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家族一盏灯点亮一片海——叶氏家族守望灯塔的故事
老实说,叶超群对爷爷并不熟悉,小时候一年到头见到爷爷的机会,掰着指头数得出来。记忆中的爷爷,不苟言笑,手里总夹着没有滤嘴的,一根接着一根,吐出一个又一个寂寞的烟圈。
“守塔最要紧的,是要耐得住寂寞。”爷爷叶中央的叮咛,不停地在叶超群的耳边回响。
“父亲那个年代,每天必须记录来往的船只,以防它们发生不测。现在,客轮、货轮来来往往,完全数不过来。”叶超群说,七里屿是船舶出入宁波、北仑港西口、杭州湾和上海等航线上的重要标志,几万吨数量级的货轮,天天开足马力,将中国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地。
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浙东沿海海域,有23座灯塔,里头有父子,有兄弟,有爷孙,2代人、3代人甚至4代人,传承着不变的誓言。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叶超群留在了七里屿。岛上除了50多岁的灯塔工,开始陆续出现了“80后”“85后”甚至“90后”,延续着守望灯塔的故事。
“做事情,就要认真地做。灯塔,它有着特别的意义。”在出发上岛前,爷爷没有走出房间相送,只是委托儿子叶静虎转达,让孙子自己去用心体会,然后再决定是不是留下来。
据史料记载,过去一个多世纪,除了战争期间为抵御外侮停燃一年多时间,七里屿的灯塔从未熄灭过。
每一座灯塔边,都有一面国旗在迎风飘扬。
一个家族的传承
2013年4月,包括七里屿灯塔、白节灯塔在内的11座“浙东沿海灯塔”入选第七批全国文保单位———灯塔,多了一份其本身职能以外的文化价值。
夜幕,叶超群喜欢爬到灯塔的最高处,凝望灯塔发出的红白相间的光,穿透和,射向漫漫的远方。
2012年,叶超群带着家人的期许,怀揣着忐忑和好奇,踏上孤岛,成为新一代的灯塔人。
从此,叶家里有了个填不满的缺口,纵使时间流逝,伤疤结痂,那片海,却再也过不去了。
与此同时,灯塔岛上接了通信网络,安装了电动旋转机,甚至装上了太阳能发电设备,一个个条件艰苦的灯塔经过更新换代,不再需要人长期驻守。
灯塔是大海的眼睛。
历经百年的灯塔,毕竟老了。
“从世界范围来看,灯塔无人是趋势。如果那一天真的来了,固然心中不舍,但也叶氏家族说明我们国家的信息技术上去了,以后大伙可以直接远程操作,再也不需要过这种寂寞凄苦的日子。”叶中央说。
28岁的叶超群站在贫瘠的孤岛上,仰望着灯塔,一字一句地说出这番话,仿佛将时光一下子拉回到半个世纪以前———那个时候,社会上说得最多的是雷锋,人人都要去做小小的“螺丝钉”,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奉献。
以灯为信,肩扛那一份责任
一湾浅浅的海峡,挡住了嘈杂和浮躁,除去了功利和纷扰,只在这里留下了最质朴的璞玉———“灯在人在”的,也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口口相传。
叶超群从小就知道,自己来自“灯塔世家”。爷爷的爷爷,是中国第一代灯塔工,为了养家糊口,在英国人建造的灯塔中打工谋生。
七里屿不大,0.03平方公里,除了几间住房、几块菜地,就是礁石和杂草。岛上,8个灯塔工轮岗,24小时守护,大家各司其职,最多是在吃饭的时候聚在一起,简单交流几句。
通讯员 贾贵娟
以岛为家,守住那一盏灯
时过境迁,进入高速发展、价值多元的信息时代,在茫茫大海之中日复一日守着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塔,听上去更像是一种“愚公移山”式的格格不入。
在无际的海洋,成千上万的灯塔、灯标、灯符,是必不可少的海上“坐标”。它们共同构筑了一道安全网,让成千上万的船只安然航行、奔赴远方,让整个世界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每一天,叶超群总是早早起床,种菜做饭,打扫卫生,记录,然后伴着海浪声入眠。岛上的日子,丝毫没有电影中的浪漫桥段,这里的天总是灰蒙蒙的,晚上也很少能看到星星,只有孤独在一天一天生长,割不断,理还乱。
1944年,鱼腥脑灯塔,为了风浪中定期送生活物资的小船,叶中央的父亲叶阿岳被卷入大海,不幸遇难。
小小的船只在浩渺的大海中颠簸,划出一道又一道绵延的水波。
3000′02.3″N,12145′37.3″E,总有一束光,历经风雨,岿然不变。
但家人没有告诉他,这片变幻莫测、喜怒无常的海,究竟从这个家族带走了什么。
叶超群说,希望将来能去发展灯塔主题的旅游,让更多人接近灯塔,亲近灯塔,传承灯塔遗产,感受灯塔。
最终,叶静虎还是踏上了白节岛,跟在父亲的身边,揣摩着一个灯塔工应有的样子———岛上艰苦的生活条件,信息的封闭生活,是每个人必过的坎;灯塔的定期上弦,来往船只的记录,则是每天必做的功课。
“灯塔需要我们。一代一代,这就是守塔人的责任。”寥寥数语,叶中央说得情真意切。
上世纪80年代,春风吹遍神州,也刮到了偏远的海岛。20岁出头的叶静虎,高中毕业后在嵊泗一家建筑公司开拖拉机,跑前跑后忙着运输,赚着令人欣羡的工资。
也就是上个月,中央文明办发布“中国榜”,一家五代坚守灯塔的叶中央家庭荣膺“敬业奉献”殊荣,被评价为“把爱岗敬业家风传承到底”。
一个时代的守望
在这片海,叶静虎错过了父亲朝夕相处的陪伴,也永远失去了母亲和妹妹。一开始,他怎么都不愿意接过这个苦差事,在他看来,岸上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自己去闯荡。
事情在1984年发生了改变,宁波航标处(原镇海航标区)招灯塔工,叶中央默默为儿子报了名。
目前,在宁波航标处管辖的灯塔上,仅剩下重要航道附近的8座灯塔还需人,灯塔工也就剩下了50来个。
上学后,叶超群在乡土教材里头看到爷爷的故事,这才发现这个身上带着海水和烟草味道的“最熟悉的陌生人”,是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章的获得者,在灯塔工这个平凡岗位上得到了最高荣誉。
以岸为系,拥抱那一片海洋
“燃烧自己,一片海。”
沉默寡言的灯塔人,伫立在海角天涯,用行动告诉:只要这里需要我,我就在这里,在你们看得到希望的地方。
□记者 黄 合
也就在这个时候,叶超群心中的那一块关于爷爷的拼图,完整了。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五代传承,百年守望。或许,等你读懂了叶氏家族的守灯故事,就会发现在这分看似古板的寂寞背后,蕴藏着另一种“坐标”,散发着超越时空的璀璨。
1985年,百年灯塔大修保养,叶中央在烈日骄阳下架跳板、梯子,在狭窄的灯塔里刮漆、除锈,一身汗一身泥地干了整整3个月;台风夜,整个小岛在海的狂暴中瑟瑟发抖,叶中央冲进时速130公里的台风,为塔灯上弦,100米的程,爬了足足半小时,手上脚上鲜血淋漓……
头上是满天星斗,四周是大海。
这些,叶静虎都看在眼里。在父亲身上,他读懂了,什么叫做责任,什么叫做平凡岗位上的甘之如饴。
1971年春节前夕,三星岛灯塔,赶来过节的叶中央妻女,在海上翻了船,打捞上来时,5岁的小女儿紧紧地蜷缩在妈妈怀里……
一个人的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GPS实现了更大范围的使用,为海上航行带来了更大的便捷。
2013年,在运输繁忙的虾峙门国际航线,一个海上的浮动灯标突然发生故障,远道而来的国际货轮看不到,不敢驶进这千米宽的航道。国际贸易,时间可不能耽搁,宁波港连夜打来求助电话,宁波航标处的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去抢修,终于雨过天晴。
在这片并不蔚蓝的海域,有一座礁石遍布的孤岛,丛生的灌木之中耸立着一座150岁高龄的灯塔———七里屿灯塔,它也是我国乃至远东最早兴建的近代灯塔之一。