要正确认识并面对衰老,不必把衰老当病治,更不必和年轻人比数据。

  老年人“多病共存”是一种常态,哪怕有疾病,只要指标能控制在与年龄相适应的范围内,就符合健康或基本健康的要求。尽量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少吃动物内脏和甜食,有助控制胆固醇水平;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慢跑、快步走、打太极拳等都不错。

  营养对老人至关重要,缺钙易发生骨质疏松、缺钾会导致低钾血症,这两者会增大跌倒几率;缺蛋白质可能导致小脑萎缩,增加老痴风险。建议三餐定时定量;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晚上尤其不能吃太饱;多蒸煮,少油炸;营养搭配;坚持活动都对改善营养有益。对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风险的老年人,可遵医嘱服用营养补充剂。

  认知功能对维持老年人的生活自主性、晚年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因衰老带来的感知觉减退、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只要不影响日常独立生活能力,不给家庭和社会增加负担,可视为认知功能基本正常。如果是疾病引起的认知退化,如心脑血管疾病,则需药物治疗、康复训练以及有效的护理。

  老年期大多有很多负面事件和疾病困扰,这是自然生命规律。良好的情绪会对老年人的整体健康产生正向促进作用,提高晚年幸福感。除了老年人自我调节外,家人也应给予积极引导和鼓励,帮助老人改变观念,拥抱老年生活。

  世界卫生组织这样描述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因素:生活方式占60%,遗传占15%,环境因素占17%,医疗条件占8%。老人罹患慢病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控制慢病也要长期坚持,从小事做起,而当务之急在于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养。

  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容易造成社会隔离,这包括主动隔离(心理因素)和被动隔离(身体因素)。家庭和社会都应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作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老年人自己也要建立积极的老龄观,主动融入社会。

  如今不少老年人进入酒店不会扫健康码,上街购物不能刷手机支付,这都是没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体现。提升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支持,细化老年健康服务。更重要的是,老年人要培养主动学习的心态,活到老学到老,成为与时俱进的时髦老人。

  总的来说,上了年纪带病生活是常态,如果能将慢病控制好,就是一个健康或基本健康的老年人。积极锻炼,保持年轻心态,每个人都可以优雅地老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