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是如何把自己玩凉的?明明是好车,但进入国内却水土不服?
新世纪伊始,汽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在众多车企的带领下,“四个轮子带沙发”的汽车逐渐走入千家万户。如果追究背后的原因,或许根本还在于价格的一再下探。除了天津夏利、柳州五菱等一大批自主品牌外,背后的贡献者或许还少不了来自于日本的铃木。
从本世纪初开始,铃木就展开了与长安、昌河等国内自主厂商的合资操作,将北斗星、奥拓等经典实惠小车带入了千家万户。随之而来的,是名利双收的局面。由奥拓和北斗星开始,铃木便深耕起了中国的K-Car市场。让日本人惊喜的是,充满日本小国特色的K-Car竟然在这片广袤的大陆如此流行。从此,铃木在收获利益的同时,也在中国市场埋下了一颗巨大的隐患。
中国不是日本,铃木退市早已种下祸根
让铃木高层没有想到的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自主品牌和众多合资品牌也在高速发展。消费者现如今对汽车的要求早已不是简单的“有个棚,能遮风,能挡雨”了。在中国汽车市场消费升级时期,消费者对空间、舒适性、配置的需求与日俱增。
而铃木,就是个传统的k-Car制造商。从奥拓到雨燕再到凯泽西,除了优质的操控和经济耐用性外,几乎再也找不到任何的优点。论空间,自主品牌的同级别同价位车型都比它大,甚至还能越级;论配置,哪一个自主品牌的配置低了?论价位,你花雨燕的价格去买一台宝骏730几乎能在任何项目上碾压……值得一说的是,在铃木进口旗下中级车凯泽西的时候,这台有着紧凑级身材的中级轿车竟然要卖到20多万,着实让大多数消费者费解。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在品牌地位受到冲击之时,铃木依旧不肯为中国消费者开发大家喜闻乐见的车型,而是继续“闭门造车”。反观与铃木同一批甚至更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大众,虽然积累相当高的地位,但这个品牌始终原意为中国市场做出改变。合资紧凑级常胜将军、中国特供第一车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