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啥样
随着中国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5G技术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有了5G“加持”,医疗服务将发生哪些变化?正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上,“5G+医疗”成为热议的话题。从专家描绘的图景中人们看到,5G技术将大大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效能,推动健康服务体系发展和模式重构,深刻改变人们的就医体验。
超乎想象:
颠覆医疗健康服务生态
5G技术和医疗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专家给出了许多人们意想不到的答案。
“未来病房可能不再需要医疗监护仪,而是通过信息贴片,把病人的信息利用5G网络快速传到工作站”“重症监护室查房可以通过远程操作机器人实现”“在急救车里就能调阅病人以往的电子病例,开具各种检查单,实现急救前移”……5G技术大大拓展了医疗健康服务的空间和内容。
“医疗场景的网络需求非常大,而大带宽、低时延、安全是5G的典型特征,这恰恰符合未来医疗发展需求。”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赵杰说,5G将彻底颠覆现在医疗的生态。随着5G技术与医疗服务需求融合,院内设备互联、院间医疗业务的开展以及院外应急救治和区域医疗系统有机结合,都有望快速实现。
据赵杰介绍,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已在全国实现首个5G医疗实验网的建设,并在国内首次完成了独个场景5G医疗应用的测试。
“5G网络的综合性能是4G的100倍,延时达到毫秒级,这使未来医疗系统能够流畅运行。”赵杰说,经过不断测试完善,5G在医疗中的应用将得到快速发展。
拓展外延:
倒逼医疗服务体系变革
互联网诊疗、远程医疗和培训、电子处方+审方、家庭巡诊……随着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各地持续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形态日益丰富。专家认为,5G技术的应用,将不断扩大“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外延,并重新规划医疗服务模式和体系,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也将随之发生改变。
基于运筹学的医院病床等技术、基于时序的急性胰腺炎最佳手术预判模型、基于医学图像临床疾病的预测诊断模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书记、华西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主任张伟认为,预测干预医学将在新型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和管理中得到应用,而由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的诊断治疗抉择,可能让手术路径发生改变,降低患者致残率、致死率。
“慢病管理服务也将出现新业态。”张伟说,慢病早期具有不确定性的时候可以进行定制化治疗,后期则可以利用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等手段实现标准化治疗。
远程可视技术、生物传感器和感应传感器的连接、图像识别技术下的影像诊断技术……专家认为,这些技术联合起来,移动互联下的医疗服务模式将出现医疗服务平台化、去机构化的趋势。
“目前所有医疗设备都可以数字化,5G意味着信息高速公路建得更宽,上面能‘跑’的数据更多,很多医疗场景就可以实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田军章认为,这也是5G技术率先在医疗领域得到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5G与医疗的结合中,最值得期待的无疑是远程机器人手术。
3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凌至培,通过5G网络实时传送的高清视频画面,远程操控机器人手术,成功为3000公里外的北京一位帕金森患者完成了脑起搏器植入手术。这是中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
“大数据、人工智能不可能让医生失业,但是不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医生会失业。”张伟说,基于“新医科”的新时代医学教育体系变革将会发生,医学人才知识体系需要重构,比如,理工医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护理及健康管理人员的分类等。
循序渐进:
技术、配套、监管一个都不能少
“5G+医疗”的前景着实令人兴奋,不过,专家认为,现阶段其仍面临发展的瓶颈和风险,需要理性对待。
“5G组网还在初期,应用尚待开发,新装备和技术还有待完善。”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卢清君认为,“5G+医疗”目前面临组网贵、成本高、迭代难等难题,而且,5G通信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还有待观察。
人工智能是5G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向。卢清君说,人工智能长于逻辑,却并不知道复杂的因果关系。而且,医学伦理和医患责任的建立、法规的干预、经济模式的干预,都对人工智能的设计模型影响巨大。
“临床是不允许出错的,不允许有波动。”卢清君说,当5G组网还处于不稳定状态时,临床应用一定要谨慎。
医疗行业是数据密集型行业,随着数据生成和共享行为增加,医疗数据加速积累,这对采集、存储、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迪斯杰(北京)数据管理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韩宏坤认为,数据能否“秒级分享”,关系到上下转诊的速度、病人获取信息的速度等,这都需要“医学大脑”来进行实时的“数据治理”。
一些专家还认为,适应5G等技术变革带来的医疗健康业态新变化,公立医院治理结构、人事与薪酬制度、医疗服务定价、支付制度等都需要相应做出改变。同时,国家在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结果评价等方面的监管也要加强。
综合新华社、南方日报报道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